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五年1645年),對於朱由校來說,這無疑是極為忙碌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不僅皇太子和三位皇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就連四位公主也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謂是喜事連連。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更是捷報頻傳,讓人欣喜不已。到了十二月,來自全國三十六個省、自治領的秋收捷報,如雪花般紛紛飄落在朱由校的案前。這些捷報詳細地彙報了各地的秋收情況,讓朱由校對全國的農業生產有了全麵而清晰的了解。
據統計,全國共有七億畝耕地,全年的收獲可謂頗豐。其中,高粱和水稻的總產量達到了五十五億石,紅薯的產量更是高達十四億四千萬石,而栗米的產量也有五百一十五萬石之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的六個省份在這一年裡表現異常出色,全年累計收成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四億八千二百萬石,占據了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之多。這一成績的取得,無疑為國家的糧食儲備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儘管收成如此喜人,但朱由校也深知其中的不易。由於全國耕地荒廢超過兩成,導致糧食減產嚴重。為了鼓勵百姓積極耕種,同時也是對他們近幾年抗災自救的一種獎勵,朱由校特地下旨,天啟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將國內所有省份的糧稅全部免除三年。
需要說明的是,這並非是朱由校財大氣粗,而是基於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量。
在還未占領東南亞六省之前,全國的糧稅最多也不過區區三千萬石而已,這已經是極限了。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如今僅僅隻是東南亞四個省份全年的糧稅收成就高達三千四百八十二萬石,這與以往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遠遠超出了朱由校的預期。於是,他痛快的給國內所有省份減免了三年的糧稅,也是希望國內的情況儘快的轉好。
全年數不清的海船和馬車,源源不斷地將東南亞六個省份的糧食運往全國各地。這些糧食的運輸,使得國內其他地區的糧食供應得到了極大的保障,緩解了糧食緊張的局麵。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前,朱由校曾經忍痛頒布了禁酒令。然而,這條禁令卻並沒有將東南亞六省納入其中。這一特殊情況,被一些精明的釀酒廠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迅速抓住這個機會,紛紛將自己的分廠開到了這幾個省份。
這些釀酒廠之所以選擇在東南亞六省開設分廠,主要是看中了這裡充足的糧食資源以及純天然、無汙染的優質水源。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釀造出的美酒品質上乘,口感醇厚,一經推出便在國內市場上引起了轟動,銷售異常火爆。
隨著酒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品也開始流入國內。除了香料、麻布、木材等傳統商品外,還有許多其他特色產品也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些商品的流入,不僅豐富了國內市場的商品種類,也重新帶動了國內商業的複蘇和繁榮。
在東南亞的六個省份中,越南、南掌和柬埔寨被人們視為大明的糧倉,而菲律賓、馬來和印尼則被看作是大明經濟複蘇所需原料的供應地。這些地方早已不再是士大夫們口中的不毛之地,尤其是隨著大量漢族移民的湧入,它們正逐漸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移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當地的人文和民族結構。多民族、多信仰的人們在這裡和諧共處,共同為大明帝國的繁榮貢獻力量。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恐怕在全球範圍內也隻有大明帝國能夠實現。
當然,這一切並非僅僅歸功於朱由校這位開明的皇帝,更重要的是華夏民族本身所具有的強大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精神,使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終融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朱由校對大明帝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他堅信隻要再給大明五年時間,這個國家一定能夠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到那時,大明的鐵騎必將如狂風驟雨般席卷全球,讓世界見證大明的輝煌。
國內局勢的不斷好轉,讓朱由校再次有了摸魚的閒暇。如今,他幾乎將所有國務都交給了連續第三次組閣成功的洪承疇,自己則樂得輕鬆自在。
忙裡偷閒的他,最近一直都在軍科院、農科院、工科院之間穿梭忙碌著。他深知,這些地方是國家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現在,正是讓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候。
停了數年之久的軍工生產,終於到了重新複蘇的時候。這幾年,為了抵禦天災,朝廷發行的國債已經突破了一萬億元大關折合白銀十億兩)。如此巨額的資金,絕大部分都用在了購買糧食上。畢竟,在天災麵前,糧食才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然而,如今朝廷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為隨著災情的逐漸緩解,今後幾年,賑災糧食的需求將大幅下降。這意味著朝廷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其他方麵,比如恢複北方數省的荒地,讓那些原本肥沃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給乾涸的河流重新灌入活水,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這些河流曾經是百姓的生命源泉,如今卻因天災而乾涸。隻有讓它們重新流淌起來,才能為百姓帶來希望和生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重新讓大明的軍工產業崛起。曾經,大明的鐵騎征服了女真、蒙古。而如今,有責任讓這一輝煌重現。軍工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係到國家的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的尊嚴和榮耀。
朱由校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讓大明的軍工產業再次綻放光彩,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更大的貢獻。
讓他慶幸不已的是,他的軍科院還有出版了《軍器圖說》的七十四歲老專家畢懋康,還有便是與老畢同齡的,出版了《新製諸器圖說》的王徵。如果說,這兩位兵工專家擅長設計。那麼即將要從內閣退下來的六十三歲老臣孫元化就是火器製造的頂級專家了。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何況還是一口氣三位,簡直就是朱由校的“吉祥三寶”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