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天啟十四年1634年)鎮遠侯顧肇跡帶兵入藏一去不回之後,作為征西大將軍、宣化侯的滿桂便從吐魯番回到了西寧坐鎮。這西寧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重要通道。而吐魯番則位於新疆東部,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滿桂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在西寧和吐魯番之間來回奔波。這兩地之間相距甚遠,路途艱辛,但他卻毫無怨言。
然而,實際上在這一望無際的青海高原和吐魯番盆地,他並沒有太多需要忙碌的事情。生活在這裡的蒙古部落主要以放牧為生。同樣的,這裡即便是築城,也不需要他親力親為。那麼,他為何還要如此不辭辛勞,事事都要親力親為呢?
原來,滿桂收到了一封來自朱由校的親筆信。這封信對於滿桂來說意義非凡,因為朱由校不僅是他的皇帝,更是他絕對的親信。而滿桂自己,則是新軍的奠基者締造者是朱由校),他對朱由校的忠誠可謂是至死不渝。
儘管已經年近五十,但滿桂依然保持著那顆追風少年的心。然而,正是因為對朱由校的這份忠誠,讓他不得不停下腳步,將一些機會讓給更加年輕的將領。
原來,在朱由校的信中,除了對滿桂的勉勵之詞外,還特彆囑咐他要多多培養更加年輕的多爾袞四兄弟。這多爾袞四兄弟,個個都是人中龍鳳,潛力無限。朱由校顯然是希望滿桂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沒錯,如今愛新覺羅家的四位兄弟——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竟然同時聚集在吐魯番這個地方。
吐魯番自治領擁有六個騎兵師,除了濟爾哈朗所率領的118滿族師之外,還有多鐸的蒙族113師、阿濟格的114師、周遇吉的115師、孫得功的116師以及黑雲龍的117師等五個師部。
而原本擔任臨時第一集團軍中將副司令的信賓伯多爾袞,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吐魯番自治領的中將提督,全權負責吐魯番的軍事和民政事務。雖然名義上這裡被稱為吐魯番自治領,但實際上它的勢力範圍非常廣闊,向北延伸到了彆失八裡,西邊一直抵達烏魯木齊,南邊更是到達了塔裡木河流域。
在原和碩特部固始汗,也就是現在大明的和碩特郡王圖魯拜琥的輔佐下,多爾袞成功地治理著這片超過百萬平方公裡的廣袤草原。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人曾經向多爾袞提出建議,認為他完全可以在這西北邊陲之地直接舉起反抗的旗幟。,西北於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西南與葉爾羌汗國聯合,共同抵禦明朝自東方的威脅。當然,其中就有多爾袞的寶貝弟弟,多鐸的身影。
然而,這些誘人的因素都被多爾袞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儘管今年大明境內遭遇了嚴重的旱災,對西北的軍事支持也一減再減,但他從未有過絲毫反叛的念頭。
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心中因家國被滅而產生的怨念已漸漸消散。畢竟,當初是他自己選擇開城投降的。而且,這些年來,皇帝朱由校並沒有因為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對他產生猜忌之心,這在漢人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這從側麵證明了朱由校的雄才大略。
其次,多爾袞做出投降決定的最大原因在於,他深刻認識到明國的龐大、人口眾多以及國家的富裕程度。即使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一生征戰無數,殺死的明軍和明人少說也超過百萬,但最終在臨死前一刻,仍然敗給了明人。
彆看多爾袞年紀輕輕,至今不過二十五歲,可他的頭腦卻異常聰慧。隻要明朝有一位睿智、開明的聖主,就算是十個蒙古和滿族加起來,也未必能夠真正戰勝明國。畢竟,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僅僅取決於其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領導者的智慧和決策能力。與其與明國抗爭一生,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還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加入其中,為族人換來一生一世的安祥太平。
年僅二十歲的他,年紀輕輕就已經算是功成名就了。要知道,大明帝國世襲罔替的爵位是多麼難得,而他卻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這一殊榮。如今,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帶領自己的哥哥、弟弟一同獲得這份榮耀上。他立誌要讓滿族成為大明的第二大族群,讓滿族在大明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此時此刻,擺在他麵前的葉爾羌汗國和準噶爾汗國,就成了他實現目標的關鍵。
首先,他將目光投向了南邊的葉爾羌汗國。兩年前,葉爾羌汗王速檀阿黑麻汗成功奪回了失去的汗位,但國內局勢卻異常不穩定。這無疑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個可以通過征服葉爾羌汗國來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這個國家裡,阿克蘇總督阿布都拉哈汗與大汗速檀阿黑麻汗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最終發展到了分庭抗禮的地步。這種內部的分裂和對抗嚴重消耗了該國的實力,使得其在麵對外部威脅時顯得力不從心。
對於明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隻要阿布都拉哈汗和速檀阿黑麻汗之間的爭鬥沒有分出勝負,明國就無需擔心該國在背後給自己製造麻煩。畢竟,一個內部分裂的國家很難對其他國家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然而,年輕的多爾袞卻始終對準噶爾保持著高度的警惕。這個原本在衛拉特四部中毫不起眼的小部落,如今卻在曆史的浪潮中逐漸崛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準噶爾部戲劇性的成功地獲得了杜爾伯特部的絕大部分牧民和牧場,和碩特部幾乎全部牧場,以及土爾扈特部的部分牧民和牧場。如今,它已經在整個天山山脈地區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般的存在,其實力不容小覷。
近年來,多爾袞與準噶爾部也有過多次交鋒。儘管多爾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取得勝利,但他深知這個對手的潛力和威脅。因此,他始終不敢掉以輕心,時刻關注著準噶爾部的一舉一動。
因為該部發展的太快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