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四日淩晨四點,萬籟俱寂,夜幕籠罩著大地,仿佛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黑色的麵紗。在這漆黑的時刻,烏法城堡的東、西兩座城門卻悄然無聲地打開了。
東門處,一千餘名市民軍士兵如鬼魅般從黑暗的城門洞中緩緩走出。他們的步伐輕盈而謹慎,生怕發出一絲聲響。這些士兵們手持鋼刀和短劍,寒光在黑暗中若隱若現,透露出一股冷峻的殺氣。
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大軍的先頭部隊,悄悄地接近第一道戰壕,並與其中的明軍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戰。他們的任務不僅是為後續大軍的到來爭取一定的空間,更是要在敵人的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
在這一千餘名士兵的身後,緊跟著九千餘名市民軍。他們才是這場爭奪戰壕之戰的主力軍。一旦先頭部隊在戰壕中站穩腳跟,接下來就要看他們的表現了。這些士兵們手中並沒有常規的兵器,而是從城中各處木屋拆下來的木板。顯然,他們已經發現了明軍突破他們挖掘的戰壕的方法,於是決定效仿對手,準備用這些木板來鋪設在戰壕之間,為後續騎兵突圍創造有利條件。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每一個士兵都心知肚明。他們緊張而又期待地注視著前方,等待著先頭部隊的信號。一旦戰鬥打響,他們將毫不猶豫地衝向敵人,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去爭奪勝利。
終於,一千名士兵邁著輕盈的步伐,緩緩地向戰壕靠近。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艱難,仿佛他們背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
五百米……三百米……一百米……距離越來越近,士兵們的心跳也越來越快,他們能感覺到死亡的陰影正逐漸籠罩過來。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突然,一陣清脆的“鈴鈴聲”劃破了黑夜的寂靜。這聲音如同惡魔的嘲笑,讓人毛骨悚然。
“是誰?”門洞中,大吃一驚的德米特裡侯爵怒吼道,但沒有人能夠回答他的疑問。
霎那間,戰壕中仿佛被點燃了一般,無數火槍同時噴出火焰,“砰砰”的射擊聲此起彼伏。緊接著,52式迫擊炮也發出了沉悶的“咚咚”聲,炮彈如雨點般砸向陣地前沿的俄軍士兵們。
一時間,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人類能夠發出的最淒厲的慘叫聲、迫擊炮彈落地的爆炸聲、手雷爆炸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中回蕩,仿佛要將這片土地撕裂。
德米特裡侯爵瞪大了眼睛,借助爆炸所發出的火光,他終於看清了,看著自己的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憤怒。他知道,這次突圍計劃已經徹底失敗了,他們已經沒有退路。
“市民軍全軍衝鋒!”德米特裡侯爵嘶聲喊道,他的聲音在炮火聲中顯得格外微弱,“貴族騎兵下馬步戰!今天不是該死的明賊死,就是我們偉大的沙俄勇士亡!”
得到命令的市民軍士兵們,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木板,這些木板原本是他們用來為騎兵通過戰壕,準備鋪設在戰壕之間的工具,但此刻已毫無用處。他們迅速抽出戰刀和短劍,發出陣陣怒吼,仿佛被一股瘋狂的力量所驅使,如餓虎撲食般從門洞中衝向戰壕。
而接到下馬步戰軍令的貴族騎兵們,則顯得有些不情願。他們抱怨著這道命令,認為這會讓他們失去戰馬帶來的機動性和衝擊力。然而,他們心裡也很清楚,在這縱橫交錯、錯綜複雜的戰壕麵前,他們的戰馬不僅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會成為累贅。
儘管心中有萬般不願,貴族騎兵們還是無奈地下馬,手持武器,在城門外排起長隊,等待著衝鋒的命令。由於城門處的空間有限,九千市民軍目前僅僅出城了不到一千多人,而他們的身後,還有兩萬餘名下馬步戰的騎兵等待出城。
此時的德米特裡,完全被憤怒和恐懼所支配,情緒異常激動。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帶領士兵們突破明軍的防線,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時,突然間,那曾經令他膽寒的恐怖場景再次出現在他的眼前。
原本安靜的明軍戰壕中,突然間爆發出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啾啾啾”聲。無數枚火箭彈騰空而起,他們尾巴上帶著的火焰讓德米特裡如夢初醒,意識到情況不妙。
隻可惜,他隻來得及扭頭看向門洞後,那數萬等待出城的將士,他剛張開口,還未發聲,隻見無數枚火箭彈落地造成的爆炸和氣浪,徹底將他掀翻。
德米特裡被氣浪狠狠掀翻在地,耳邊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眼前是一片火海與濃煙。他掙紮著想要爬起來,可身體卻仿佛被重錘擊中,每動一下都劇痛難忍。恍惚間,他看到身旁的士兵們在火箭彈的轟炸下紛紛倒地,殘肢斷臂四處飛濺,慘叫聲、哭喊聲交織在一起,宛如人間煉獄。
城內已經亂成了一團,僥幸沒被火箭彈炸死的俄軍士兵,相互擁擠踩踏,驚恐的戰馬嘶鳴著,前蹄亂刨,試圖掙脫韁繩逃離這恐怖的地方。而那些已經衝出城門的市民軍,在明軍戰壕前遭遇了密集的火力阻擊,戰刀和短劍在明軍的長槍、火炮麵前顯得那麼無力,一個又一個士兵倒下,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明軍戰壕裡,早已嚴陣以待的士兵們,將一枚枚手雷扔向了陣地前五六十米處,手雷爆炸所激射而出的破片,儘情的收割著俄軍士兵的性命。
德米特裡終於艱難地站起身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悔恨。他意識到自己中了明軍的圈套,這幾日明軍的偃旗息鼓不過是為了讓他們放鬆警惕,他們拚命的修建戰壕,為的是將火箭炮布置到戰壕中,然後在他們出城之時給予致命一擊。可即便是現在已經明白過來,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
烏法,守不住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