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兵部分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
兵部司主管天下兵馬、武舉以及軍銜認定、升降等事宜。職方司主要負責軍令的傳達,駕部司主要負責驛站、馬匹等事務,庫部司主要負責兵器的打造以及存儲。
然而,自從朱由校對三軍都督府進行改組和重建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實際上,職方司和兵部司的一部分職權已經被轉移到了三軍都督府。現在的英國公張世澤和克勤郡王吳克善分彆擔任陸軍都督府的都督。此時的三軍都督府與宋朝的樞密院有些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個關鍵的區彆——朱由校掌控下的都督府完全由武將掌權。
自從都督府在明朝重新出現後,軍隊變得異常聽命,朱由校的指揮如臂使指,可謂是得心應手。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指揮軍隊,讓他們攻打任何他想要攻擊的目標。
之所以朱由校想要通過任命滿桂來掌控兵部,是因為自去年他重新勤政以來,他察覺到朝堂上又開始湧現出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當然,其中最大的小團體便是朱慈煒的太子黨。
如果太子黨能夠繼續秉持他的理念,引領大明王朝沿著他所製定的路線前進,那麼朱由校或許就不必在剛剛放鬆幾年之後,又要重新出山了。
儘管目前朝廷尚未再次陷入混亂不堪、烏煙瘴氣的境地,但有關拆解軍隊以及放棄一些無用國土的言論卻已在朝野之間悄然興起。無論如何,這些說法已然觸及了朱由校的底線,倘若任由其肆意蔓延,大明王朝恐怕會重蹈覆轍,再度陷入困境。
太子作為國家的儲君,其地位至關重要,輕易不可動搖。除非太子精神錯亂,犯下諸如謀逆等重大罪行,否則朱由校絕無可能考慮變動儲君之位。既然太子的地位不可撼動,那麼就隻能從太子黨入手了。
於是,朱由校當機立斷,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首先,他毫不留情地將戶部尚書貶謫至西域,同時將兵部尚書發配至日本。如此一來,太子黨失去了這兩個核心要職,實力大減。
而內閣中的茅元儀,本就出身於戶部尚書,朱由校此時重新任命他兼任此職,自然不會引發太多的反對聲音。這樣一來,朱由校便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逐步削弱太子黨的勢力,以確保朝廷的穩定和自身的統治地位。
可推出滿桂就任兵部尚書,仿佛是踩了這些文官的痛腳,就連太子也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最後,考慮到反對的聲浪過高,哪怕是內閣大臣也保持了沉默。
朱由校最終選擇了讓陳子壯與盧象升進行對調。
......
“哎呀!皇爺,這步真妙啊!”上書房中突然傳來一聲尖銳的叫好聲,聲音之高亢,仿佛要衝破屋頂一般。
原來,在上書房議事結束後,朱由校特意將前妹夫範文程留了下來,兩人在上書房裡下起了象棋。然而,此時的他們,心思都並未完全放在棋局之上。
下著下著,朱由校不經意間走出了一步絕妙的好棋,直接將範文程的棋局逼入了絕境。
“哈哈,妹夫,你可輸啦!”朱由校看著棋盤,得意地笑了起來。
範文程見狀,也隻能無奈地搖搖頭,苦笑著說道:“陛下這步棋確實精妙,臣認輸了。”
棋局結束後,君臣二人並沒有立刻起身離開,而是開始閒聊起來。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當前的朝局上。
彆看範文程一直在菲律賓擔任總督,但他對朝中的局勢一直都頗為關注。去年,朱由校一紙調令將他召回京城,讓他進入內閣任職。
可以說,朱由校在對待範文程這件事情上,打破了許多常規。畢竟,自建國以來,駙馬都尉還從未有過被下放至地方擔任最高長官的先例,更不用說還是那種文武一把抓的重要職位了。更不可能出現非翰林、且還是駙馬身份的出任閣臣。
何況,樂安長公主朱徽媞自天啟二十三年1643年)在生產幼子範承斌之時,因失血過多而去世。
三年之後,也就是去年,朱由校又再度給範文程續了一門親事,往事種種,都是亙古未有之事。
可見朱由校對範文程的喜愛程度。更讓朱由校滿意的是,他與朱慈煒之間並沒有任何瓜葛。
作為姑丈,按道理來說範文程與朱慈煒天生就比其他人更親近才是。
可自從進入內閣之後,範文程便很乾淨利落的與朱慈煒保持了距離。始終是唯朱由校馬首是瞻,這點也是朱由校願意為他打破常規的理由之一。
六位閣臣李若星1646年病逝),可都是朱由校登基以來,最為信任的人。也是他之所以放手給太子行監國之事,最大的仰仗。
可如今,洪承疇與太子有些曖昧不清,這讓朱由校有點膈應。
於是,他動了推範文程組閣的念頭。
而在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朱由校驚訝地發現,範文程在許多關鍵問題上竟然與他不謀而合。例如,在對待武將和文臣的態度上,他們都認為應該重用武臣,同時對文臣當道保持高度警惕。此外,在對外軍事方麵,範文程也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當前正是國朝用兵開疆拓土的絕佳時機。
在菲律賓的這些年裡,範文程也與不少歐羅巴人打過交道。通過巧妙的旁敲側擊,他對歐羅巴各國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據他所知,歐羅巴各國正深陷於連綿不斷的大戰之中,根本無暇顧及亞洲這片肥沃的土地。
因此,無論是對於南海、西伯利亞,還是哈薩克,甚至是遙遠的美洲等地,隻要後勤能夠得到充分保障,即使現在僅僅隻是建造一座簡單的落腳點,未來也完全有可能以此為基礎,輻射出一大片廣闊的領地。
朱由校一邊與範文程交談,一邊心中暗自震驚。這是範文程歸國兩年來,第一次如此坦誠地交流彼此的想法。也是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並非孤立無援,還有人能夠以如此長遠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
這也更加堅定了朱由校推範文程組閣的念頭。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