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和努爾哈赤仿佛心有靈犀一般,都毅然決然地決定采取主動進攻的策略,但他們的主攻方向卻稍有差異。當熊廷弼遙遙望見後金人的身影時,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中軍停止前進的命令。緊接著,兩個師裝備精良的火槍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齊心協力地將一輛輛堅固的戰車拉出,並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於中軍外圍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車陣。車陣之內,眾多的步兵、炮兵以及負責後勤保障的民夫被嚴密地保護了起來。
與此同時,熊廷弼又向左翼的蒙古騎兵下達了嚴陣以待的指令,要求他們時刻保持高度警覺,隨時準備投入戰鬥。而對於右翼的四萬騎兵,他則果斷下令發起衝鋒。從遠處望去,明顯可以看出敵軍的兵力相較於己方處於劣勢,因此熊廷弼認為沒有理由讓勇猛善戰的騎兵如同步兵一樣消極防禦。
另一邊,努爾哈赤也毫不示弱地選擇了主動出擊。然而,他並沒有將矛頭指向明軍的中軍,而是出人意料地瞄準了明軍的左翼。他的作戰意圖十分清晰明了——首先給予蒙古人沉重一擊,最好能夠迫使他們狼狽逃離戰場。因為隻要能達成這個戰略目標,那麼這場戰役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得到努爾哈赤的帥令之後,皇太極立刻召集了麾下正白旗的九千餘名精銳騎兵,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般向著明軍的左翼疾馳而去。
林丹汗眼睜睜地看著後金國竟然主動挑選他們這邊當作突破點,頓時氣得暴跳如雷。他根本不顧及熊廷弼剛下達的軍令,毫不猶豫地率領著察哈爾部三萬名英勇善戰的騎兵,對著氣勢洶洶朝他們衝殺過來的正白旗騎兵發起了猛烈的衝鋒。
林丹汗如此衝動莽撞的行為,瞬間就把熊廷弼精心布置的軍事計劃攪得一團糟。要是換作以前遇到這種情況,依照熊廷弼平日裡的火爆脾氣,恐怕早就大發雷霆、火冒三丈了。然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此時此刻的熊廷弼卻表現得出奇的鎮定自若,宛如一座巍峨不動的山嶽一般,從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半點憤怒的神情來。
其實,對於大明朝皇帝朱由校不惜耗費巨額錢財去賄賂察哈爾部,從而讓他們派遣大批軍隊前來協助攻打後金這件事情,熊廷弼打心眼裡是一萬個不情願。因為這跟他一直以來在遼東地區所推行實施的戰略方針簡直就是背道而馳。總而言之,用一句簡潔明了的話概括就是:熊廷弼對外族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可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熊廷弼內心深處如此抗拒與外族合作,那他為何最終還是聽從了朱由校的旨意和安排,並且還放心大膽地將大軍的左翼防線全權交托給林丹汗呢?這裡麵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緣由和考量呢?
原來,朱由校曾經秘密賜予他一道旨意,其核心內容便是要想方設法地削弱察哈爾部的實力。長久以來,朝廷對於林丹汗可謂是有求必應,不僅慷慨解囊提供錢財物資,還積極協助其武裝部落軍隊,但這背後的真正意圖並非是在自己身旁豢養一頭忘恩負義的惡狼。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為實現此目標,熊廷弼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然地將大軍的左翼重任交付於年輕氣盛的林丹汗之手。至於至關重要的中軍防禦事務,則被他全盤托付給了步兵師中身經百戰且經驗老到的原浙軍將領——張名世負責。
努爾哈赤目睹著明軍的騎軍竟然率先發動了淩厲的攻勢,他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讓旗下精銳的鑲黃旗迅速做出反應,果敢地迎擊而上。
一刻鐘的時光,乍看之下似乎頗為漫長,但對於那些正在高速疾馳的戰馬而言,卻宛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
在明軍一方,根本不用將領發出指示,隻見騎兵們有條不紊地按照距離敵人八十米、六十米以及四十米的順序,依次扣動手中三支火繩槍的扳機,一時間,密集如雨的鉛彈射向了敵軍陣。緊接著,這些英勇無畏的騎士們紛紛抽出寒光閃閃的馬刀,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氣勢洶洶地衝向了那些僥幸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的敵軍。
三波鉛彈流隻帶走了鑲黃旗不到五百騎的性命,隨後雙方五萬騎兵在廣闊的原野上實打實的撞到了一起。雙方戰馬相撞聲,兵器的碰撞聲,利器砍在鎧甲上發出的刺耳的摩擦聲,受傷士兵的慘叫聲在原野上此起彼伏。
鑲黃旗作為後金國大汗的親衛軍,在裝備以及戰馬的質量方麵都是八旗中數一數二的,而且戰士們個頂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反觀明軍,雖然這四萬騎兵在火器、鎧甲上碾壓了對麵的敵人,但是在戰馬方麵還是與敵人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雙方剛一交手,明軍就處於了劣勢方。雙方之間的戰損率達到了驚人的一比三。
對於鈕祜祿·徹爾格來說,眼前的明軍還是那支熟悉的遼東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了不對的地方。那便是,以往遼東軍戰損達到了上千,那麼他們的戰鬥意誌將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動搖,到那個時候隻要自己稍微再發發力,遼東軍的潰敗之勢就成了。
可如今,即便是傷亡了上萬人,這支遼東軍仍然不要命似的死咬著自己的戰士,哪怕自己要挨上女真人的一榔錘,也要死死抱住兵器不撒手,直到戰友揮刀解決了失去兵器的女真人。
看著身邊越來越多身著明皇皇鎧甲的鑲黃旗騎兵不斷倒地,越打越心驚,越打越恐懼的鈕祜祿·徹爾格反而成了最先扛不住的人。當他率先調轉馬頭撤退的那一刻,注定了後金軍此戰的失敗。
傷亡慘重的明軍並未采取追擊之勢,不到一個時辰的交戰,將近一萬五千名明軍騎兵倒在了戰場上,基本上隻要與後金人交手,就沒有一個士兵是完好無損的,不過明軍雖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也給後金人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全須全尾逃回的後金人已經不足六千,可以說這一戰明軍慘勝。所以,賀世賢阻止了想要追擊的底下將領,收拾了戰場上能收拾的兵器、戰馬後,緩緩的退回到了自己大軍周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