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皇子選完妃之後,擺在朱由校麵前的便是諸王就藩的問題了。這可是一件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皇族的發展。
朝臣們對此事早就議論紛紛,特彆是詹師府的那些皇太子的老師們,更是心急如焚。詹師府這裡的老師們可是太子的老師,他們對朱由校不肯讓諸位皇子就藩這件事頗有微詞。
原因很簡單,定王等親王已經封爵多年,按照慣例早就應該下旨為親王們選擇一處封地,並修建王宮,待修建完王宮,便可讓他們就藩封地了。可至今宮中都沒有傳出他們的就藩地在哪裡,就更彆提什麼修建完工了,這讓詹師府的老師們非常擔心。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皇帝似乎根本就沒有打算為這些親王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讓他們就藩。這讓貴為太子老師的詹師府一班文人感到十分尷尬,他們覺得自己的麵子都快掛不住了。
難道皇帝又打算打破常規,將所有的皇子都留在京師嗎?
嗬嗬,這可真是有些誤解朱由校了。其實,朱由校一直以來都對皇家親王就食於各省這件事感到非常頭疼。
這些親王們不僅享有皇家賞賜的祿田,還常常強搶百姓的耕地,這種行為實在是太惡劣了。因此,他們被朝野上下稱之為大明帝國的第一毒瘤。
其他人和朱由校無關,那都是老祖宗留給他的難題。他可不樂意自己的兒子、孫子被稱之為毒瘤。
因此,他有心想要從自己兒子這輩開始改變這一局麵。
他知道,如今他的孩子年歲尚小,都被他送到了大學、高中、國中就讀,平日裡也沒有機會參與到國事當中。因此,他們尚且對皇位之事有什麼特彆大的欲望。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等他們品嘗到權力的滋味時,恐怕後世康熙時代的十王奪嫡之事就會在天啟朝提前上演。
就藩有就藩的好處,放在這邊有放在身邊的好處。如何抉擇,讓朱由校是傷透了腦筋。
加上這幾年國內局勢不太平,也讓朱由校暫時將這些頭疼的事情拋諸腦後。
可如今,災情暫緩,大明帝國逐漸在恢複元氣,藩王就藩之事便要被擺上桌麵了。
如何就藩,就藩到哪裡,祿田給多少,賞金又要給多少。
朱由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無奈,他召見了內閣首輔洪承疇、輔臣孫傳庭、茅元儀,詹事府詹事馮元飆等大臣,將這個難題踢給了這些人。
並且要求他們必須在今時今日拿出一個章程。
朱由校頭號馬仔,洪承疇眼珠子骨碌一轉,便沉默不語。作為官場老手,他可是非常清楚,此乃皇家私事,如何定奪,蓋因有皇帝自行處理,在這件事情上多說便會多錯。
孫傳庭、茅元儀同樣深知皇帝脾性,自然也是保持了沉默。
不過作為太子老師頭頭的馮元飆可不會客氣,他隨即給朱由校一個提議。
“啟奏陛下,如今湖北武昌楚王府、湖南武岡岷王府、河南懷慶鄭王府、湖北襄陽襄王府、湖北蘄州荊王府、江西饒州淮王府、江西建昌益王府均被內務府收回,臣建議,可將諸王分封到這些地方,一來可節約朝廷經費,二來,這些王府的祿田都是現成的熟田,並不會虧待諸王。”
洪承疇三人像看白癡一樣看向馮元飆,皇帝作為晚輩或者說長輩,剛剛撤藩,轉身就將這些王宮和祿田就分給了自己的子嗣,你這是要將皇帝架在火上烘烤啊。
三人默契的輕輕挪動了身位,深怕白癡這種病會傳染給他們三個。
朱由校也是翻了翻白眼。
丫的,老子雖然有抄家狂魔之稱,可半年不到就奪了這些藩王的地盤,你讓那些被關在鳳陽的藩王情何以堪?人家都還沒死呢,財產就被皇帝吃乾抹淨的,這吃相是不是太難看了?
而且,他朱由校富甲天下可真不是吹牛的。皇家銀行裡躺著那麼多黃金和白銀,難道自己的寶貝兒子就藩,他還怕拿不出錢財來?
而且那些抄家而來的祿田和士紳、官僚的罪田,未來都要賣回給百姓的。未來他還要出台親王、君王、勳貴僅能持有多少田產的新政。
這時候將自己兒子就藩到老地方,還順手將那些熟田收入囊中,這讓他接下來的動作還怎麼做?
再說了,即便是這些個藩王被削去爵位,可那些祿田已經傳承了幾代人,那些分家不分產的分支郡王們也是有份的,朝廷全部收回那是難度相當大的。
朱由校知道,要想從這些老痞子嘴裡聽到有用的意見已然無果。於是,他提出了顛覆性的提議。
“諸位愛卿,朕打算給未來藩王就藩定下一個基調。封爵不分產,卿等以為如何?”
洪承疇聽完,眼前一亮。給爵位,給俸祿,都無可厚非,不給祿田那就......
他趕緊上前一步,躬身回稟道:“臣以為,此事乃皇家私事,不該有臣等多言,陛下覺得可,那便可。”
四人聞言......
急性子的馮元飆聽到洪彥演的話後,頓時怒不可遏,他瞪大了眼睛,滿臉怒容地吼道:“好你個洪彥演啊!洪承疇的字)你身為堂堂內閣首輔,竟然如此卑躬屈膝、顛倒黑白,簡直就是有辱斯文!皇家之事從來沒有私事一說,陛下的家事同樣也是國家大事,哪有什麼私事可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由校被馮元飆這一通大罵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他心中暗罵:“你姥姥的!這是在罵誰呢?”
然而,馮元飆卻全然不顧朱由校的感受,繼續痛痛快快地罵了起來,足足持續了十分鐘之久。
終於,在發泄完心中的怒火之後,馮元飆似乎才想起今天還有重要的事情要稟報。他喘了幾口粗氣,稍稍平複了一下情緒,然後轉身麵向朱由校,恭恭敬敬地回稟道:“陛下,關於封爵不分產一事,微臣認為完全可行。如今國家財政狀況並不寬裕,災民們還在嗷嗷待哺,急需救濟。所以,微臣建議將諸位王爺分封到南洋群島、西域、東西伯利亞等地。畢竟,我大明王朝向來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微臣相信諸位王爺都能夠為大明王朝開疆擴土,成就一番如同洪武年間的初代藩王那樣的輝煌事業。”
拋開成見,朱由校還是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未來成為國家的蛀蟲,那麼隻有一條路可走。將他們封到危險的地方去。
如果皇帝的兒子都來如此危險的地方了,那麼全國百姓還有什麼話可說?移民政策才能更加順暢的執行下去。
並非說,隻有受了災才需要移民,為了新獲之地的長治久安,移民政策就永遠不能停止。隻要漢族人口比例達到一定數量,那麼新獲得的省份未來的凝聚力將會更上一個台階。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