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這一天注定要被載入史冊。清晨,陽光灑在戰場上,明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洶湧澎湃地衝向俄軍的戰壕。萬箭齊發,箭矢如同密集的雨點般落下,帶著無儘的殺意和決心。
俄軍原本以為他們的戰壕是堅不可摧的天塹,但在明軍強大的火力麵前,這道防線瞬間土崩瓦解。明軍的箭矢如同一股旋風,席卷而過,將俄軍的戰壕徹底攻陷。
與此同時,西門的戰鬥也同樣激烈。明軍以同樣的手段,迅速突破了西段戰壕,不給俄軍絲毫喘息的機會。
接下來的兩天裡,近衛1師和2師如法炮製,將俄國人花費數月時間挖掘的其他兩段戰壕全部成功奪下。這場戰鬥簡直就是一場血肉之軀與黑科技的不對稱對決。
俄軍雖然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但他們麵對的是明軍無畏的勇氣和頑強的戰鬥精神以及跨越時代的高科技兵器。最終,這場慘烈的戰鬥以俄軍陣亡五萬餘人,明軍付出數千枚火箭彈,陣亡百餘人的代價落下帷幕。
如此小的代價,如此短的時間內,明軍竟然能夠將烏法外圍所有的防禦工事全部攻占,這無疑是一個驚人的壯舉。而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穩坐釣魚台的菲多特侯爵,因為無法麵對這個現實,氣得吐血三升,徹底病倒。
失去了指揮官的七萬餘俄殘軍各部頓時陷入了混亂。他們在城主府內爭吵不休,對於下一步的行動猶豫不決。是出城決戰,還是據城死守?這個問題讓他們左右為難。
然而,就在俄軍猶豫不決的時候,明軍卻展現出了極高的行動力和決斷力。他們沒有浪費時間,而是迅速抓住了俄軍的遲鈍反應,給他們來了個措手不及。
在成功奪取戰壕後,明軍並沒有俄軍預想的那樣毀掉這些戰壕。而是出人意料地開始對其進行擴建和改造。這一決策顯示出明軍指揮官的深謀遠慮,他們顯然十分的清楚,這些戰壕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定會發揮決定性作用。
經過三餘日的緊張施工,戰壕的規模得到了顯著擴大,防禦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升。當菲多特侯爵從昏迷中蘇醒過來,他立刻意識到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菲多特侯爵的第一反應是下達撤出烏法城的將令,他希望能夠為沙皇俄國保留下這七萬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精銳之師。至於他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他的性命,早就被他拋之腦後。然而,他的決定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儘管明軍在短短三天內無法完全擴建和改造工程,但他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原本分散的四段戰壕被巧妙地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同時,數百門火炮也被布置在了戰壕中的炮位上,這些火炮的炮口直接對準了烏法城的城牆和城門,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更為誇張的是,一百輛火箭炮車竟然被分散在了四處戰壕之中!這些火箭炮車猶如蟄伏的巨獸,靜靜地等待著朱由校的一聲令下。一旦命令下達,它們將噴吐出熊熊烈焰,將兩裡地之外的烏法城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讓這座城市儘情享受來自北京的“親切問候”。
與此同時,四萬餘名明軍官兵如疾風般迅速地進入戰壕,他們動作迅速、整齊劃一,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這些士兵們士氣高昂,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對自己的實力充滿信心,堅信能夠抵擋住俄軍的任何進攻。
然而,當菲多特得知自己挖掘的戰壕如今卻成為了擋住自己撤退的最大障礙,甚至可以說是堵死了自己逃跑的所有路線時,他的內心瞬間被恐懼和絕望所淹沒。剛剛從昏迷中蘇醒過來的他,瞪大了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然後對著天花板發出了幾聲撕心裂肺的高喊:“法克!法克!”
這兩聲怒吼仿佛用儘了他全身的力氣,隨後他的雙眼一翻,雙腿一蹬,就這樣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去見他的上帝耶和華了。城主府內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
兩天之後,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和權力的爭奪,最終貴族騎兵指揮官德米特裡·米哈依諾維奇·澤裡揚侯爵成功地接過了菲多特的指揮權,成為了這支軍隊的新領袖。
由於之前菲多特侯爵定下了撤退的總督令,自知實力懸殊、無法與明軍抗衡的德米特裡,自然不會愚蠢到用自己那如同細胳膊一樣的力量去硬撼對方如同粗腿一般的強大力量。因此,他果斷地下達了命令:讓兩萬市民軍充當先鋒,四萬貴族騎兵作為中軍,而一萬多哥薩克人則負責斷後,七萬大軍同時從城堡東、西兩處城門,潮水般湧出,奪門而逃。
德米特裡的這道命令簡直就是一場混亂的大逃亡,完全沒有任何戰術和陣型可言,他的要求隻有一個——能跑多少算多少。麵對如此荒唐的命令,現場的其他指揮官們簡直是怒不可遏,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兵力比德米特裡少,恐怕會毫不猶豫地立刻抽出短槍,將這個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死活的家夥當場擊斃。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城中的七萬軍隊中,隻有他自己的四萬部隊是騎兵,而其他三萬軍隊都隻能依靠兩條腿。這樣一來,其他軍隊又怎麼可能跑得過他那機動性極強的騎兵呢?這不是明擺著把彆人當作炮灰,為他自己逃命創造機會嗎?
可他們最後隻能咬牙領命而去,他們不敢反抗。因為兩萬餘市民軍裝備和戰鬥力奇差,加上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他們沒有資本反抗。
而一萬餘哥薩克人,他們是哥薩克高層派來的雇傭軍,金主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再說了,他們是斷後的,大不了最後見機不對,投降就是。反正,他們的前輩在西伯利亞就是這麼做的。對於沒有國家概念的哥薩克人,投降並不可恥。
隨著逃命的準備工作陸續完成,九月十四日,即城外戰壕失守八天之後,做出抉擇的俄軍即將對據戰壕布置完兵力、火力的明軍發動決死衝鋒。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