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主要集結的方向在烏法和彼爾姆這兩個地方。尤其是烏法,它正處於麵對東方帝國兵鋒的第一線,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這裡,俄軍集結了多達十二萬的兵力,其規模之大令人矚目。
而這支龐大軍隊的主帥,正是多爾袞的老對手——菲多特·阿列克謝耶夫·波波夫侯爵。需要注意的是,自從葉卡捷琳娜失守後,菲多特公爵的爵位被降為了侯爵。沙皇阿列克謝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前線戴罪立功,以挽回失去的聲譽和地位。
菲多特侯爵與大明帝國已經打了多年的戰爭,對明軍的戰術和戰略有一定的了解。他自認為已經成功地偷師了明軍的一些戰術,於是在烏法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挖掘了數條長達十公裡的壕溝。
這些壕溝不僅規模巨大,而且布局巧妙,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菲多特侯爵將十二萬俄軍進行了合理的部署,除了留下一萬守城士兵和三萬哥薩克騎兵外,其餘七萬市民軍全部被安排進入了壕溝。
這樣的安排,其目的不言而喻。菲多特侯爵顯然是想利用壕溝來抵禦大明軍隊的進攻,打一場壕溝攻防戰。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俄軍的防禦優勢,給大明軍隊造成巨大的阻礙。
然而,對於菲多特侯爵的這一舉動,多爾袞卻表現出了不屑一顧的態度。他對朱由校說道:“此人看似偷師了明軍的看家本領,但實際上隻是學到了一點點皮毛而已。”多爾袞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菲多特侯爵的輕視,似乎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壕溝攻防戰充滿了信心。
而在另一座城堡彼爾姆,這裡正集結著一支龐大的俄國軍隊。這支軍隊由八萬士兵組成,其中包括四萬多名俄國精銳騎兵—貴族騎兵殘軍,兩萬餘名市民軍以及俄國最為精銳的火槍兵——兩萬首都軍。
根據軍情局的情報顯示,自天啟三十三年1653年)正月以來,原本遭受重創的俄國軍隊總數已經下降到了大約十五萬人左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財政枯竭的俄國人突然獲得了大量的軍火,以及源源不斷的糧食和貴金屬。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沙皇竟然能夠再次武裝起二十多萬大軍!儘管新征召的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是戰力不強的市民軍,但俗話說得好,蟻多咬死象。麵對如此眾多的敵人,要讓多爾袞像啃骨頭一樣,一路勢如破竹地推進到俄國首都莫斯科,確實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更何況,生活在烏克蘭平原上的哥薩克部落,他們以勇猛善戰而聞名於世。這些部落人民,雖然並非正規軍隊,但他們的戰鬥能力卻不容小覷。隻要俄國人能夠付出足夠的代價,就有可能順利地從哥薩克部落招募到一支規模龐大的十萬大軍。
相比起那三十多萬俄國軍隊,朱由校更為看重的其實是哥薩克部落軍。因為這些人仿佛天生就是戰士,他們有著頑強的鬥誌和不屈的精神,不到最後一刻絕對不會輕易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
大明帝國進入西伯利亞地區已經二十多年了,在這漫長的時間裡,與哥薩克人之間發生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而令人驚訝的是,死於哥薩克人手中的大明士兵竟然占到了陣亡士兵總數的七成之多!這充分說明了這些哥薩克人的強悍戰鬥力,他們絕對是一支極其難纏的對手。
朱由校對這一情況感到十分不解,他不禁疑惑地問道:“既然這些哥薩克人如此容易被金錢收買,那麼我們的軍情局為何沒有從這一點入手呢?畢竟,與俄國相比,我大明帝國國力更加強盛,單說財富的話,那可真是多得數都數不清啊!而且,隻要不是傻子,在俄國和我大明之間做選擇,他們肯定更應該選擇為我大明效力才對啊!”
對於皇帝的不解,多爾袞微微一笑,然後耐心地解釋道:“陛下,您有所不知啊。這二十多年來,咱們與哥薩克人之間的戰爭可謂是異常激烈,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數萬哥薩克人在我們的手中喪命。而我們自己軍隊的絕大多數傷亡,也正是拜他們所賜啊!所以說,即便他們現在膽敢投靠我們,我們又怎麼能毫無保留地信任這些見風使舵、有奶便是娘的異族呢?”
“異族?”朱由校聽到這個詞,不禁有些詫異。他原本以為,隻要哥薩克人願意歸順大明,就可以將他們納入麾下,成為大明帝國的一支強大力量。然而,多爾袞的這番話卻讓他意識到,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朱由校深吸一口氣,稍稍平複了一下情緒,正準備下達命令時,多爾袞突然又開口說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情您可能不知道。根據最新的情報顯示,目前烏克蘭平原上的哥薩克人正在鬨獨立呢!他們與波蘭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恐怕就算俄國人再怎麼有錢,也未必能夠迅速招募到足夠的人手來填補這個空缺啊。”
“哦?”朱由校聞言,眼睛猛地一亮,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驚喜之情。
誠然,哪怕是俄國人招募了十萬哥薩克人,在四十萬明軍精銳麵前,哪怕在多幾倍的哥薩克,都未必能夠入得了他的眼。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蘭人竟然幫了如此大忙,成功拖住了哥薩克人,使得擅長使用雇傭軍的俄國人不得不征召自己的國民入伍。這對於明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好消息。
要知道,俄國人即便再善戰,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恐怕也難以將普通老百姓迅速訓練成精銳士兵。想到這裡,朱由校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開始與多爾袞一同商議起接下來的作戰方略。
儘管大部分時間都是多爾袞在詳細講解,但首次來到前線、親身感受戰場氛圍的朱由校,卻並未因自己在其中所起作用較小而感到煩惱。畢竟,術業有專攻,即便他腦海中有再多的軍事案例,也遠不如身處前線的指揮官對局勢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
此戰,天時、地利、人和,大明占據了天時和人和,失敗那是不可能的,沒有地利,有他朱由校的存在,變也能給變出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