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這天,晨曦微露,天空湛藍如洗,萬裡無雲,微風輕拂著大地,送來陣陣清新宜人的氣息。如此美好的清晨,無疑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好日子。
在天壇那寬敞明亮的大棚之中,栽種著的甘薯即將迎來一場盛大的豐收。一大早,朱由校就迫不及待地親自前來這片土地視察情況。這整整十畝地,一直以來都由長樂縣子陳經綸以及他的三個孫子共同悉心打理。在他們日複一日的精心嗬護之下,那些枝繁葉茂的甘薯藤,如同綠色的海洋一般,鋪滿了這廣闊的十畝土地。
據陳經綸所言,北方的土地其實同樣非常適合種植甘薯這種作物。在過去的這幾個月時光裡,他不僅把這片甘薯地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還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對他和他父親所著的《種薯傳授法則》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尤其是針對北方種植方麵所存在的一些欠缺之處,更是花費了大量心血加以補充和改進。
此時此刻,朱由校正滿心期待地等待著好消息傳來。他早已下達旨意給福建巡撫洪世俊,要求對方不僅要在福建省內全力以赴地推廣甘薯的種植,還要將大批的甘薯種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江南地區的各個省份。與此同時,他還特意囑咐廣東巡撫陳邦瞻,務必將土豆和甘薯的種子廣泛傳播至周邊的數個省份。
自從那考成法猶如一根淩厲的鞭子高懸於官場之上後,朱由校與群臣之間扯皮空間驟然縮減。如此一來,這數道旨意宛如離弦之箭一般,迅速穿越層層關卡,經由內閣之手傳達到了南方諸省。
在眾多文官之中,洪世俊與陳邦瞻二人可謂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他們皆是難得一見的務實官員。對於此次大力推廣新農作物之事,更是表現得極為熱心且果斷利落。
然而,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種現象在官場之中亦是屢見不鮮。這不,江西道、湖廣道、廣西道等南方幾省的官員們,麵對內閣傳達下來的旨意,卻是紛紛呈上奏折,委婉地拒絕了這份所謂的“好意”。
在他們看來,這些遠道而來的陌生作物未必能夠適應本地的氣候條件及土壤環境,故而需要從長計議、徐徐推進方可。話雖如此,但實際上說白了,無非就是這些地方官員不願去拾他人牙慧罷了。若是真按照內閣之意全力推廣這些農作物,並最終成功解決了民生大計,那麼所有的功勞與好處豈不全落入了洪世俊和陳邦瞻兩人囊中?大家同為巡撫或布政使,憑什麼就讓你們兩個獨占風光呢?
對於地方官員這般陽奉陰違、消極怠工的行徑,朱由校心中自是跟明鏡兒似的,一清二楚。不過,此時的他並未急於發作,而是選擇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著第一波甘薯種植得出明確結論之後,再來好好地跟那些省份的主要官員算一算這筆賬。
在朱由校與陳經綸聊天過程中得知,已故前福建布政使金學曾也曾著書一本,名曰《海外新傳》,其幼子金嘉謨在科舉屢次碰壁之後轉而鑽研其父著作,並在老家也在種植紅薯。
《海外新傳》和《種薯傳授法則》雖是兩人所著,可內容大相徑庭,一個是反應實地種植的情況,一個是從士大夫角度去介紹這種海外來物,可以說,金學曾是第一個願意俯下身去接受外來之新品種的吃食。
朱由校將金學曾和金嘉謨兩個名字記在了心裡。
正當幾人在大棚中聊的起勁時,吳彤從棚外進來稟報稱,北直、登萊總督、都察院右都副禦史、兵部右侍郎徐光啟帶著十餘名外藩之人前來求見。
朱由校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客人終於到了,於是他交代幾句陳經綸之後,就風塵仆仆的往皇城趕去。
上書房。
“臣徐光啟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光啟向朱由校行了三跪九叩之禮,而番邦來客則向朱由校行了一個西方貴族禮。
“大膽,麵見吾皇為何不跪。”吳彤大怒,衝著幾人怒吼道。
徐元啟正準備向朱由校解釋時,被朱由校打斷了。
他揮了揮手,笑著說道:“無妨,西方蠻夷之人不懂我東方禮儀,再說遠來是客,朕尊重他們的習俗。”
說完,朱由校出人意料的對這些外國人行了西方貴族禮。
外國人紛紛驚呼出聲,他們完全沒想到,這位年輕的東方皇帝居然懂西式禮儀。
一番寒暄之後,徐光啟開始逐一向朱由校介紹起幾位歐洲來客。
第一位是來自荷屬東印度公司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及其隨從;第二位是來自英屬東印度公司的托馬斯·羅爵士及其隨從,第三位則是西班牙菲律賓總督拉維薩雷斯及其隨從;第四位則是則是澳門卜加勞炮廠的老板葡萄牙人萬奴?卜加勞及其隨從,和一名漢名為張漢的神父。
朱由校麵帶微笑,優雅地通過徐光啟準確而流暢的翻譯,向那些遠道而來的西方人友好地打了個招呼。他的目光猶如一道明亮的光線,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葡萄牙人萬奴·卜加勞身旁那名十幾歲的隨從上。
隻見這名隨從身著一襲樸素無華的仆人服飾,然而這絲毫掩蓋不住他身上散發出的獨特氣質。那張略顯稚嫩的麵龐透露出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舉手投足間更是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良好教養。儘管他此刻扮演著仆人的角色,但朱由校敏銳的洞察力告訴他,此人的真實身份必定非同一般。
畢竟,身為熟知後世各種影視作品的朱由校,曾經在觀看《加勒比海盜》係列電影時,就深刻了解到那些西方貴族們常常喜歡玩“扮豬吃老虎”的把戲。他們總是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實力,以看似平凡無奇的外表來迷惑他人。所以對於眼前這位神秘的隨從,朱由校心中已然有了幾分猜測,但他卻並未輕易戳穿對方精心偽裝的麵具。
為了表示對這些遠客的熱忱歡迎,朱由校特地吩咐下人呈上了珍貴無比的武夷茶——也就是後世聞名遐邇的大紅袍,以供眾人細細品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西方人完全不懂欣賞如此頂級的茶葉,竟如牛飲水般一口氣將杯中的大紅袍一飲而儘!看到這番情景,朱由校不禁暗暗歎息,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就這樣白白浪費,仿佛全都喂給了一群不知茶道為何物的蠻牛。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