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那張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朱由校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隻見他那雙原本應該優雅地擱在扶手上的手,此刻卻緊緊地握成了一個堅硬的拳頭,關節處因為過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對於眼前這三個臣子——鄒元標、李若星還有劉宗周,朱由校真真是感到無語到了極點。那個鄒元標,一把年紀簡直就是個老糊塗蛋;而李若星呢,則是明顯地在拉偏架;至於劉宗周嘛,雖說意見還算中肯,但深究其發言,還是向著鄒元標。
想想看,自己這邊好不容易才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結果倒好,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嘉獎,反而要被急匆匆地召回京城去麵對那幫子群臣的無端指責。如此一來,日後還有誰敢心甘情願地替他們老朱家拚命賣力氣啊?
越想越是氣憤難平,朱由校覺得必須采取一些強硬手段來整頓一下朝綱,絕不能再讓那些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所謂“專家”們肆意妄為,殘害更多的有功之臣。於是乎,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高聲對內閣下令道:
“傳朕旨意,著內閣速速擬旨!鄒元標,已年逾古稀,但朕觀其能力實在難以勝任都察院左都禦史一職。念及其多年為官也算勤勉,特許其告老還鄉,榮歸故裡。另賞賜《孫子兵法》一部及白銀千兩,以示皇恩浩蕩。”
說到這裡,朱由校稍稍停頓了片刻,接著又繼續說道:“李若星,朕知卿身具知兵善任之才。現特此調任其為貴州布政司右布政使,望其能儘快赴任,造福一方百姓。”
最後,朱由校將目光轉向了劉宗周,緩緩開口道:“朕聞那朵顏三衛近來屢屢侵擾我大明山海關一帶邊境。故調劉宗周為遼東廣寧兵備副使,務必嚴加防範蒙古諸部之襲擾,保我大明邊疆安寧。”
待朱由校宣讀完這一係列旨意之後,整個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之中。眾人皆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觸怒這位正在氣頭上的皇帝陛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為內閣首輔的葉向高竟然並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恭敬地領旨,而是依舊靜靜地站在原地,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魏忠賢見狀,開口提醒道:“葉大人,為何還不領旨?”
葉向高出班奏道:“陛下,今日早朝應該是討論如何獎賞前線大軍之事,臣以為還是以國事為重吧!”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早乾嘛去了,非要整的大家都不開心了你再出來和稀泥?晚了。
魏忠賢見皇帝並沒有回複首輔的建議,於是他再次重複了一遍。
這時候,隻見鄒元標奮力掙脫開了群臣的保護,雙手將官帽摘了下來,然後跪地給朱由校磕了幾個頭,一言不發的朝殿外快步走去。他已然知道自己令皇帝非常不喜,實在是不想繼續再次受辱了,不過理智告訴他,不能學左光鬥怒摔官帽,士大夫的氣節固然重要,可禮節不能失的道理他還是懂得。
見鄒元標帶了頭,李若星和劉宗周二人隻能跪地謝恩。他們可還年輕,還有遠大的抱負還沒施展,並不想學已經七十歲的老鄒這樣痛快的辭官回家。
見狀,葉向高這才出班領下了這道旨意。
鄒元標的辭任,讓其沒像前世那樣被魏忠賢找到機會清算,順利的活到了七十五歲壽終正寢,不得不說對他本人而言也算是一件幸事。
這個小插曲很快就被群臣拋諸腦後,如今的東林黨再也不似朱由校剛登基那會,動不動就以集體辭職要挾皇帝順他們的心意辦事了。他們總算是學聰明起來,見事不可為就明哲保身了,隻是苦了那群年事已高,固執己見的老臣還在那裡倚老賣老,聽不進眾人的勸說。
而鄒元標空出的位置則被兵部尚書王象乾的弟弟王象晉占據,此人乃明末農學家,以一部《群芳譜》聞名後世,這部著作可不是介紹美女的。該書是17世紀初中國的一部植物學、農學巨著,整理和彙集了此前中國園藝和植物學的重要成就,因此被後人稱作植物學辭書。其在園藝上很有造詣,原產中國的蘋果,就由他定名為蘋果,並給以正確的性狀描述。他還創造了甘薯的壓條繁殖法,對甘薯在北方的推廣作出貢獻。
之所以被朱由校知曉其名,也是因為登州知府孫元化的推薦,萬曆年間辭官前就任禮部儀製司主事。有著良好的家風和淵博的知識。並在家鄉推廣蘋果的種植,並獲得了大豐收,讓跟著他種植的百姓有了個好收成,而且此人同樣也研究過甘薯的種植,並在自家地裡用著他獨有的方式成功畝產三千斤。
對於這等心甘情願以民為本的士大夫,朱由校是舉四肢歡迎的,也就沒在乎其兄弟二人是東林黨的身份,而給予了高官厚祿。
並且為了加快甘薯在北方的推廣,朱由校甚至會給他更大的權力,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與此同時,對前線將士的獎賞很快就通過了廷議。
首先,對於士兵們,給予參戰人員一人五兩紋銀的獎勵,軍官則獎勵五十至千兩,一顆韃子人頭再獎勵二十兩,數萬將士一次性就獎勵了他們五十萬兩紋銀。
當然,因為戶部庫房沒錢,所以這筆錢自然是由朱由校的內帑全額支付了。
對於有功之臣,朱由校非常的大方,封薑弼為右都督、正二品上護軍武勳,蔭二子為正五品驍騎尉,繼續領總兵銜。封朱萬良為都督僉事、從二品護軍、蔭一子為從五品飛騎尉,繼續領總兵銜;封李秉誠為總兵;沈陽城內眾守將都得到了應有的獎賞。
秦邦屏升總兵、左都督、正二品上護軍,賞銀萬兩;酉陽、保靖、永順三土司都獲得了官職上的獎勵和賞銀萬兩。
隻是在最後對熊廷弼的獎賞上,朱由校與群臣有了不同意見。
內閣的意見是賞賜個正二品正治上卿就夠了,畢竟熊廷弼的官銜已經夠多了,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夠了。而朱由校的想法則是封其為沈陽伯,給予其勳貴的身份。
這下子,不光文官集團不答應,連勳貴集團也不答應了。
......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