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寧完我、佟養正以及佟養性這三個臭名昭著的明末大漢奸,終究沒能逃脫正義的製裁,他們接受了命運的審判,被朝廷毅然決然地下令處以淩遲極刑,就連他們的親眷也無法幸免,一同遭受牽連。
隨著這些罪大惡極的俘虜被處決完畢,接下來該如何論功行賞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忠臣良將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當務之急,並迅速被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而要說此次平金之戰中功勞最為卓著之人,那無疑是非熊廷弼莫屬了!
對於熊廷弼的封賞問題,內閣經過一番商議後認為應當破例賜予他侯爵之位,但此爵位不得世襲罔替。然而,年輕有為的皇帝朱由校卻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覺得這樣的賞賜遠遠不足以彰顯熊廷弼所建立的不世之功。要知道,熊廷弼原本就擁有江夏伯這個世襲罔替的爵位,如果此番隻是封侯且不帶世襲,又怎能充分體現出他在這場艱苦卓絕戰爭中的巨大貢獻呢?
旁人或許不知其中內情,但朱由校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後金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啊!表麵上看似乎傾儘全國之力僅僅耗費了六年時間便成功地平息了後金之亂,可實際上呢?若不是有熊廷弼這般智勇雙全的將帥之才運籌帷幄、力挽狂瀾,恐怕就算換上其他任何人來統領大軍,都未必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難道還能指望朱由校自己親臨遼東前線去指揮作戰不成?以明末這個特殊環境,換他上也未必能做的比熊廷弼更出色了。
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複權衡之後,最終確定下來給予熊廷弼的封賞仍舊是江夏侯這一爵位,並且依舊保持世襲罔替不變。當然,在此之前也征得了熊廷弼本人的意願,考慮到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決定將他由文臣改為武將,封其為陸軍都督府上將左都督,兼任了遼東經略司經略使,以便更好地發揮他的專長,繼續為大明王朝鎮守邊關、保家衛國。
隨著熊廷弼所獲封賞正式公布於眾,對於戚金、孫傳庭等一眾文臣武將的獎賞也同樣向天下宣告開來。其中,戚金因戰功卓著而被冊封為安遠伯,其爵位可世代沿襲,永不更替。此外,他還被委以重任,擔任京軍都督府上將參謀長一職,同時兼任大明皇家軍官學院院長以及步兵科總教習之職。至於不願轉為武官的孫傳庭,則被賜予了正二品正治上卿的官階,並且恩準他的兩個兒子進入皇家學院接受教育和培養。
再看那遼東騎軍中將軍長薑弼,因其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與赫赫戰功,被封為西涼伯,並晉升至上將軍銜。不僅如此,他還接下了遼東提督的職位,肩負起統領整個遼寧地區所有騎步軍隊的重要責任。而騎二十一師的少將師長賀世賢,亦因出色的表現獲得封賞,被封為撫安伯,並得以晉升為京軍都督府中將副參謀長。與此同時,他還出任大明皇家軍官學院副院長一職,兼任騎兵科總教習。
另外,二十六師的少將師長陳策成功晉升為中將銜,並受封為廣西省提督;二十五師的少將師長張名世同樣晉升至中將銜,獲封河南省提督。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將領皆已在遼東地區服役多年,正是憑借此次波瀾壯闊的滅金之戰中的卓越功績,他們才得以收獲如此豐厚的賞賜與榮耀。被朱由校補充進了地方政府,以及軍官學校的教習團隊當中,繼續發揮他們的才乾。
而部分副師長轉任師長等就不一一表述了。封賞名單中,如果要論最為特殊的,就非陣亡的近衛十三師少將副師長吳襄了。其也是曆次對金戰役中陣亡的最高將領,為了表彰其在這次滅金戰役中的表現,被追封為平東伯,上將軍銜,從一品柱國,其妻祖氏封為從一品誥命夫人。其十八歲的長子吳三鳳,封正四品上騎都尉,被特批進入軍官學校第二屆就讀,十四歲的次子吳三桂,封正五品驍騎尉,被特批進入軍官學校預備科就讀,其六歲幼子吳三輔封正五品驍騎尉,獲得了成為皇三子朱慈炅伴讀書童的殊榮。雖然皇子還是個未滿周歲的嬰兒,此舉還是充分的看出了朱由校對吳家的榮寵。
不明真相之人要麼眼熱吳家獲得的殊榮,要麼認為吳家以及祖家開始走上人生巔峰。實際上也隻有徐光啟、孫承宗等少數之人才清楚,此乃皇帝千金買馬骨之舉。
聖旨的頒布,在遼東掀起了軒然大波。特彆是還在病榻上養傷的祖大壽,更是被刺激的不行。如今已經晉升為中將師長的他,二話不說就從病榻上一個鯉魚打挺,不顧醫護的勸阻,執意要重回部隊。此時他心中的念頭,不光是要斬殺皇太極為吳襄報仇,他更熱切的盼望著自己的祖家也能在自己手中獲取如此殊榮。
當然,受刺激的並非祖大壽一人,那些因公負傷的遼東傷兵們都沸騰了,他們哪怕是拄著拐杖都想要重回部隊。更有甚者,他們還將綠油油的目光投向了漠南蒙古部落。
這下,這些部落可真是炸開了鍋,再也無法保持鎮定自若了。借著自家女眷不幸被明軍俘虜這個由頭,各個部落的首領們都毫不猶豫地帶著沉甸甸、價值不菲的厚禮,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北京那遙遠且艱辛的漫漫征途。
然而,他們此行的目的顯然絕非隻是單純地想要接回那些被俘獲的女眷而已。畢竟,他們心裡跟明鏡兒似的,深知以如今明國在遼東地區所擁有的雄厚兵力,再加上那位素有雄心壯誌的熊廷弼,自己所在的部落極有可能會成為明國軍隊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對於這樣的局麵發展,身處京城的皇帝朱由校自然是滿心歡喜,樂觀其成。要知道,能讓越來越多的蒙古部落心甘情願地向大明王朝俯首稱臣,通過這種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征服大片廣袤領土的方式來實現擴張,這可是朱由校一直以來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美事啊!
此刻的遼東鎮這邊,一方麵正在緊鑼密鼓地給之前作戰中遭受重創、損失慘重的各支軍隊補充新鮮血液;另一方麵,則忙著分兵去接管建州女真曾經居住過的地盤,並針對那些至今仍然頑固抵抗、不願歸順的區域持續發動征討戰爭。
那麼,接下來擺在明朝朝廷麵前的重要問題便是:該如何有效治理這片剛剛納入版圖的建州女真廣闊領土?怎樣才能確保這裡長治久安,真正成為大明江山的穩固疆土呢?這無疑需要一番深思熟慮和精心謀劃。以及於更加遙遠的生女真部落該如何共處,就都成了朝廷與遼東鎮必須首要解決的疑難雜症。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