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祚早在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便開始與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暗中往來,並互通信函。這一秘密行動很快便被毛文龍詳細地呈報給了當時負責遼東事務的熊廷弼。
在此後的數年時光裡,劉興祚猶如一顆深埋在後金內部的定時炸彈,源源不斷地將後金國的機密情報經由毛文龍之手傳遞至遼東。憑借這些精準而關鍵的信息,遼東明軍數次主動出擊皆大獲成功,接連斬獲令人矚目的輝煌戰果。
然而,儘管劉興祚的活動頻繁且影響重大,但因其行事謹慎,藏匿手段高明,多年來竟未引起女真人絲毫的警覺和懷疑。可世事無常,隨著局勢的發展變化,劉興祚所掌握的兵權最終被解除。麵對如此境遇,他那顆原本深藏於心底的棄暗投明之心愈發躁動不安起來。
經過深思熟慮和與六位親弟弟反複商議權衡之後,劉興祚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天啟五年1625年)尋覓良機逃離後金,奔向明境,並將後金正籌備派遣重兵攻打朝鮮的緊急軍情及時傳遞給大明王朝。
終於,在六月的某個靜謐深夜,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劉興祚率領著弟弟劉興治、劉興沛、劉興基、劉興梁以及百名親信親兵,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寬奠堡。在沿途中,為了防止走漏消息,他還裹挾了幾名漢人,他們一路上小心翼翼,曆經艱難險阻,最終順利抵達明境。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裹挾的幾名漢人中居然會出現一位曆史名人。
而此時遠在赫圖阿拉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對此事卻一無所知。直到三日之後,有關劉興祚叛逃投敵的消息才如一道驚雷般傳入他的耳中,令這位向來威嚴赫赫的統治者也不禁為之震驚和惱怒。
於是他下令處死了劉興祚的妻兒,以及留在後金境內的兩個弟弟,並下令殺光其叛逃路上接觸過的漢人。
正是這一過激舉動,後金國內數萬漢人百姓被屠殺。數萬漢名的無辜被殺導致的連鎖反應就是後金境內的其他漢人各個如同驚弓之鳥。巧合的是,隨後發生了正藍旗穆哈連總兵官屬下勒索漢民財物以及正白旗旗丁無辜搶走漢人百姓的耕牛,等等事件的積累,終於成為了漢人大規模的叛亂的導火索。
隨著秋收的到來,多地彙報女真兵民被殺,據說還有漢人派人向長城外的明軍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爾哈赤采取了嚴厲措施,遂令滿族官吏進行徹底調查,清洗各村帶頭鬨事的漢民,原本就痛恨後金苛政的漢人們,開始了猛烈的反抗。起義之火燒遍了後金國內所有有漢人的城寨、部落。而作為汗王,努爾哈赤不從改革弊政、減少殺戮、緩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穩定局勢這一根本上著手,而是動不動就揮動屠刀,將反抗的漢人屠戮殆儘。
等到天啟六年春天1626年)田地需要春耕時,由於漢人幾乎被屠戮殆儘,努爾哈赤這才發覺,他的後金國居然找不出幾個善於種地之人。心狠手辣的老奴並沒有任何後悔之意,即便是人口數量少了將近十萬人為代價。
正因為漢人的暴動,使得原計劃於夏季發重兵攻打朝鮮的計劃胎死腹中。朝鮮國和明朝遼東、遠東都有了長足的時間來準備。
朝鮮國與遼東,更是集結了重兵於邊境。這個時候,四麵皆有敵的局麵,迫使努爾哈赤徹底打消了攻打朝鮮的謀劃。
當努爾哈赤忙於屠殺漢民的時候,草原上也發生了一件徹底改變曆史走向的大事件。
嫩科爾沁左翼貝勒十八歲的博爾濟吉特·吳克善、土默特部首領,大明順義王卜石兔、蒙古紮魯特部貝勒博爾濟吉特·色本、巴林部領主色特爾以及察哈爾部林丹汗特使錫爾呼納克杜棱洪台吉聯袂求見皇帝朱由校。
除了察哈爾部是近幾年來一直活躍於對抗後金的第一線的蒙古部落,其餘的部落要麼遠離後金一線,要麼被後金打疼而投靠了後金。
此次來訪,正是因為明朝突然再度崛起,以及後金國在多次戰爭中消耗甚大又毫無建樹。兩國之間的聲望此消彼長之下,作為牆頭草的幾個部落自然知道如何選擇。
朱由校為了顯示自己對來訪的蒙古部落首領的重視,特派出了以信王朱由檢、內閣閣臣徐光啟為首的接待隊伍。待來客休整數日之後,他於乾清宮召見了來訪之客。
首先,大明的朋友,順義王卜石兔率先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原來王庭在今呼和浩特的右翼土默特部這十年來因與素囊三娘子之孫)等長期對抗,實力大受損失,部屬多不聽命。加上如今的察哈爾部逐漸強勢起來,數麵受敵的他已經不堪忍受,特親自來北京,向朝廷提交了內附的請求。
雖然右翼土默特部已經勢弱,但好歹還有兩萬戶牧民,拚湊一下還能拉起一支萬餘人的騎兵部隊。而讓朱由校眼饞的是,部落中還有著十幾萬匹戰馬,這可是明廷急需的戰略物資啊。
但是,盤踞在河套地區的是不聽號令的左翼土默特部,並不歸屬於明廷。所以朱由校先是安撫了卜石兔,讓其先回鴻臚寺歇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即,察哈爾部特使,錫爾呼納克杜棱洪台吉向朱由校解釋了與土默特部的矛盾,自然都是一些官方層麵上的一些歪理,無非就是欺負人家實力不足而已。
如今的察哈爾部已然發展壯大至擁有十個萬戶之多,其麾下兵力亦是不容小覷,足足有五萬鐵騎縱橫馳騁。麵對如此強大的勢力,朱由校深知此時應以安撫策略為先。要知道,這般雄厚的兵力若能為己所用,那可是絕佳的炮灰資源啊!又怎能輕易去駁斥他們,從而惹惱對方呢?
隨後,喀爾喀紮魯特部貝勒博爾濟吉特·色本跨步上前,恭敬地向朱由校表明了自己部落願臣服於大明王朝的誠摯心意。需知,這個部落乃是內喀爾喀五部之中僅存的兩部之一,其實力相較於左翼土默特部而言更為弱小,該部落牧場一直處於科爾沁、後金、察哈爾之間,由於其總是遭受到來自三方的欺辱,忍無可忍的他最終選擇向大明表示臣服。
這些情況朱由校十分清楚,他並未因此而對其有所輕視。相反,為了嘉獎博爾濟吉特·色本率部甘願歸降大明之舉,朱由校特意冊封他為“歸順伯”,且此爵位可世代沿襲。不僅如此,還賜予他一個全新的姓氏——博,並為之取名為“古特”。緊接著,便安排人帶領著博爾濟吉特·古特前往鴻臚寺暫且歇息。
而當朝堂上隻有年僅十八歲的蒙古首領博爾濟吉特·吳克善站在眼前時,朱由校卻展現出了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態度和反應。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