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戰報正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向京師北京城疾馳而去。這封戰報承載著關乎國家命運的重要信息,仿佛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經過漫長的路途和無數驛站的接力傳遞,終於在三月十八日抵達了京城。
當年輕的皇帝朱由校拿到這份戰報時,他的心情瞬間變得沉重起來,因為每場戰役總會伴隨著無數生命的終結。展開戰報,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詳細描述了戰場上慘烈的景象以及雙方驚人的傷亡數字——共計有數萬人在這場激戰中失去了生命。朱由校凝視著戰報,眉頭緊鎖,久久沒有說話,整個寢宮都沉浸在一片凝重的氛圍之中。
然而,這種沉默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對戰報內容進一步的研讀,朱由校的眼中逐漸泛起了興奮的光芒。原來,這次戰役最終是以後金軍主動撤軍而結束!這可是他登基以來迎來的第一場大勝仗,雖然自己損失比女真人多了幾千人,可從雙方戰爭潛力來說,那絕對是幾百比一的存在。一想到這裡,朱由校心中的喜悅之情就如潮水一般洶湧澎湃,迅速壓倒了之前的憂慮與沉思。
回想起這場戰爭籌備的點點滴滴,朱由校不禁感到無比自豪。從信任熊廷弼,對他委以重任,與戚金、秦民屏等人共同探討兵陣戰術,到籌備軍備物資,每一個環節無一不是在他英明果斷的指揮下順利完成的。尤其是秦民屏率領一萬多名英勇無畏的步兵,竟然能夠頑強地抵禦住兩萬餘名滿蒙精銳騎兵的猛烈衝擊,並取得了斬獲數千女真韃子這樣的大勝。如此壯烈的壯舉讓朱由校激動得難以自抑。
在仔細研究戰報的過程中,朱由校注意到戚金提出的觀點。據戚金所言,女真人在作戰時並沒攜帶大量的輜重糧草,因為無論是麵對蒙古鐵騎還是大明官軍,他們幾乎每次都能贏得最終的勝利,通過繳獲無數的牛羊牲畜和各種軍用物資作為補給品。所以,他們無需過多擔心後勤補給問題,往往一場戰鬥就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分出勝負,補給自然而然就解決了。而一旦遭遇沈陽戰役這樣的一場失敗,沒有後勤,滿營的傷兵都會令女真人做出撤軍的決定,所以戚金有理由懷疑,戰場上,女真人最多能堅持七日,隻要堅守七日,女真人必然不攻自破。
這些細節和背後的原因,常常會被簡單的戰報所掩蓋,不為世人所知。朱由校暗自思忖著這個觀點,心中對於軍事戰略的理解似乎又加深了一層。同時,對於戰勝女真人的信念越發堅定。
勝利的戰報很快傳遍北京城,整座城市都陷入了徹夜狂歡的喜悅之中。
三月十九日的早朝,如往常一樣莊嚴肅穆地舉行著。朝堂之上,群臣恭立,等待著皇帝的到來。
伴隨著一聲高呼:“皇上駕到——”身著龍袍、頭戴皇冠的朱由校邁著沉穩的步伐登上禦座。群臣齊聲參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由校微微抬手示意平身,隨後目光掃視全場,開口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稟報?”
話音剛落,隻見軍機大臣太常寺寺卿畢自良越眾而出,躬身施禮後高聲奏曰:“陛下,微臣聽聞遼東傳來捷報,我軍英勇作戰,大敗努爾哈赤所部,斬獲敵軍首級上萬之多。此乃我朝開天辟地頭一等的大喜之事啊,實在是可喜可賀!微臣懇請陛下下旨重重獎賞奮戰在前的有功將士們,以彰其功。”說罷,他恭敬地退回到原位。
緊接著,以其他軍機處大臣為首的數十位大臣紛紛站出來,表示對畢自良所言深以為然,並附議請求皇帝下旨獎勵前方將士。一時間,朝堂上氣氛熱烈,眾人皆為這場大捷感到歡欣鼓舞。
然而,就在此時,一陣不和諧的聲音從文臣隊伍中突兀地響起。“臣以為畢大人所言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說話之人乃是都察院左都禦史鄒元標,他麵色凝重,緩緩走出隊列,來到殿前跪地叩頭後繼續說道:“微臣要彈劾兩鎮總督熊廷弼。此人貽誤戰機,致使我軍錯失全殲女真軍的絕佳機會。更為可惡的是,那熊廷弼畏敵如虎,眼睜睜看著城外大軍到攻擊卻見死不救。如此行徑,實乃國之大賊也!臣還要彈劾援遼總兵戚金,延誤戰機,錯失追擊後金軍之最佳時機,微臣懇請陛下下旨,立即撤銷熊廷弼兩鎮總督一職,以正國法!並押解罪臣戚金入京嚴審。”
朱由校聞言不禁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之色。他難以置信地朝著下方的鄒元標望去,他實在無法理解,明明是場大勝仗,怎麼到了這個老頭的嘴裡,好像自己這方成了失敗者。
他生氣的對著七旬老臣鄒元標說道:“鄒卿可認真研讀捷報?上麵記載的非常詳細,熊卿當時已在東城下備下了以賀世賢與尤世功為首的兩萬大軍,伺機趁女真人不備而攻之。然努爾哈赤經與戰陣,沒有給其留下機會,故未能出兵合記之。這說的還不清楚嗎?你哪裡看出來畏敵如虎了?難道卿有比這份戰報更加詳細的情報而朕卻不知?戚總兵之所以未追擊,那是因為當時援軍所剩之兵皆以疲憊不堪,已無再戰之力,他拿什麼去追擊?”
鄒元標可不管當時的情況如何,他倔強的回答道:“沒出戰就是沒出戰,說的再多都是畏戰的借口,陛下可不能讓熊廷弼這奸臣給蒙蔽了。”
氣的朱由校說了一句:“不可理喻!”
鄒元標聞言大怒,他環顧四周之後,高聲怒吼道:“如果陛下不聽忠言,不嚴懲兒賊,臣今天就以死相諫。”說完他朝著最近的那根立柱撒開腿跑去,準備撞死在大殿上。
群臣大驚,在他還沒靠近立柱時,就被附近的大臣給拉住了身軀。
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李若星趁機出班奏曰:“陛下,臣以為老大人實乃穩重持成之言,請陛下慎重考慮老大人的一片苦心。”
禮部儀製司主事劉宗周出班奏曰:“陛下,臣以為可召二臣廷前奏對,以辨清白。”
對於聞名後世的儒學大師劉宗周的中肯發言,朱由校並沒有沒聽進去,因為他徹底被鄒元標的舉動激怒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