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八年1638年)七月初,驕陽似火,酷熱難耐,多鐸率領著重新整編完畢的113師以及兩個團的蒙古騎兵,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阿克蘇,沿著塔裡木河浩浩蕩蕩地朝著喀什噶爾挺進。
或許是因為濟爾哈朗此前對葉爾羌汗國的各個部落秋毫無犯,又或許是各地部落誤以為明軍分兵之後兵力變得薄弱不堪,總之,多鐸的這一路南下可謂是困難重重,天天都要遭受來自各個地方部落的襲擊和騷擾。
麵對這些不斷的襲擾,多鐸怒不可遏,但他並未被這些小股敵人所牽製,而是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如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占了克力賓、巴爾楚克等地,並拿下了沿途的六個部落。
在占領這些部落之後,多鐸將部落中的所有老幼不管男女都集中到了塔裡木河河畔。這些無辜的人們驚恐地望著眼前的明軍,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命運。
然而,多鐸卻毫不留情,他當著河對岸各部落遊騎兵們的麵,殘忍地將這上萬名老幼全部處死在河邊。一時間,河邊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不僅如此,多鐸還下令將這些人的頭顱堆積在一起,在河邊搭建起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京觀”。這座“京觀”仿佛是對葉爾羌人的一種警告,也是多鐸殘暴行徑的見證。
這一舉動雖然徹底激怒了一部分葉爾羌人,讓他們對多鐸和明軍充滿了仇恨。但同時,也讓一些膽小怕事的人被深深地震懾住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到八月底,多鐸率領他的部隊終於抵達了喀什噶爾喀什)。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漫長的行軍作戰中,他們竟然沒有再遇到任何遊騎兵的襲擊和騷擾。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沿途各部落根本不敢有絲毫抵抗的情況,在多鐸還未到來時,要麼早早向其投降,要麼避其鋒芒,逃得遠遠的。
與此同時,滿桂所率領的軍隊早在七月底就已經抵達了和田地區。然而,讓滿桂詫異的是,原本應該抵達此地與他會合的兩個西藏師,卻遲遲不見蹤影。麵對這種情況,滿桂感到十分無奈,他知道,定然是路途中出現了偏差,使得兩萬大軍無法準時抵達。最終,他沒有繼續等待下去,而是率領麾下的數千名騎兵朝著葉爾羌汗國的都城——葉爾羌進發。
此時,葉爾羌汗國的速檀阿黑麻汗也在緊張地部署著自己的防禦。他將汗國剩餘的絕大部分兵力都集結在了喀什噶爾周邊,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敵軍。然而,當他收到來自和田方向的敵情信報時,驚慌失措的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由於對敵人的實力和意圖產生了誤判,速檀阿黑麻汗決定將喀什噶爾前線的部分汗王親衛軍抽調回葉爾羌。他認為這樣可以增強都城的防禦力量,但實際上,這一舉動卻給多鐸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汗國最精銳的親衛軍被調回了都城,導致前線的葉爾羌軍士氣低落。而多鐸在沿途所犯下的種種罪狀,也讓各部落首領對他心生恐懼,擔心自己的部落會在戰後遭到他的報複。因此,這些部落首領的抵抗意誌也變得不再那麼堅定。
各部落首領搖擺不定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葉爾羌抵抗軍。
原本以為將會是一場驚心動魄、異常慘烈的苦戰,多鐸心中暗自思忖著。畢竟,對方可是擁有五倍於己的兵力啊!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當他率領大軍真正發起進攻時,那看似強大的抵抗軍竟然如驚弓之鳥般四散逃竄,毫無還手之力,瞬間就被擊潰了。
這場出人意料的勝利讓多鐸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喀什噶爾。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多鐸代表明朝廷廣發邀請函,將喀什噶爾周邊數十個大小部落的首領們都召集到了他的大營之中。
接到消息的部落首領們自然不敢怠慢,紛紛帶著豐厚的禮物前來拜見。他們心中都清楚,多鐸如今可是手握重兵,且剛剛取得了一係列輝煌的勝利,其勢力如日中天,所以根本無人敢不聽號令。
當這些部落首領們進入大帳後,他們一眼就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多鐸。這位年輕的將領渾身散發出一種威嚴和霸氣,讓人不禁心生敬畏。幾十個人站在那裡,大氣都不敢出,隻是默默地注視著多鐸,等待著他發話。
多鐸也沒有跟他們過多寒暄,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自己的三個要求:首先,所有部落必須向大明投降;其次,要集結兵力並提供糧草支援;最後,還要全力配合明軍攻占葉爾羌城。
這三個要求一提出,現場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幾十個首領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立刻回應。一時間,整個大帳內鴉雀無聲,陷入了一片令人尷尬的冷場。
多鐸冷笑一聲,大喝一聲,隨便指了一個首領。隨後,一隊衛兵不由分說,便將此人拉出帳外斬首。
最後多鐸當著幾十個部落首領的麵,直接下令將該部落不管男女老幼全部屠了一個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下子,整個大帳轟的一聲,炸裂開了。
僥幸躲過一劫的各個首領,趕緊跪倒表示願意臣服大明,並發下重誓,立馬回去整軍配合多鐸攻占葉爾羌城。
多鐸嗬嗬冷笑一聲,便揮手打發這些人回去準備了。
三日後,多鐸領著四萬餘聯軍兵發葉爾羌城。
經過半個月的行軍,四萬聯軍於九月中旬抵達葉爾羌城下。
而此時,滿桂早已領兵與速檀阿黑麻汗在城外交手數次。
多鐸於滿桂見麵之後,便將大軍的指揮權全部移交給了滿桂。
滿桂在自己的帳中接見了幾十名葉爾羌部落首領,並許諾城破之後,他和多鐸分文不要,全部分給有功之臣的承諾。
隨後的十日間,三萬多葉爾羌人背靠明人的迫擊炮,對葉爾羌城發動了數十輪攻勢,均被城中守軍擊退,攻守雙方死傷數萬。
為了保存實力,滿桂最後許下了隻要助明國攻破葉爾羌城,他必定上書朝廷給有功的部落首領賞賜明國爵位。
相比起城中的財富,明國的爵位對這些番外之邦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十一月初,五萬葉爾羌部落軍頂著鵝毛大雪,對都城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
幾十名徹底投靠明人的部落首領更是親臨前線。
在付出了兩萬餘傷亡之後,部落軍終於攻破了葉爾羌城。
城破之後,速檀阿黑麻汗全家在汗王宮中舉火自焚。阿布都拉哈汗率殘部逃入了帕米爾高原,於天啟二十年1640年)死於於吉爾吉斯人的紛爭中。
天啟十八年1638年)十二月初,葉爾羌汗國滅。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