誰也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一個時辰,這支原本氣勢磅礴、人數多達九千餘人的龐大隊伍就變得狼狽不堪地逃回了後金大軍陣前。放眼望去,歸來的士兵們一個個神情沮喪,士氣低落得仿佛被抽走了靈魂一般。原本整齊有序的隊列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雜亂無章的混亂場麵。粗略估計一下,現在剩下的士兵僅有七千餘人,而且個個都是垂頭喪氣的模樣。
騎著寶駒觀望這一切的努爾哈赤臉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他緊握著拳頭,心中暗自咒罵道:“這群沒用的東西!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但儘管內心憤怒不已,他還是清楚地知道,作為協同作戰的盟友,自己並不能對這些蒙古人做得太過火。畢竟,此時還需要依靠他們共同對抗強大的敵人。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努爾哈赤無奈地揮了揮手,下達命令讓蒙古人返回營地進行休整,並告訴他們來日再尋找機會與敵軍一決高下。聽到這個命令,一直提心吊膽的蒙古萬夫長答補那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他趕忙帶領著自己的殘兵敗將,馬不停蹄地朝著大營飛奔而去。此刻,他隻想儘快逃離這片戰場,再也不願去麵對那些悍不畏死、英勇善戰的明軍戰士了。
待那些蒙古人漸行漸遠,身影最終消失在了視線儘頭後,努爾哈赤緩緩轉過頭來,目光掃視著諸位將領,沉聲道:“如今這般局勢,不知哪位將軍敢挺身而出,領命前去試探一番?”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威壓。
話音未落,隻見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猛地雙腿一夾胯下駿馬,那匹雄健的戰馬長嘶一聲,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出。轉眼間,莽古爾泰已率先衝到了努爾哈赤身側,穩穩地勒住韁繩停下馬來。他雙手高高舉起,抱拳行禮,大聲回應道:“阿瑪,兒臣願親率本部人馬前去一試!定不辱使命!”
努爾哈赤麵帶微笑,眼中流露出慈愛之色,凝視著眼前這個英勇無畏的兒子——他的第五子莽古爾泰。正當他要點頭應允之時,忽然一旁傳來一個急切的聲音。
原來是鑲藍旗旗主、負責佯攻東門的阿敏匆匆忙忙策馬趕來,請命道:“大汗明鑒啊!此等小敵,何需動用我們正藍旗這樣的精銳之師呢?正藍旗乃是汗國的中堅力量,理應時刻守護在大汗左右,以保大汗萬全。像這種不入流的對手,交給我們右翼四旗去對付就足矣啦!懇請大汗三思!”說著,阿敏也抱拳向努爾哈赤施禮。
攻城對於擅長在曠野馳騁、衝鋒陷陣的女真騎兵來說,確實並非他們所擅長之事。自從後金建國以來,一直都是依據戰功中斬殺敵人的數量來統計軍功大小。阿敏此人頭腦靈活、心機深沉,他心裡很清楚憑自己手下這點兵力和實力,想要強行攻下猶如堅不可摧的烏龜殼一般的沈陽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然而,如果能夠在野外戰場上一舉擊潰前來增援的明朝軍隊,那麼沈陽城自然會不攻自破。因此,身為二貝勒的阿敏,無論如何也絕對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頭功落入他人之手。
此時,努爾哈赤站在高處,目光先是落在侄子阿敏身上,然後又緩緩移到自己的兒子們身上。經過短暫的思索權衡後,最終他還是決定點阿敏為將。
得到命令的阿敏頓時喜不自禁,興奮得滿臉通紅,連忙恭敬地接過將令,隨後迅速調轉馬頭,向著自己所屬的鑲藍旗疾馳而去。隻見他人還未到,但那洪亮高亢的呼喊聲卻已經遠遠傳來:“大汗有令,命我鑲藍旗立刻向明國援軍發起進攻!”
聽到阿敏的呼喊,鑲藍旗的士兵們瞬間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緊接著,擁有著七千戰兵的鑲藍旗中,兩千五百名裝備精良的精銳騎兵紛紛開始緊張而有序地穿戴盔甲,準備投入戰鬥。與此同時,還有四千五百名旗丁屬於步兵,他們部分人隻穿著了棉甲,大部分是不帶甲的。但這些士兵們毫不畏懼,在各自心急的甲喇額真的帶領指揮下,果斷分成四路大軍,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氣勢洶洶地朝著遠處的明國援軍猛撲過去。一時間,馬蹄聲響徹雲霄,喊殺聲震耳欲聾,整個戰場仿佛都被這股強大的衝擊力所震撼。
此時的東城牆上的守軍發現持藍色旗幟的女真人無畏的衝向了援軍,不待守將發令,他們紛紛的開始給大炮裝填彈藥,以此來減輕自家步軍的陣前壓力。
此時,目光如炬的秦邦屏已然洞察到了後金大軍的動向。隻見後金軍隊兵分四路,如餓狼撲食一般朝著自己洶湧而來。望著那氣勢洶洶的敵軍,秦邦屏深知,一場生死攸關的鏖戰即將拉開帷幕,真正的考驗已然降臨!
回首望去,在南岸嚴陣以待的浙軍正在有條不紊地集結陣勢,他們正準備按照批次依次通過那座顫巍巍的浮橋,渡過河流抵達戰場。秦邦屏心裡暗暗盤算,想要讓這整整六千名浙軍成功渡河,並迅速完成布陣,至少需要耗費一個時辰之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間緊迫,形勢危急!秦邦屏明白,在此關鍵時刻,必須依靠他們這批率先過河的土司軍挺身而出,拚死抵抗住後金大軍的凶猛攻勢,為身後的友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召集來了酉陽土司宣慰使冉見龍、保靖土司宣慰使彭象乾以及永順土司宣慰使田萬年三位將領。
這四位將領之中,秦邦屏的官職最為顯赫,威望也最高。因此,早在出征之前,戚金就曾下達命令,要求冉見龍、彭象乾和天萬年三人在陣前務必聽從秦邦屏的調遣與指揮。此刻,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秦邦屏深吸一口氣,麵色凝重地對其餘三人說道:“諸位,如今大敵當前,我們肩負著為後方友軍爭取時間的重任。唯有背水一戰,死守住這片陣地,方能不辱使命啊!”
很快,一個萬餘人的方陣就組建完成。方陣的正麵由石柱土司兩千餘名士兵構成的四排長槍陣;方陣左翼由酉陽土司軍兩千人組成了四排長矛陣;方陣右翼則由永順土司軍兩千人組成四排長矛陣;方陣的背麵則有石柱土司的另外的兩千餘名士兵構成的四排長槍陣;而方陣中間則是善遠程攻擊的保靖土司軍兩千人組成的四排小方陣,他們將為方陣四個方向提供遠程弓弩支援。整個方陣組成了一個長寬均為五百米的巨型刺蝟,聳立在女真兵峰之前,為後續大軍的集結留出了長為五百米的縱深。
石柱土司軍還有七百人護衛著一千名傷兵在陣中心作為最後的預備隊,就算他們不能使用長槍了,可他們的左手還能揮的動砍刀,他們寧死不退!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