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眾多揚州當地豪族的覆滅,盤踞在揚州的鹽商集團幾乎已經徹底被團滅。這對朱由校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畢竟,不管是他的商稅、關稅的征收,都繞不開這些人。而這夥人就是大明最大的商賈集團和海商貿易集團。
唯一不好的消息就是,經過多日的審訊,魏忠賢發現,朝中、地方有無數的官員被牽涉進了此案中。麵色陰沉地魏忠賢坐在公案之後,他麵前堆積如山的卷宗詳細記錄了這起案件的來龍去脈和眾多案犯及從犯的罪行。
而等一切塵埃落定之後,由大理寺和刑部緊急組成的複審團匆匆趕到。魏忠賢麵無表情地將所有卷宗以及數千案犯、從犯都移交給了他們。交接完畢後,他站起身來,輕輕揮了揮衣袖,仿佛要拂去身上沾染的塵埃一般。隨後,他轉身離開揚州府衙門,步伐穩健而從容。
然而,沒有人知道,在他那寬大的袖袍之中,正安靜地躺著三千萬兩徽商錢莊的銀票。這些巨額財富是他在辦理此案時所獲取的豐厚回報,當然,還有無數的黃金、白銀正安靜的躺在隨行的漕船上,等待起航,往京城皇帝的內帑運送。懷揣著這筆巨款,魏忠賢踏上了前往此次行程目的地——南京的路途。
與此同時,比魏忠賢先行幾日抵達南京的閣臣顧秉謙,則並沒有如同魏忠賢那般。這位來自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的新任閣臣,猶如衣錦還鄉一般,被南京城中的眾多勳貴和官員們熱烈歡迎並迎入城內。一路上彩旗飄揚,鼓樂喧天,好不熱鬨。
說起顧秉謙所屬的顧氏家族,其實與常熟顧家、無錫顧家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以說是同出一脈。不過,在這三支顧氏家族當中,尤以無錫顧家的聲望最為鼎盛。其中緣由,自然離不開東林書院的兩位領軍人物——顧憲成和顧允成兩兄弟。正是因為兄弟二人與誌同道合之友,一起將宋朝時期的學府舊地修繕一新,這才有了後來稱霸明朝政壇半個世紀的東林黨。他們憑借著卓越的才華和崇高的威望,使得無錫顧家聲名遠揚,成為江南一帶備受矚目的名門望族。
三顧之中,昆山顧家最為勢微,開族譜以來,僅有其一人拜相入閣。對於心胸狹隘的顧秉謙來說,他早就看無錫顧家不順眼了。
如今無錫顧家兩兄弟早已去世,現在的家主乃是二人之兄顧自成,此人僅是舉人,卻坐擁良田十萬畝,卻一毛不拔,一石米的稅都未曾上繳。算上顧憲成二子——舉人顧與沐與貢生顧與渟,整個無錫顧家擁有仕子身份之人不足二十人,但卻擁有著南直隸良田三十萬畝,桑田五萬畝,茶林三十座合計兩萬畝。萬曆四十七年至泰昌元年,共計繳納賦稅不足五千兩。
如此行徑,在江南遍地都是,就算是他昆山顧家也是如此。
作為此行的欽差大人,顧秉謙自知身負重任,在前往南京的路途上,他心中暗自思忖著此次行程可能會麵臨的種種情況,並堅定地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使命,哪怕需要大義滅親。
顧秉謙深知,自己能夠入閣完全得益於背後有魏忠賢這座大靠山。然而,至今為止,他尚未立下絲毫功績,這使得他在內閣中的地位並不穩固。如今已年近古稀的他,常常感歎時光匆匆,不知道自己還能在世多少時日。因此,對於立功這件事,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達成目標。
當顧秉謙終於抵達南京時,迎接他的是南京百官們熱情的宴請。麵對眾人的殷勤款待,他表現得心安理得,欣然接受。這場宴會仿佛是他向外界釋放出的一個極為良好的信號,讓人們對他這位欽差大人充滿了期待和信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清晨,天色剛剛破曉之際,顧秉謙突然以欽差大臣的名義,雷厲風行地展開行動。他毫不遲疑地下令直接提審刺死錦衣衛校尉的案犯陳二以及其他一乾人等。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打得南京百官們措手不及、瞠目結舌。誰也沒有想到,前一天還與他們把酒言歡的欽差大人,竟然如此迅速且果斷地出手辦案。
在宏偉壯麗的南直隸巡撫衙門內,顧秉謙端坐在主位之上,其麵容嚴肅,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堂下眾人。隻見他的兩側座位滿滿當當,坐著一群文臣武將,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在座者不僅有上一個天使茅元儀,還有南京六部官員們,更有那以魏國公徐弘基、臨淮侯李邦鎮、靈璧侯湯國祚、懷遠侯常胤緒、撫寧侯朱國弼和誠意伯劉藎臣等為首的龐大勳貴集團。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實行獨特的兩京製度,即在北方的北京城設有一套完整的六部各司機構,而南方的南京城亦同樣擁有自己的六部各司。如此一來,整個國家便存在著兩套並行的行政班子,分彆管理著南北兩方地域。這種特殊的政治架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各地的控製,但同時也導致了明朝冗官現象嚴重,其數量之多甚至足以與宋朝相媲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案情其實已然十分明晰:早在顧秉謙尚未抵達江南之時,陳二、楊老六等人作為案犯早已供認不諱。原來,他們因不堪忍受欽差茅元儀麾下那些錦衣衛校尉的滋擾民眾之行徑,一時義憤填膺之下,竟然衝動地將一名錦衣衛校尉當場捅死。
殺人動機、目擊者無不是清晰無比。所以,南京官員早已給這些人定下了秋後問斬的最終判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身為欽差大臣的茅元儀竟然對此次審理的結果表示出強烈的不認同!儘管在整個案件的審理過程當中,他也全程參與其中,而且從表麵上來看,整個審理流程可謂是滴水不漏、無懈可擊,但不知為何,他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背後,恐怕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和複雜關係。
要知道,茅元儀剛剛踏入仕途不久,便承蒙皇帝朱由校的賞識與器重,得以進入權力核心的軍機處任職。由於缺乏足夠的官場經驗,對於那些老謀深算的官場伎倆以及某些官員暗中操縱的手段,他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完全摸不著頭腦。但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個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之久的顧秉謙,這位久經沙場的老手豈會輕易讓人糊弄。
實際上,茅元儀此番南下肩負著重要使命。就在去年整整一年時間裡,南直隸等四省累計拖欠戶部的稅銀數額竟高達驚人的三百萬兩!所以,他這次前來一方麵是奉命催收這些巨額欠款;另一方麵則是實地考察考成法在南直隸一帶的具體執行狀況。而追繳積欠稅款這項艱巨任務,本身就是地方官員政績考核中的關鍵一環。
所以,他是整個南直隸官場非常不喜的存在,由於多方的掣肘,使得他的工作開展的極其不順。加上負責他安全的錦衣衛校尉之死,更是讓他成了江南官場的笑柄。好在,校尉之死,觸動了朱由校的逆鱗,使得他派出了經驗更加豐富的顧秉謙,不得不說這也是這些官員們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的行徑。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