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鮮軍在長門撞得頭破血流這一情況,九州明軍不禁哀歎連連,心中暗罵自己怎麼會有如此無能的豬隊友。然而,抱怨歸抱怨,他們也深知形勢緊迫,必須立刻整軍備戰,以應對即將要麵對的敵人。
與此同時,遠在遠東省的六萬明軍在提督馬爌和麻承勳的率領下,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一場重要的軍事行動。終於,在天啟十三年1633年)六月,這支明軍成功地登上了佐渡島。
一踏上這座小島,明軍便遭遇了島上數千幕府軍的頑強抵抗。但明軍畢竟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他們最終擊敗了幕府軍,並擊斃了伊勢久居藩藩主、佐渡守護藤堂高通。這場勝利使得明軍徹底占據了佐渡島。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路明軍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立刻發動對日本本島的進攻。相反,他們選擇了撤出四萬大軍,僅在島上留下兩萬人馬。這一決策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和猜測。
原來,佐渡島對於幕府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財政來源之地。島上不僅盛產金銀礦,還有其他豐富的資源。明軍占領這座小島後,發現島上的原住民雖然人數眾多,但由於長期受到幕府的剝削和壓迫,生活十分困苦。於是,明軍決定將這些原住民全部改編成礦工,讓他們為自己開采金銀礦,以增加大軍的軍費收入。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整座佐渡島的資源雖然豐富,但要供養六萬大軍的軍糧以及島上百姓的口糧卻遠遠不夠。麵對這一現實,在朝廷沒有明確旨意下達之前,馬爌和麻承勳兩人,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撤出大部分軍隊、隻留下少數留守部隊的決定。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對佐渡島的控製,又能避免因軍糧短缺而導致的軍隊嘩變等問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明軍並未直接撤回遠東省,而是跨越波濤洶湧的日本海,成功抵達了朝鮮本土。
時間來到天啟十四年1634年)正月,征東大將軍戚金當機立斷,下達了最新的軍令。根據這道軍令,原本駐守在九州島的二十萬明軍,其下一步的戰略目標被明確為四國島;而十萬脅從軍、四萬遠東明軍以及重新擴充至八萬之眾的朝鮮軍隊,則受命進攻長州藩。至此,總計四十萬的明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氣勢磅礴地朝著各自既定的目標奮勇進發。
四國島,這座位於日本列島南部的島嶼,共有兩個藩國。其中一個是德島藩,由蜂須賀家族統治;另一個則是宇和島藩,由伊達家族掌控。而在德島藩中,蜂須賀忠英作為第二代藩主,其背後還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蜂須賀家政。對於那些熟悉太閣立誌傳這款遊戲的人來說,這位人物可謂是如雷貫耳。他曆經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位日本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主,卻能在他們身邊遊刃有餘,不僅混得風生水起,更是屢屢在絕境中化險為夷、絕處逢生。正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如今的他,是第二代藩主蜂須賀忠英的監護人身份,牢牢地執掌著德島藩的生殺大權。
而宇和島藩第一代藩主伊達秀宗,他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可是投入了皇太極陣營的伊達政宗的庶長子。伊達政宗可是日本戰國時期以及德川幕府初期的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名,實力相當雄厚。不過後來,他選擇了投奔皇太極陣營,這一舉動可給他的家族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伊達秀宗也因為父親的選擇,受到了牽連。原本,他在德川幕府那裡還是頗受信任的,但自從他父親投奔皇太極後,德川幕府對他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如果,不是他憑借著自己在大阪冬之陣中的出色表現,成功地被分封到了四國島,成為了宇和島藩的藩主,估計早就被德川家光淩遲處死了吧。
本來,伊達秀宗和蜂須賀家政都被扣押在江戶,過著混吃等死的日子。可誰能想到,明軍的突然到來,竟然讓他們迎來了轉機。德川家光為了抵禦明軍的進攻,不得不將他們放歸自己的領地,讓他們整軍備戰。
這對於伊達秀宗和蜂須賀家政來說,無疑是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好機會。他們本可以,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和經驗,一定能夠在這場戰爭中有所作為。然而,現實卻給了廣大觀眾一個響亮的耳光。
當二十萬明軍登陸四國島的第一天,宇和島藩和德島藩加起來足足八萬的軍隊,竟然沒有做任何抵抗,就依次直接向明軍投降了!這可真是讓人始料未及啊!
由於兩藩的不作為,使得這二十萬明軍隻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徹底占領了四國島。這速度之快,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日本朝野上下都被這個消息震驚得合不攏嘴,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四國之役,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
日本全國二百多藩主心中無不臥槽連天,居然還可以這樣玩?
四國島不戰而降,更是嚇出了德川家光一身冷汗。躲在將軍府的他,不禁破口大罵蜂須賀家政和伊達秀宗二人。放中國各藩主回領地以抵禦明軍進攻的決策也被其暫時終止。他實在是被這兩貨給惡心壞了。
這也讓原本期望能借機返回藩國的眾多藩主們,無不是借著酒勁親切的問候了四國島兩藩藩主的祖宗十八代。
而戚金、孫傳庭等人則淡定的多。
中華有句古話:識時務者為俊傑,相信以明軍的戰鬥力以及雄厚的兵力,逐個擊破那麼多藩簡直是易如反掌,手拿把掐。
因而,下到不同士兵,上到征東將軍府,均滋生了輕敵的思想。這也為後來的征伐日本本島的不順利,留下了伏筆。
相比起以旅遊的姿態一舉拿下四國島不同,征伐長州藩的三路聯軍卻遭遇了不小的麻煩。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