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啟十八年1638年)的歲末,越南省的河內總督府內,一片寧靜祥和。然而,誰能想到,這位如今穩坐總督之位的孫承宗,在前世竟然會在1638年的高陽城之戰中命喪黃泉呢?
時光倒流,孫承宗在這個時空裡,不僅成功地逃過了那場致命的戰役,而且還在越南省牢牢地掌握了八年的總督大權。正是在他的悉心治理下,原本此起彼伏的叛亂逐漸被平息,越南省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
全省各府在明人知府和越人同知的共同管理下,逐漸適應了大明的統治。這其中,孫承宗多年來不斷地對越人貴族進行分化和腐蝕,同時大力拉攏越人中的讀書人,並給予他們不同等級的官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孫承宗還頒布了一係列惠民政策,使得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再加上朝廷這些年來陸續遷徙而來的數百萬明人,為越南省帶來了更多的勞動力和技術,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的發展。
終於,在天啟十八年1638年),越南省迎來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時期。田畝畝產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三十石,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隨著數個天然良港的投入使用,商業活動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越南省的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無數的糧食如同洪流一般,伴隨著獨輪車的嘎吱聲、貨船的破浪聲,通過陸路和海路源源不斷地被運往大明的各個角落。這些糧食,仿佛是生命的源泉,為遭受天災的明國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這個國家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的越南省,已然成為了大明的糧倉,它的存在對於整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為了表彰這位七十五歲的老臣,朱由校親自下旨,冊封他為高陽侯,以表彰他在治理越南省方麵的卓越功勳。
然而,儘管朱由校對這位老臣給予了如此高的榮譽,但在越南總督一職的人選上,他卻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對象。因此,即便孫承宗已經年過七旬,他依然穩穩地坐在總督的位置上,繼續執掌著這片重要的土地。
此時的總督府議事廳內,可謂是群星閃耀。除了明將秦翼明、尤世威等一眾將領外,還有越南省巡撫朱統鍠,提督祁秉忠。更還有這幾年孫承宗陸續提拔的文臣莫敬耀越南莫朝末代太子)、範公著、楊致澤,以及武將阮有鎰、阮有進、陶光饒等人。這些人都是越南省的精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之所以今日將越南省南北駐軍長官、越南籍將領,以及身邊的謀臣都召喚到總督府,是因為孫承宗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要與他們共同商議。
此次召集眾人前來,一來是要舉行今年全省工作的總結大會,對過去一年的各項事務進行梳理和回顧,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二來,則是由於越南的兩個鄰國局勢開始出現不穩定的因素,這引起了孫承宗的高度關注。
其中之一便是真臘國,也就是此時的柬埔寨王國,再度遭到了暹羅的猛烈進攻。這一局勢的變化,不僅對柬埔寨本身構成了嚴重威脅,也可能對整個地區的穩定產生連鎖反應。
其二,大明的藩屬國瀾滄王國,也就是後世所稱的老撾,遭到了緬甸東籲王朝的攻擊。這一事件同樣令人擔憂,因為它可能導致地區力量平衡的打破,進而影響到大明在該地區的利益和影響力。
俗話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孫承宗雖已年屆七十五高齡,但他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一個對於大明來說至關重要的契機——正式介入湄公河流域。
眾看官可彆小瞧了湄公河流域的水稻產量,光靠近那條水脈的越南水稻一年都能有兩熟,甚至在小部分地區還出現了罕見的三熟現象。然而,真正堪稱“天選之國”的地方,其實是湄公河流域。在那裡,肥沃的土地和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得水稻田能夠真正實現一年三熟,產量極為可觀。
讓孫承宗咬牙切齒的是,那裡的土著根本不懂得如何利用如此天然的資源,暴殄天物的行徑令人發指,白白浪費了那裡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說實話,如果不是南掌早早臣服於大明,柬埔寨於大明若影若離。他早就揮師數十萬正式進入中南半島了,怎麼可能會眼睜睜看著他們被小小的東籲王朝和暹羅欺負至今。
此時,孫承宗的辦公桌上便躺著兩封來自柬埔寨和瀾滄兩國國王發來的求援急件。
大明正式介入湄公河的契機找到了。
此時的越南省駐軍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多萬。其中有十萬是這些年為了剿匪,而招募的越族士兵,這些越族人驍勇善戰,特彆適應中南半島氣候,極其善於叢林戰,甚好的彌補了明軍這方麵的不足。
因此,孫承宗為他們從明廷討來了126135這十個番號,讓他們徹底成為了明朝正規軍。
進入湄公河的契機已到,孫承宗自然不會客氣。
雖然這幾年來明軍三十多萬大軍寸步未離開越南省境內,可軍情局越南司諜探卻早已經用他們的雙腳測量了中南半島每一寸土地。
孫承宗領著眾將領來到地圖前,他指著上寮地區對著秦翼明說道:“秦中將,你與阮有鎰少將領近衛第5師,越126、127、128、129師等六個師自萊州出發,進入上寮地區,你們的目標是進駐琅勃拉邦城。”
隨後,他又將尤世威中將叫到身邊,對其說道:“尤中將,你與阮有進少將,領近衛第7師,越130、131、132、133等五個師自榮城出發,越過川擴高原,進入中寮,你們的目標是金邊城。”
隨後,他又點了提督祁秉忠的將,令其率近衛第3、近衛第4,89、90、91、92師,越134、135師,共計八個師出自貢,進入湄公河下流的金甌半島。在半島站穩腳跟之後,再沿湄公河流域一路向北進入金邊。
而他自己決定帶領107、108、109、110四個師自東向西,朝著湄公河東岸的南掌平推而去。
而巡撫朱統鍠,繼續坐鎮河內,在範公著、楊致澤的配合下,保障好多路大軍的後勤。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