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裹挾著鹹腥的硝煙,將科倫坡港口染成一片混沌。大明帝國海軍的十艘超級戰艦如鋼鐵巨獸,他們在距離港口兩裡遠的距離,呈一字隊形排開,將一側船舷對準了港口。那一門門早已褪去炮衣,將漆黑的炮口正對著港口內如驚弓之鳥的荷蘭戰艦與岸防陣地。
“點火!”隨著顏思齊一聲暴喝,明軍旗艦上的火炮率先轟鳴。刹那間,甲板劇烈震顫,炮口噴出數丈長的火舌,拳頭大小的實心炮彈裹挾著破風銳響,劃破低垂的夜幕。第一發炮彈精準命中港口西側的岸防炮台,磚石與鑄鐵炮管如暴雨般迸濺,三名荷蘭炮手甚至來不及發出慘叫,就被氣浪掀飛,重重砸在斑駁的石牆上。
緊接著,整支明軍艦隊的火炮齊鳴,聲浪震得海麵掀起三尺高的浪湧。港口東側的荷蘭岸防炮也開始還擊,橙紅色的火球在明軍艦隊間穿梭,一艘巨艦的船帆不幸被荷蘭人的炮彈擊中,炮彈給船帆造成了一個大洞,隨後落在了甲板上,彈跳了幾下,停在了船艙門口。甲板以下的明軍炮手並不知曉己方中炮的情況,他們還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著炮位上的火炮。第二輪齊射已呼嘯而出,一枚炮彈直接貫穿了荷蘭岸防炮的彈藥庫,衝天的火光中,數門岸防炮被連環引爆,巨大的氣浪將岸邊的椰樹攔腰截斷。
在岸防陣地陷入火海的同時,躲在港口深處的荷蘭戰艦也遭到了致命打擊。明軍艦隊呈扇形包抄,將港口出口死死封住。一艘荷蘭帆船試圖突圍,卻迎麵撞上明軍的主力戰艦。明軍戰艦上的火炮近距離平射,實心彈如暴雨般砸在蓋倫帆船的側舷,厚實的橡木船板被打得千瘡百孔,海水順著彈孔洶湧灌入。荷蘭船員們驚恐地尖叫著,有人拚命舀水,有人試圖操縱火炮反擊,卻在明軍的持續轟擊下節節敗退。
一艘裝備精良的荷蘭旗艦憑借堅固的船體,勉強抵擋住了明軍的幾輪炮擊。它突然調轉炮口,朝著明軍旗艦發射了一輪齊射。知道實心彈的效果不佳,這次荷蘭人換用了葡萄彈。由於距離較近,數枚葡萄彈命中了旗艦,炮彈落在金屬甲板的瞬間,便炸裂開來,碎片四處激射,直接命中了艦首的幾名正在操作四十二磅炮的炮手,炮手被彈片擊中,倒在血泊中,生死不明。
幸存的炮手並未退縮,指揮官沉著下令,調整火炮角度,集中火力瞄準荷蘭旗艦的水線位置。隨著“轟隆”幾聲巨響,荷蘭旗艦的水線處被撕開巨大的裂口,海水如瀑布般湧入船艙,船體開始緩緩下沉。
戰鬥持續了漫長的兩個小時,港口內一片狼藉,破碎的船板和荷蘭士兵的屍體漂浮在海麵上,仿佛是一場噩夢的殘骸。燃燒的戰艦將海水染成了詭異的紅色,那是火焰與鮮血交織的顏色,讓人毛骨悚然。
當殘存的荷蘭戰艦終於升起白旗時,明軍艦隊的火炮聲才漸漸停歇。然而,海風依舊呼嘯著,裹挾著濃重的硝煙,似乎在訴說著這場海戰的慘烈和殘酷。港口兩側的岸防炮陣地也未能幸免,濃煙滾滾的炮台見證了之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炮戰,荷蘭人注定了是這場戰鬥的失敗者。
隨著炮台和港口中的戰艦要麼被摧毀,要麼舉白旗投降,科倫坡港此刻完全失去了防禦能力,就像一個毫無防備的妙齡少女,等待著明軍的采摘。顏思齊並沒有掉以輕心,他深知戰爭中的變數,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前功儘棄。
於是,他果斷地命令旗手給身後的戰艦下達指令。旗手迅速而準確地揮舞著旗幟,反複打出旗語,將顏思齊的命令傳遞給其他戰艦。接到命令的十餘艘五百噸級蓋倫船迅速行動起來,它們帶領著十幾艘輔助船隻,越過了那十艘巨大的超級戰艦,緩緩地向港口靠近。
意料中的抵抗場麵並沒有出現,接受失敗命運的荷蘭人非常光棍,他們乖乖的待在船上,治療著己方的傷員。那幾艘注定無法修複的戰艦,隨著船員不斷跳海逃生,而緩緩沉入海中,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在荷蘭降兵的協助下,打掃戰場的行動進展異常順利,一條寬敞且筆直的通道迅速展現在人們眼前,這條通道直接通向港口碼頭。與此同時,兩隊各有百餘人的陸戰隊隊員如鬼魅一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掐守港口的炮台上。他們動作迅速而利落,轉眼間便將大明帝國的龍旗高高豎起。
眼見局麵已完全被己方掌控,顏思齊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當機立斷,下達命令:除了那十艘巨艦外,其餘所有戰艦立刻駛入港口。畢竟,在這波濤洶湧的外海,必須留下足夠的力量來保持警惕,以防荷蘭增援艦隊突然來襲。
夜幕悄然降臨,科倫坡港口碼頭卻並未因此而沉寂。相反,這裡依舊是一片繁忙熱鬨的景象。一隊隊訓練有素的陸戰隊隊員,乘坐著一艘艘小船,如利箭般成功抵達碼頭。他們步伐整齊,隊列嚴整,手中高舉著火把,仿佛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另一隻手則緊握著乾糧,在行進間補充著體力。
這些陸戰隊隊員們,雖然在海戰中處於休戰狀態,但他們的戰鬥精神卻絲毫未減。此刻,他們接過了戰鬥的接力棒,而接下來的陸地戰鬥,才是他們真正的舞台。
港口雖然已經拿下,可科倫坡城中還有數量眾多的荷蘭守軍,他們試圖還要進行頑抗,不願意接受失敗的命運的他們還將負隅頑抗下去。
好在第一分艦隊的船員中有著數量眾多的東南亞新子民,因此審問荷蘭士兵的工作便連夜展開。很快,當顏思齊抵達碼頭,正享用豐富的宵夜時,審訊結果已經送到了他的麵前。
顏思齊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簡報,認真的審閱了起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