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大宴禮儀,大宴儀末尾時,由相應人員撤膳,撤膳時表演舞蹈。然後撤案,光祿寺撤禦案,序班撤群臣案。宴會結束時,群臣走出座位麵北站立,向皇帝行參拜禮,參拜後分成兩列東西向站立。此時儀禮司上奏大宴禮完畢,皇帝車駕起程離開,群臣按次序出殿。
然則,當皇帝放下碗筷時,部分還在進食的百官依依不舍的同樣放下碗筷。
從前皇帝舉行的大宴,百官們無不是淺嘗即可,沒有人會失了禮儀。今時不同往日,這甘薯宴,不要太美味了。
眾所周知,大明官員有多苦,他們的日常除了處理政務,就隻剩下吃、喝、玩樂三大還好。因為如今的他們,頭頂上懸掛著考成法這把鍘刀,誰還有心思去花天酒地,郊遊賞風景呢!他們都恨不得連吃飯時間都在處理公務。現如今,他們就隻剩下個吃這個愛好了,今日皇帝讓他們品嘗的並不是山珍海味,可這東西簡直比那些山珍海味更加鮮美,讓這些忙碌的像牛馬一樣的官員,狠狠地犒勞了下自己的肚子。
放下手中碗筷的朱由校緩緩地站起身來,他那銳利的目光如同閃電一般掃視著周圍的眾人。此時,一直密切關注著皇帝舉動的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心領神會,隻見他迅速離席,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了宴會大廳的中央位置。
葉向高先是恭恭敬敬地向著皇帝深鞠一躬,然後挺直身子,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啟奏陛下,今日這場盛大的宴席實在讓微臣倍感榮幸和歡喜,但與此同時,微臣心中也充滿了無儘的憂愁與沮喪。
欣喜之處在於,微臣已年逾半百,卻仍有此等機緣能夠親口品嘗到這般令人垂涎欲滴、堪稱人間至味的珍饈美饌;然而,讓微臣憂心忡忡的卻是,此時此刻,我大明王朝還有數不勝數的黎民百姓正在忍饑挨餓啊!所以,微臣鬥膽懇請陛下能夠頒下旨意,將這種美食在我朝廣泛推行開來,讓普天之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美味佳肴。”
話音剛落,內閣次輔孫承宗緊接著也離席起身,快步走到了葉向高身旁。他同樣先朝著皇帝深深一揖,隨後附和道:“微臣完全讚同首輔大人所言,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儘快下達聖旨推廣此物吧!”
“臣附議!”“臣附議!”一時間,從內閣、軍機處再到六部等各個部門,眾多官員紛紛離席響應,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到中央,齊聲高呼,表示對葉向高和孫承宗提議的支持。
參加宴會的有一部分官員由於沒有參與過更早之前那場轟轟烈烈的采摘活動,對於眼前發生的這一幕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明白為何突然間大家都如此群情激昂。不過,那些心思機敏的官員們很快就洞悉了其中的奧妙——原來這一切竟然都是皇帝精心策劃好的一出好戲呀!
“準奏!”朱由校微微頷首,輕聲吐出這兩個字。由於此事早已在私底下商議妥當,葉向高自然不會再多做推辭與客套。隻見他從容不迫地轉過身來,麵向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神情嚴肅而莊重。
緊接著,他用那洪亮且清晰的聲音高聲下令道:“著翰林院編修莊際昌、工部主事陸之祺二人負責南直隸事宜;翰林院編修孔貞運、工部主事陸懷玉負責江西事務;翰林院編修陳子壯、周應期則負責山東一地……”
伴隨著葉向高一一道出那些被點名的年輕官員姓名,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從各自所在的席位起身,穩步走到場中央站定。諸位大臣定睛觀瞧,赫然發現葉向高所喚之名的這整整三十位官員,無一例外皆是萬曆四十七年新科舉人中的進士出身。
要知道,能在這四百名進士當中脫穎而出者,個個皆可謂是人中龍鳳,才華橫溢。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群年輕才俊之中,竟然還包含有一部分隸屬於東林黨一係的官員。
此時此刻,滿朝文武心中不禁暗自揣測起來,皇帝陛下究竟意欲何為?他如此安排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和盤算呢?眾人麵麵相覷,一時之間誰也摸不透皇帝這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但是,他們知道的是,這些年輕官員將會以朝廷欽差的身份下到地方,去督促和推廣甘薯的種植,可誰又知道,他們就隻帶著這一道命令呢?
朱由校和葉向高他們當然不會如此暴曬天物咯!
尤其是身為首輔的葉向高以及次輔孫承宗,他們二人對於皇帝此番舉動背後所蘊含的深意可謂心知肚明。皇帝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顯然是想要精心培養這批嶄露頭角的新人,從而為他們日後能夠順利進入內閣鋪平道路、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內閣大臣的標準將發生重大變化,不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看重是否出身於翰林院。
如今,首要條件便是必須擁有豐富的地方為官經曆,唯有親身感受過基層百姓的生活百態和治理難題,才能夠真正理解民間疾苦,從而製定出更為切實可行的政策方針;其次則需要在六部之中輪流任職,通過接觸不同領域的政務工作來積累廣泛且全麵的執政經驗。也隻有做到這兩點,皇帝方能準確地判斷這些官員究竟適合哪個具體部門,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素質擔任內閣宰輔之職。
正所謂“大浪淘沙始見金”,儘管每三年都會舉行一次科舉考試,每次都能選拔出三百至五百名進士及第者,但他們當中能夠最終成功晉升進入內閣的人數始終寥寥無幾,通常不會超過六人至八人而已。
然而,二十年時間裡,累計將會有將近兩千餘名進士踏入仕途。但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還有比這更加龐大的群體還在等著位極人臣,最終能夠如願以償躋身內閣的能有幾人?
由此可見,這一晉升之路充滿了無比的艱難險阻和激烈競爭,其殘酷程度實在超乎想象!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