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年十二月,經過長達半年的激烈角逐和艱難拉扯,備受矚目的第三屆內閣終於正式宣告成立。這屆內閣成員的構成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分彆是英國公張維賢擔任內閣首輔,李長庚出任內閣次輔,其他閣臣還有孫元化、左都禦史袁可立、吏部尚書楊漣以及工部尚書王三善。
與往屆內閣閣臣不同的是,這屆閣臣在職責分工上有著明確而細致的安排。首輔張維賢肩負著總攬全局的重任,負責統籌協調內閣的各項工作;次輔李長庚則主要分管財政領域,致力於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以滿足國家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
閣臣孫元化的主要職責是兵器研發以及進一步擴大大明皇家書院的規模。他將充分發揮自己在軍事技術和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為國家的軍事力量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
袁可立作為原左都禦史,分管司法部門,他將繼續致力於完善國家的司法體係建設,確保法律的公正實施和社會的穩定秩序。
楊漣作為原吏部尚書,在內閣中主要負責人事方麵的工作,指導吏部就官員的選拔、任用、考核等,以確保政府機構的高效運轉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而閣臣王三善作為原工部尚書,則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實施省省通水泥路的五年計劃上,這一計劃對於改善國內交通狀況、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各位閣臣將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共同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尚未正式上任的張維賢還提交了一份新的官員任免清單,這無疑也是內閣組建過程中的應有之舉,旨在為新內閣注入新鮮血液,確保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
清單上第一個便是爭奪內閣首輔失敗的何雄祥,被提名為吏部尚書;戶部右侍郎文震孟被提名為禮部尚書;大理寺寺卿薛國用被提名為刑部尚書;大理寺左少卿衍聖公孔貞運被提名為工部尚書;兩廣總督畢自良被提名為大理寺卿;台灣知府袁崇煥調回京城就任兵部右侍郎;四川省巡撫李邦華調任左都禦史。
一番調整之後,朱由校在繼位十年後,終於將一批老臣徹底熬走,一些老臣要麼辭職,要麼提前離休。如今的朝中,絕大部分都是開明的中、青年官員。
而朱由校也借由張維賢執掌內閣的契機,徹底完成了朝堂之上的清洗。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十年磨一劍的朱由校總算是徹底掌控了朝堂之上的力量。
天啟十一年正月1631年),天啟十年的政府報告出爐。
全年財政赤字為十億元,得益於商稅和海關關稅的暴增,在田賦的持續下降之下彌補了財政方麵的巨大空缺。
徐光啟執政五年,除了天啟六年有著巨大的財政赤字,後麵數年,由於對外戰爭的刺激,國家財政稅收有了井噴式的發展。
如今,新的一屆內閣正麵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他們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對外戰爭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上,這無疑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對於蒙古的戰爭,雖然能夠消除國家安全問題,但蒙古地區貧瘠荒涼,幾乎沒有什麼資源可供利用,因此對財政的補益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東南亞地區或許能給整個大明朝帶來一些貢獻,因為那裡產出的珍珠等奇珍異獸可以為國家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
然而,大基建計劃才是真正的無底洞。如果不發行國債,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收入,恐怕朱由校窮儘一生也難以看到大規模的水泥路出現。事實上,早在徐光啟上任首輔之初,國家就已經投入了一定的資源來建設水泥路。目前,直隸省內各府之間已經實現了水泥路的連通,直隸至山東、山海關、山西、河南等地也都建成了可供六馬車並行的水泥路。
而新一屆內閣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完成山西至陝西、甘肅的水泥路建設。這條道路的建成對於朝廷對西北蒙古用兵的成敗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加強軍事運輸和補給的效率,還能促進地區間的貿易和交流,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朱由校還對軍機處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夏國公熊廷弼正式進入軍機處為首席大臣,原有的五人軍機處隻保留了盧象升,並補充入了戚金、秦良玉、新寧伯潭弘業。徹底將軍機處變成了後世的參謀部。
......
節後的北京迅速熱鬨起來,擴大了外城規模的北京城,已經容納了一百五十萬人口,這在十七世紀來說絕對是一座超大型城市。
無數的運送物資的馬車絡繹不絕,它們的目標全部都是西北方向。
如果稍加注意,便會發現,這些馬車運送的都是戰略物資。
有拆分成數塊的火炮,一箱箱擺放整齊的燧發槍,手雷、迫擊炮等更是必不可少。
這些都是完成揮師大會的八萬遠征軍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
天啟十一年二月,朱由校親臨京軍大營,為即將遠征西北的八萬大軍舉辦了隆重的誓師大會。
此次出征的大軍分彆是,由三省總督中將滿桂領銜,吳克善兄弟、多爾袞三兄弟赫然在列,還有蒙古六盟四十九部郡王、鎮國將軍,這些人都將隨同大軍出征。
此次出兵,蒙古族將出動七萬鐵騎,滿族出動一萬鐵騎,這八萬大軍將在河套地區與河套總督顧肇跡、提督虎大威領銜的五萬漢族騎兵彙合,進而組成一支漢滿蒙三族聯軍。他們將兵出甘肅,征伐盤踞在青海湖畔的土默特部以及他們背後的衛拉特蒙古。
當然,這隻是第一支遠征的軍隊。
北京城還為喀爾喀蒙古三大部落準備了十餘萬大軍,這部大軍將在第一路遠征軍離開北京之後,分批進入蒙古自治領。隻要喀爾喀蒙古部落支援衛拉特蒙古,這部大軍將直插喀爾喀草原,虜其牛羊,殺其牧民,毀其王帳。
雖然兩線作戰非明智之舉,可如今的大明有足夠的底氣同時開啟兩線作戰。
第二路大軍則由夏國公、軍機處大臣熊廷弼領銜,盧象升、新寧伯潭弘業、恭順侯吳惟英、懷寧侯孫承蔭、西涼伯薑弼、撫安伯賀世賢、以及嶽文魁三兄弟等新老勳貴組成。按計劃,他們將兵分三路討伐喀爾喀蒙古。
朱由校唯一不確定的是,那幾個外蒙古慫包會不會給這路大軍師出有名的機會。
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自會見分曉。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