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吐魯番,一份緊急的奏報正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穿越茫茫的沙漠和草原,向京師疾馳而來。這份奏報承載著重要的信息,關乎著國家的安危和戰略決策。
經過漫長的旅途,奏報終於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啟十八年1638年)三月,送抵了京師。消息傳來,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視。皇帝朱由校立刻召集了幾位重要的大臣,齊聚在上書房,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眾臣們麵色凝重地圍坐在桌前,等待著皇帝的指示。朱由校將滿桂的奏章遞給他們,讓大家傳閱並發表意見。
兵部左侍郎袁崇煥率先發言,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啟奏陛下,臣仔細閱讀了宣化侯的奏章,認為他所奏之事完全可行。”他頓了一下,接著說,“根據吐魯番自治領曆年來上報戶部、兵部的奏章,臣發現吐魯番各部手中擁有大量的牛羊。即使沒有內地運送的軍糧,自治領也完全可以通過購買部落中的牛羊來滿足軍隊的需求。”
袁崇煥的話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而且,”袁崇煥繼續說道,“吐魯番計劃新編的二十個團六萬人馬,並非正規軍,他們隻是在戰事期間耗費一些軍餉而已。一旦戰爭結束,這些士兵就可以回到各自的部落,重新成為牧民。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吐魯番之兵力短缺困難,拿下葉爾羌汗國,還能得到一座天然的牧場,又能消除南邊的威脅,使我們能夠專心應對西北的敵人。”
他的分析條理清晰,讓在場的大臣們對吐魯番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有甚者發現,打敗葉爾羌,收獲的不光是一大片牧場,還有戰利品的牛羊,還能反哺朝廷肉食短缺的困難,簡直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原本眾人都憂心忡忡,因為旱災和蝗災的雙重打擊,糧食產量大幅減少,全國四麵邊區都麵臨著兵源和糧草不足的困境。一旦這種情況被周邊虎視眈眈的國家所利用,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因此,有些官員竟然提議放棄一些他們認為不必要的領土,將兵力收縮回來,等待災情徹底緩解之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這個觀點在朝廷中得到了許多官員的支持。
然而,朱由校卻對這個提議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他深知災情的嚴重性遠遠超出了這些官員的想象,即便是形勢再嚴峻,他也絕對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寸大明的領土。
朱由校心裡很清楚,如果大明退出任何一塊已經占領的領土,那麼在未來的十年內,恐怕都難以再次奪回這些地方。而且,一旦讓敵人輕易占領了那些天然牧場,十年之後,實力相對虛弱的大明本土,恐怕又要向百餘年前一樣,遭到敵人鐵騎的踐踏,自己前麵十幾年的布局將一朝被打破。
其中的變數實在太大,朱由校根本不敢冒險去賭這一把。他寧願咬緊牙關,想儘辦法應對當前的困難,也絕不輕易放棄大明的領土和未來的安寧。
近年來,朱由校很少在一件事情上,一言而決。但是,在滿桂奏請這件事上,他在聽取了多方意見之後,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推動了此事。
不過,為了緩解朝廷軍糧方麵的壓力,他還是下旨裁撤了山西、陝西各兩個師。在兩省分彆留下了兩個和三個師,作為常備部隊。
與此同時,他還下旨,抽調了直隸的19、20師,調動到了蒙古自治領,增加北方邊境的常備部隊。讓三支艦隊各自封存了三分之一的戰艦,而暫時裁撤下來的十餘萬海軍士兵搖身一變成為了沿海捕魚隊的漁民,所捕撈的海鮮則反哺各艦隊之軍糧所需,富裕的還能賣給沿海城市,為海軍創收。
......
朝廷同意滿桂所請的旨意,在六月份抵達吐魯番。結果,傳旨太監撲了個空。原來吐魯番未等旨意,便早已按自己的部署,對南方的葉爾羌汗國展開了行動。
天啟十八年1638年)三月,以濟爾哈朗為主將,多鐸為副將的討伐軍自吐魯番出發,下轄113、118師以及六個團的一萬八千和碩特部落騎兵。同月底,滿桂率四個團一萬兩千蒙騎自青海若羌出發,沿扯力昌河南下,兵發扯力昌,五月底,西藏自治領76、77師自思達藏出發,沿雅魯藏布江西進,該部的目標是與滿桂所部彙合,占據和田、噶敕噶什地區。
明軍的調動情報,很快便被傳入了葉爾羌汗國,葉爾羌城的大汗速檀阿黑麻汗和阿克蘇總督阿布都拉哈汗,迅速做出了暫時停戰,一致對外的決定。
在集結汗國軍隊準備抵禦明軍的進犯,同時派出使者前往伊犁、準噶爾盆地尋求援軍。
四月初,濟爾哈朗所部抵達庫爾勒地區,多鐸率113師一舉在庫爾勒、焉耆、舒爾舒克等地,擊敗了葉爾羌汗國上萬騎兵部隊。收獲牧民兩萬餘人,牛羊數十萬頭,戰馬數千匹,金銀財寶數萬兩。
在留下兩個團騎兵後,濟爾哈朗所部再度沿著天山山脈繼續朝著阿克蘇挺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四月中旬,和碩特部數千牧民趕著牛羊抵達庫爾勒地區,滿桂所部占據且末地區。
六月中旬,濟爾哈朗所部連破博古爾、庫車、拜車。成功抵達阿克蘇前沿賈木地區,與阿布都拉哈汗的三萬餘大軍在此發生了一場大戰。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中,多鐸親自率領著強大的113師,以銳不可當的戰鬥力,給予了阿布都拉哈汗的三萬葉爾羌大軍毀滅性的打擊。經過激烈的廝殺,多鐸的軍隊成功地殲滅並俘虜了超過兩萬的敵人,而自身的傷亡卻不到兩千人,如此輝煌的戰績令人驚歎不已。
與此同時,濟爾哈朗絲毫不給阿布都拉哈汗任何喘息的機會,迅速揮軍攻向阿克蘇。短短不到三日的時間,他就如狂風驟雨般攻下了南疆的重鎮阿克蘇城,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敢的決策力。
然而,正當濟爾哈朗準備繼續進軍葉爾羌城時,一場意外的變故卻突然降臨。一股來自天山以西的數千吉爾吉斯人,如餓狼般沿著托什乾河洶湧而來,直撲阿克蘇城。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完全打亂了濟爾哈朗原本精心策劃的軍事部署。
麵對這一困境,濟爾哈朗陷入了艱難的抉擇。經過深思熟慮,他最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由多鐸率領一萬兩千人繼續南下,而自己則坐鎮阿克蘇城,抵禦吉爾吉斯人的進犯。
這個決定不僅體現了濟爾哈朗的果斷和智慧,更為多鐸創造了一個展現自己軍事才華的絕佳機會。多鐸率領著他的軍隊,一路南下,所到之處,敵人望風披靡。他以無畏的勇氣和出色的指揮,在南疆地區闖出了一番赫赫威名,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英雄。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