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五年1645年),這一年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朱由校皇帝在這一年頒布了一道聖旨,這道聖旨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聖旨的內容是將皇長子定王朱慈炅分封在了遙遠的平壤,並任命他為駐朝總督。這一決定意味著大明將全麵介入朝鮮的軍政事務管理,而這也為未來大明徹底吸納朝鮮埋下了伏筆。
不僅如此,朱由校還將原高麗國在平壤的王宮賞賜給定王作為他的王府。這座王宮雖然曆經歲月滄桑,但依然氣勢恢宏,規模宏大。為了讓定王能夠在這座宮殿中舒適地生活,內務府還特地從國庫中撥付了五十億元作為賞賜,這筆錢可以說是定王一脈未來生存下去的啟動資金。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除了這五十億元的賞賜之外,定王竟然沒有得到任何其他的賞賜,甚至連一畝祿田都沒有。這無疑讓許多人對朱由校的決定感到困惑和不解。
不過,考慮到定王還要等到1647年才能大學畢業,才能正式就藩封地,所以目前他還無法入住這座王宮。而且,由於年久失修,平壤王宮已經破敗不堪,需要內務府再次撥款進行修繕,才能恢複昔日的輝煌。因此,未來是否還存在變數,尚未可知,畢竟大明王朝藩王封地出現變動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與此同時,皇次子永王朱慈煜也被分封到了柬埔寨的省會城市金邊。同樣,內務府也為他撥付了五十億元作為賞賜,而他也將在1647年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前往封地就藩。
最後,皇四子隨王朱慈炫則被分封到了菲律賓省的馬尼拉。這個決定同樣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畢竟菲律賓距離大明本土十分遙遠。與他的哥哥們一樣,朱由校給了五十億元啟動資金。不過他要在1649年完成學業之後就藩封地。
皇五子安王朱慈煬,被分封到了西域自治領吐魯番。同樣是隻給錢不給地,不過安王還年幼,可能要等到1651年他完成大學學業之後才能就藩。
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誰也沒有料到,朱由校竟然會使出如此一招——給錢不給地!這一決定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新政策,讓人瞠目結舌。
眾人皆知,以往的分封慣例都是賜予藩王土地,以確保他們在地方上有一個穩定的收入,畢竟皇家富有天下,總不能看著自己的子嗣餓死吧?然而,朱由校卻打破常規,隻給予諸王五十億的啟動資金,並沒有將土地分封給他們。這一舉措不僅令滿朝文武驚愕不已,更讓各地的那些藩王們心生恐懼。
畢竟,朱由校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如此狠心,那麼對於那些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藩王們,又會如何對待呢?一時間,各地藩王們人人自危,仿佛感覺到一股寒意從背後襲來。
然而,這還不是最讓人震驚的。就在眾人對諸王的分封結果議論紛紛之際,一封來自河南信陽的奏折如同一道閃電劃破長空,再度掀起了一輪高潮。
這封奏折的主人,竟然是朱由校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信中,朱由檢懇請他的哥哥朱由校為他在馬來、印尼兩個省份新選一處封地,他希望能夠移藩,為大明王朝徹底收複新收之地做出皇室子弟應有的貢獻。
這個消息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原本就已經沸沸揚揚的朝野更加騷動不安。人們不禁猜測,朱由檢為何要在此時提出移藩的請求?他與朱由校之間是否存在著什麼矛盾?而朱由校又會如何回應他弟弟的這一要求呢?
然而,朱由檢心中卻有著彆樣的盤算。他希望在移藩之際,能夠將手中的祿田歸還給內務府,如此一來,他所需要的僅僅隻是皇帝哥哥給予的一筆啟動資金罷了。至於未來的道路是通往富貴還是貧窮,那就全看他自己的運氣和努力了。
對於朱由檢的這個想法,深知內情的朱由校自然是欣喜若狂。在一次朝會上,他興高采烈地將弟弟的奏章逐一拿給參會的大臣們傳閱。每念一句,他的嘴裡都充滿了對這位親弟弟的讚譽之詞。
為了表達對這位親弟弟的格外恩賜,朱由校還特意在地圖上仔細尋覓了一番。經過深思熟慮,他最終決定將淡馬錫整座島嶼賞賜給朱由檢作為他的封地。
這個決定一經宣布,頓時引起了朝堂上的一片嘩然。眾人皆對朱由校的決定感到驚訝不已。
畢竟淡馬錫那可是荒蕪之地,其三麵環海,一麵緊挨著馬來半島,除了鹽堿地,啥都沒有,這信王的腦子被驢踢了?
不過朱由校對此可不這樣認為,淡馬錫隻要發展起來,未來將會是整個大明王朝航運的核心區域,隻要操作得當,朱由檢在那裡完全可以做到日進鬥金。
相比起被蝗災啃食一空的祿田,未來的淡馬錫前景更加光明。而朱由檢能在第一時間符合他的新政,怎麼不讓朱由校欣喜萬分呢?
然而,這還隻是個開始。緊接著,朱由校的親叔叔們——福王、瑞王、惠王和桂王,也紛紛上書請求移藩到邊遠的地區。他們或許是受到了朱由檢的影響,亦或是有其他的考慮。
不過,朱由校對叔叔們的奏章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將這些奏章留中不發,並未給予明確的答複。畢竟,弟弟也好,兒子也罷,那都是自家人。如果他不假思索地直接答應了親叔叔們的請求,那麼一個虐待親族的罵名恐怕就會如影隨形地纏繞著他了,未來史書會如何記錄他的這一行為?
他必須要經過一番謀劃之後,才能將移藩之事付諸行動。
畢竟,移藩之事,關乎到數十萬皇室子弟的未來,不能輕言而決,需要深思熟慮,步步為營才行。
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可不希望自己的移藩政策出現任何波折。
在朱由校的腦子裡,一直有著未來在大明本土的省份裡,再也沒有一家藩王就食的宏願。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