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七年1647年)八月,西域明軍在滿桂的統領下占據了後世疆省的全部區域。
而偌大的西域自治領內,卻僅有一百五十萬人口,以及九萬軍隊。
為了應對準噶爾人的反撲,以及建設大西北邊防,滿桂即刻便上書朝廷,希望能夠遷徙更多的人口進入西域,以及增兵五萬人馬。
滿桂的報捷奏章於十一月抵達京城。
大喜的朱由校不顧群臣的反對,下旨冊封宣化侯滿桂為準國公,封多鐸為德豫侯,其餘諸將都有不同的恩賞。
封賞之後,他又召集了重臣於上書房,協商滿桂的移民及增兵的提案。
兵部尚書陳子壯率先出班奏道:“陛下,目前全國有兵一百七十萬,有三成在日本島維穩,是否等那邊戰事結束,抽調那裡的軍隊入西域?”
戶部尚書林胤昌奏道:“臣附議!如今國家財政剛剛複蘇,赤字雖然沒有前幾年那麼高了,可每年千億元的基建又不能停,不能再增兵了。為今之計,應該要拆撤軍隊,讓國家有個喘息的機會,還請陛下三思。”
禮部尚書黃道周,監察院左都禦史王鐸,右都禦史何吾騶,紛紛出班附議,希望朝廷能及時拆撤軍隊,減少軍費開支,緩解國家財政壓力。
詹事府詹事馮元飆,少詹事範景文,連連給旁聽的皇太子朱慈煒使眼色,希望他能站出來支持。
朱慈煒表情有些掙紮,他低著頭裝著自己沒看見幾位師傅的眼色,定定的站在那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內閣六人組,洪承疇、孫傳庭、茅元儀、袁崇煥、範文程、陳奇瑜互相對視了一眼,並沒有急於出來說話。
軍機處大臣潭弘業勃然大怒,他沒等皇太子站出來支持這些文臣的言論,便急不可耐的跳了出來,指著這些文官的鼻子痛罵道:“你姥姥的,才過了幾天舒坦日子,你們就忘記了自己姓什麼了?難道你們不清楚,之所以國內有如今的太平,不都是靠我們這些武夫一刀一槍搏殺而來的嗎?才剛穩定了幾天,就想著拆撤軍隊,打壓我軍中將領。”
尤不解恨的他,緩了口氣,繼續說道:“按照沙俄人的尿性,過不了幾年,他們的大軍必定會東進。西域咱們是占了準噶爾人西征的漏洞,才在後麵撿了便宜。東南,東籲王朝、暹羅一直不肯臣服我大明,在往西的莫臥兒帝國更是虎視眈眈。誠然我們已經將南海變成了內海,可等歐羅巴人打完了內戰,回過頭來,派出遠征軍,到那個時候,難道讓你們這些文官上戰場?”
朱由校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並未言語。他的目光落在新寧伯潭弘業身上,流露出對這位老將的高度讚賞和滿意之情。
潭弘業作為老一代勳貴中的佼佼者,不僅在戰場上英勇無畏,還能在朝堂上展現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這樣既能征戰沙場,又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為的人才,在老一代勳貴中實在是鳳毛麟角。
這些年來,朱由校並非沒有給其他老勳貴們提供機會,然而真正能夠抓住機遇、脫穎而出的人卻寥寥無幾。除了潭弘業之外,也就隻有鎮遠侯顧肇跡、恭順侯吳汝征以及懷寧侯孫維城等少數幾人能夠展現出一定的能力和作為。
朱由校不禁感歎,自己幾年未曾認真打理朝政,如今這些文官們便又開始蠢蠢欲動,興風作浪起來。他心裡很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如此跳脫,無非是因為他們是通過太子的手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他們自以為抱住了太子的大腿,便可以在朝堂之上肆意妄為,完全不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叔叔能忍,嬸嬸不能忍。
他開口了。
“傳旨:日本島之21、22、23師,接旨之後即刻登船,由山東直入西域,交由滿桂統領。沿途各省需保證大軍的物資供應,違令者斬!內閣、兵部負責此事。”
洪承疇出班奏曰:“臣遵旨!”
戶部尚書林胤昌出班,似乎還想說些什麼,但朱由校並沒有給他繼續發言的機會,緊接著說道:“戶部尚書林胤昌,兼任西域自治領巡撫、西南戰區經略,全麵負責西南戰區之移民之事。戶部之責暫由內閣茅元儀負責統籌。”
茅元儀和林胤昌聞言都不禁一愣,顯然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任命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先回過神來的卻是茅元儀,他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狀態,朗聲道:“臣領旨!”
林胤昌將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太子朱慈煒,見他一言不發,沒有站出來替他說話的樣子,最後隻能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看似荒唐的任命。
隨後,朱由校的目光看向了兵部尚書陳子壯,他吧唧了下嘴,說道:“日本島戰事即將結束,後期的主要任務便是維穩以及國內的移民工作,那裡需要一位文武雙全的能臣,接替盧象升,就由你陳子壯去吧。”
仿佛已經知道結果的陳子壯,沒有絲毫猶豫,便領下了這道任命,準備奔赴日本島履新。
“等交接完工作之後,調盧象升為西南戰區司令,滿桂入兵部為兵部尚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個文官終於再也忍不住了,他們紛紛跳了出來,不滿朱由校這道任命。
禮部尚書黃道周出班奏道:“陛下,此事不妥。滿桂乃區區武將,怎可就任兵部尚書?”
兵部左侍郎史可法大步流星地走出隊列,麵色凝重地說道:“陛下,微臣認為此先河萬萬不可開啊!”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在上書房回蕩。
史可法接著說道:“陛下,您應該知道,朝廷六部的主要堂官職位,向來都是進士們的晉升之路。這可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什麼時候輪到低賤的武將們來染指了呢?”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憤慨。
史可法頓了頓,繼續說道:“就算不是微臣這位第一順位的左侍郎繼任,也絕不不是一個大頭兵來繼任這個尚書吧?這要是傳出去,豈不是要引得滿朝文武的非議?”他的目光掃視著上書房中的眾大臣,似乎在尋求支持。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皇太子朱慈煒突然站了出來。他的聲音雖然沒有史可法那麼洪亮,但卻透著一股堅定:“父皇,兒臣也認為此舉不妥。”
朱慈煒接著說道:“自開國以來,六部的佐官和尚書職位,可都是非文人不可擔任的。這是為了保證朝政的穩定和有序,武人豈能亂政呢?”他的言辭犀利,毫不留情。
朱由校聽了太子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他原本對這個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見解和胸懷。然而,此刻他卻發現太子也和其他大臣一樣,如此短視。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