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範文程在天啟二十二年1642年)九月發起南洋之役後,朱由校便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到了對這場戰爭的關注之中。他對前線明軍的戰鬥力充滿信心,畢竟這些士兵們都曾在東南亞的熱帶地區經曆過數年的錘煉。
與那些手持長矛的土著士兵相比,明軍的武器裝備無疑是領先了好幾個時代。他們擁有先進的火器和精良的冷兵器,這使得他們在戰場上具備了巨大的優勢。
然而,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朱由校逐漸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儘管明軍的推進速度異常之快,但那些他原本認為毫無抵抗之力的土著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
這些土著雖然毫無組織、毫無章法,但他們卻憑借著對當地環境的熟悉和頑強的鬥誌,給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大明正規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這個意外的發現讓朱由校徹底放下了輕視之心,他開始重新審視這場戰爭。
隨著明軍不斷地攻城掠地,捷報頻傳,但背後所隱藏的隱患也在逐步暴露出來。朱由校意識到,這場戰爭遠非表麵上看起來那麼輕鬆,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
比如說像賀虎城這樣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無能將領,竟然在一場戰鬥中就斷送了上千名英勇將士的生命!這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而且,更糟糕的是,還有中了土著的埋伏,導致一個營的士兵被全部殲滅的案例。這簡直就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這些慘痛的教訓,隨著軍情局發回的詳細報告,如實地展現在了朱由校的麵前。
麵對這樣的無能之輩,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心慈手軟。撤職查辦,這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理所當然、應有的懲罰。然而,就在朱由校準備嚴懲這些無能將領的時候,國內的災情卻讓他不得不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國內。
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份,連年遭受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百姓們苦不堪言;而浙江、安徽、江西、江蘇等地,則紛紛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情況異常嚴峻。從淮河以北一直到京城南部,人們甚至連樹皮都吃光了,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麵對如此嚴重的災情,朱由校怒不可遏。他毫不猶豫地越過了內閣,直接向江南四省的駐軍下達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指令。駐軍們手持著朱由校的聖旨,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風席卷而來,所到之處,官員們皆被逮捕並處決。這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讓數百名省、府、縣三級官員猝不及防,他們的命運在瞬間被改寫,上千商賈被抄家滅族,上萬家眷因此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南洋群島。
不僅如此,就連分封在江西饒州的淮王朱常清和江西建昌的益王朱慈炲也未能幸免。這兩位王爺,一個是憲宗皇帝一脈,一個是仁宗皇帝一脈,身份顯赫,卻也無法逃脫朱由校的怒火。他們被削去王位,淪為庶人,並被關進了鳳陽的思過所,從此失去了自由和尊嚴。
朱由校為何如此大發雷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人都犯了他的忌諱。作為靠海的省份,曆年來從越南、菲律賓等地運回國內的糧食,這些省份都是第一停靠點。按照常理,即使是山西、陝西等內陸省份的百姓全部餓死,這些沿海城市的百姓也絕對不會缺少救命的糧食。
這一點,不僅是朱由校這樣認為,就連連任第二屆內閣首輔的洪承疇也是如此看法。然而,正當災情如瘟疫一般蔓延到這幾個省份時,悲劇卻發生了。原本應該充足的糧食,不知為何突然變得稀缺起來,百姓們麵臨著饑餓的威脅,社會秩序也開始動蕩不安。
天啟二十二年1642年),一場罕見的大旱再度席卷了陝西地區,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這場災難導致了一千餘百姓被活活餓死,整個陝西省陷入了一片絕望和恐慌之中。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明朝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將失職的陝西省巡撫調任至新設立的馬來省,而這位倒黴的巡撫並不是陝西第一位被處分的第一行政長官了。
與此同時,山西省也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八百餘百姓因饑餓而喪命。朱由校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下旨嚴厲斥責山西省的所有官員,指責他們未能有效應對災情,導致百姓受苦。
然而,讓朱由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擁有將近一億八千萬畝耕地和四千萬人口的江南四省,竟然也在這場大災中出現了嚴重的饑荒。僅僅數月時間,就有上萬人被活活餓死,上百萬人流離失所,這一數字令人震驚。
為了查明真相,朱由校下令軍情局、經情局和內衛聯合展開調查。經過一番深入的偵查,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本應該堆滿糧食的各級糧倉,竟然空得連老鼠都要為之痛哭。無數的救命糧被這些貪官汙吏們私自貪墨,中飽私囊。
更令人氣憤的是,原本應該用於種植糧食的良田,卻在這些官員們及士紳們的帶頭之下,大量的良田種上了桑樹和水果等經濟作物。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糧食產量,更是對百姓生命的漠視和不負責任。
無他,真正有錢的都是士紳、商賈、官員家族,而數量龐大的黎民百姓基本上都是租種的他們的耕地,因此在種糧食還是種經濟作物上,佃農是沒有自主權的。
往常歲月還好,東西賣了佃農還能買點糧食度日。如今這旱災和蝗災,可是不會管你種的是糧食還是經濟作物,蝗蟲過境,寸草不生。否則,以江南四省的底蘊和一年起碼兩熟的水稻,不至於會在災難麵前如此的不堪一擊。
這次,朱由校大動肝火,再度化身為死神,讓平靜了十多年的朝野,再次感受到他們帝王的雷霆之怒,還是那位熟悉的抄家狂魔。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