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哈薩克汗國來說,每一名士兵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他們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尤其是那些陣亡的士兵,他們不僅是汗王的親衛軍,更是汗國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存在對於震懾各個部落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現在這些親衛軍不幸陣亡,這對於撒勒哈穆·江格爾汗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這意味著他對整個汗國的控製力將會大幅削弱。
而對於多鐸來說,他手中掌握的七萬兵馬以及濟爾哈朗手中的六萬兵馬,已經是西域自治領能夠抽調的最大兵力了。如果這一戰失敗,不僅整個西域的元氣會大傷,而且要想從內陸再次抽調如此大規模的兵力,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儘管多鐸和濟爾哈朗都對這樣的損失感到無比痛心,但他們也非常清楚,今天這一戰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徹底將對手擊敗,那麼接下來的拉鋸戰將會讓雙方都難以承受。
對於明軍來說,出國征戰本身就是一種侵略行為,雖然七河流域的那些部落目前表現得非常溫順,就像綿羊一樣,但一旦多鐸戰敗的消息傳到那裡,情況恐怕就會完全不同了。那麼留守的76師很快就會陷入絕境,因為那些表麵臣服,暗地裡並不願意接受大明帝國統治的部落,會突然出手,對他們展開無休止的攻擊和騷擾,讓他們疲於應對,最終被徹底葬送在這陌生的土地上。而他的七萬大軍到時候能夠活著回到自己國家的人恐怕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了,這是他絕對無法接受的結果。
而對於撒勒哈穆·江格爾汗來說,九萬聯軍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先不說這其中所涉及的人情世故,單是這九萬人馬每天的人吃馬嚼就是一筆極其驚人的開支。特彆是現在正值七月,本應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按照慣例,汗國的牧民們此時應該驅趕著無數的牲畜和戰馬前往各自的牧場,讓它們在那裡儘情地吃草長膘,為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季做充分的準備。
然而,由於明軍的突然到來,這一切都被徹底打亂了。各部落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要麼為了躲避明軍的鋒芒而離開傳統的牧場,躲藏起來;要麼將部落中的青壯年男子抽調出來,編入軍隊,奔赴戰場去與明軍廝殺。可以說,這場戰爭無論最終的勝負如何,對於哈薩克汗國來說,他們所遭受的損失都是極其巨大的,甚至可能需要數年時間都無法恢複。
因此,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兩位主帥都心有靈犀地做出了相同的決定——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他們將希望寄托在其他戰場上,期待著能有好消息傳來,以改變當前的不利局麵。
與多鐸所麵臨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五支明軍的處境要輕鬆許多。畢竟,這種複合弓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在整個哈薩克汗國的眾多部落中,這種弓都屬於稀缺物資,所以其他五支明軍所麵臨的壓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除了另外兩支汗王軍的萬人隊以及明軍114師嶽文魁部與118師阿濟格部打成平手之外,115師孟喬芳部、116師虎墩兔部和117師黑雲龍部都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儘管五萬聯軍在人數上比明軍的三個師加起來還要多,但由於他們是由眾多部落拚湊而成,彼此之間缺乏默契和協作,這使得他們在戰鬥中的表現大打折扣。
三位師長深知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因此,這幾路明軍與敵人始終保持著距離,在遠距離上不斷的射殺聯軍士兵。這一路,僅僅打了不到兩個小時,聯軍便承受不住損失,打著打著便一哄而散。
這可真是讓三位師長興奮不已啊!畢竟作為騎兵,他們最喜歡的戰鬥方式就是追擊那些逃跑的敵軍了。哪怕對方同樣也是騎兵,他們也毫不畏懼,勇往直前。
於是,在一陣疾馳之後,他們緊緊地咬住了敵軍的尾巴,一路狂追了五十裡之遙。這五十裡路,對於騎兵來說雖然不算太長,但也足夠讓他們的戰馬疲憊不堪了。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三位師長和他們的士兵們的鬥誌。他們迅速地更換了戰馬,稍作休整後,便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重新殺回了主戰場。
而此時的聯軍呢?他們在七十裡地之外重新集結,本以為已經擺脫了汗王軍的追擊,卻沒想到汗王軍竟然如此迅速地折返回來。更糟糕的是,經過這一番折騰,五萬餘人的聯軍此時隻剩下了三萬餘人。
這其中,一部分人是在逃跑過程中被汗王軍擊斃,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因為恐懼而自行分散,逃回了自己所屬的部落。
時間來到中午時分,這場激烈的戰鬥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四萬汗王軍在這場激戰中損失了一萬五千人,而三萬明軍也同樣損失慘重,不下八千餘人。
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雙方加起來就已經損失了不下四萬五千餘人!這樣巨大的傷亡數字,無論是對於哪一方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兵力上,此時的哈薩克聯軍還有五萬五千餘人其中汗王軍僅剩下兩萬五千餘騎兵,而明軍則還有五萬餘騎兵,麵對如此巨大的損失,以及兵力上的逆轉,承受不住壓力的撒勒哈穆·江格爾汗終於率先開始求饒。
午後,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撒勒哈穆·江格爾汗,目光凝視著明軍,心中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派出使者前往多鐸的大營,希望通過談判來尋求和平的可能性。
使者快馬加鞭,一會便抵達了多鐸的大軍陣前。多鐸聽聞使者到來,心中也不禁一動。他同樣不想繼續損兵折將,畢竟戰爭帶來的不僅是人員傷亡,還有巨大的物資消耗。而且,前文提到過,明軍在異國他鄉,死一個少一個,而偌大的哈薩克汗國,也不可能一口氣就被徹底征服。
甚至要徐徐圖之的多鐸,接見了使者,雙方開始了一場看似心平氣和的談判。然而,實際上,雙方都在心裡暗暗盤算著自己的後招。哈薩克可是擁有百餘萬人口的大國,一旦濟爾哈朗那邊分出勝負,那麼突厥斯坦這邊的天枰究竟會倒向哪一方。
當然,談判歸談判,仗該打還是要打,萬一己方要是贏了呢?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