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封爵風波(1)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9章 封爵風波(1)(1 / 1)

廷會之上,氣氛緊張凝重,一眾老勳貴們麵色陰沉地紛紛站起身來,他們直直地盯著高高在上的龍椅方向,心中懷著強烈的不滿與反對之意。皇帝想要冊封熊廷弼爵位!這讓這些自視甚高、世代享受榮華富貴的勳貴們如何能忍?

遙想大明立國以來兩百多年的漫長曆史,文官獲封爵位者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韓國公李善長以及信國公湯和。此二人均是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開國立業的不世之功臣,他們所立下的赫赫戰功足以彪炳史冊。正因如此,在洪武年間,他們得以榮獲這無上的榮耀。

然而,除了這兩位開國元勳之外,還有一人也曾獲封爵位,此人便是王守仁。但他的情況卻又有所不同。王守仁因其平定寧王叛亂之功,於明世宗剛剛即位之時,被破例封為世襲新城伯。時光荏苒,距離那時至今不過區區百餘載,但這段曆史依然令人記憶猶新。

說起王守仁的封爵之事,其中緣由頗為複雜。當時,明世宗以旁支身份繼承皇位,初登大寶之際,根基未穩。無論是為了樹立自己作為新君的絕對權威,還是為了討好勢力龐大的文官集團,這位年輕的皇帝都需要做出一些舉動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於是乎,王守仁這位在文壇聲名遠揚、備受推崇的“陽明先生”便成為了一個絕佳的選擇。

麵對這樣突如其來的封賞,即便那些勳貴集團滿心不情願,甚至想要跳出來極力阻攔,但終究是力不從心,難以改變既成事實。畢竟,皇權至上,天子一言九鼎,豈是他們所能輕易撼動的?

在大明王朝,那些被封為勳貴之人,要麼是曾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有著突出貢獻的武將集團,他們在沙場上奮勇殺敵,保衛著大明的疆土與子民;要麼便是蒙古部落的首領率領其部族歸順大明,從而獲此無上殊榮。

然而,當今聖上居然還打算將那熊廷弼這個被人稱作“熊蠻子”的家夥也冊封為勳貴!這可真是讓人無法容忍,簡直就是叔叔能忍,嬸嬸不能忍了!

麵對來自文官和勳貴兩大集團的齊聲反對,朱由校其實早在心裡有所預料。他當然明白,就那場發生於沈陽的激烈戰鬥而言,熊廷弼所起到的實際作用或許並沒有人們想象得那般巨大。

但身為剛剛即位的新君,他渴望在朝堂之上樹立起自己的威信,這種心思早已是路人皆知。而且,他一心想要向天下人展現出一副求賢若渴的姿態:無論是文官也好,武將也罷,甚至是普通老百姓,隻要能夠真心實意為大明朝作出卓越貢獻,他朱由校絕不會吝惜賜予爵位之賞。

之前,朱由校冊封了那位來自福建的商人、農民——陳經綸為長樂縣子,這一舉動直接衝破了自永樂年間以來一直延續著的傳統慣例。

要知道,在大明王朝時期,官方所冊封的爵位僅僅隻有公、侯、伯這三等而已,然而如今,他卻開創性地將第四等爵位子爵重新展現在眾人眼前。

更為關鍵的是,他所發布的這份中旨迄今為止尚未得到內閣以及通政司的認可與首肯,因此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並不承認陳經綸長樂縣子這個爵位的合法性。

不過,對於外界的種種質疑和否定,朱由校本人似乎毫不在意。因為他堅信,隻要自己想要大力推廣的甘薯種植能夠取得顯著成效,那麼憑借著實實在在的成果去說服內閣和通政司,屆時來自各方的反對聲音必然會大大減弱。

麵對群臣如潮水般洶湧而至的反對聲浪,身為皇帝的朱由校並未選擇退縮。

相反,他果斷地采取行動,率先向那些功勳貴族們發起“攻勢”。

畢竟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建立起了頗為良好的合作關係,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相對而言較為順暢簡便。

於是乎,朱由校首先與諸位勳貴們展開了一場深入且饒有趣味的對話,話題聚焦於子嗣的培養這一關鍵議題之上。

隻見他麵帶微笑,語氣平和地闡述道:“我大明朝對於爵位的繼承法規可是有著明確規定,在爵位傳承這件事上,如果有嫡子存在,那麼自然應當優先由嫡子來承襲爵位;而要是沒有嫡子的話呢,則要從庶子當中挑選出最為年長的那個。所以啊,有時候不得不說,投胎還真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呐!”

說到這裡,朱由校稍稍停頓了一下,環視著勳貴們,接著繼續說道:“然而,咱們這些勳貴之家,又有哪家不是妻妾成群的呢?如此一來,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這樣一個狀況——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繼承父輩爵位以及家產的機會。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可都是諸位的親生骨肉啊,哪有為人父母者不心疼自家孩子的道理呢?雖說朝廷都會封賞給他們一些錦衣衛的的官職,但大家心裡都清楚得很,這類職位往往隻是徒具虛名而已,並無多少實際權力可言。試問天下間又有哪位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言罷,朱由校略微沉吟片刻,然後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鄭重其事地提出了一項全新的構想:“依朕之見,不如就讓勳貴子侄當中年齡處於十五歲至三十歲之間的年輕男丁們,跟隨皇族裡那些奉國將軍、鎮國中尉等持有較低等級爵位的族人們一同加入朕專為皇族子弟所設立的近衛師。在這裡,他們可以接受係統全麵的軍事訓練,從而錘煉自身本領,日後說不定便能憑借真才實學闖出一番天地來!”

接著他答應,隻要是塊材料,未來他們就能為國征戰,隻要立下戰功,實打實的官位、爵位,任由他們獲取。如果真的不是當兵的材料,相信通過幾年的軍武生涯的鍛煉,起碼在彆的崗位上也能發光發熱,最次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整日無所事事的,出門在外時不時的闖下禍事讓勳貴們在文官麵前丟臉。

朱由校的這套說辭,直接命中了勳貴們心中最大的一塊心病。以往勳貴們的子侄到了歲數,都會被扔進京營裡接受軍事鍛煉,可誰都知道,土木堡事變之後的京營,那都是紈絝子弟集中營,各個都是官位不大,脾氣很大。整天不是招搖逛市,就是惹是生非,誰家勳貴不頭疼。

可這新軍就不一樣了,皇帝自己閒來無事都會到新軍參加訓練,立軍不到半年,兩個師的部隊已然有了強軍的架勢,加上一個名叫辛棟的小兵因為有著突出的表現,直接從小兵到總旗,再到如今的千戶,這樣火箭般的提拔速度,世所罕見啊。

這也從側麵印證了,皇帝所言非虛,他真的是一邊訓練,一邊觀察,對於好苗子,他從來不會吝嗇官位。如此這般,勳貴們的抵觸之心就變淡了不少。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聽懂毛茸茸,我直播種地帶飛全村 穿越東齊,從匪窩殺奔廟堂 大楚武信君 三國:蜀漢軍師,長阪坡七進七出 暗刃如鋒 領主求生:從深海基地開始 鳳傾天下:攝政王你彆過來 億萬富豪的日常生活 人在東京,掀起百鬼夜行 半路撿到野生皇子,大秦祖龍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