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建國以來,已曆經兩百餘載。若要論及哪幾位皇帝最為特立獨行,除了明武宗正德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之外,恐怕就屬當今天子天啟皇帝了。
自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曆經十幾位皇帝,無一不將天下讀書人視為珍寶。然而,就明太祖和天啟皇帝與眾不同,他們在殺人時可謂毫不手軟,可不管你是不是士大夫。相比之下,其他的十幾位皇帝的狠辣程度加起來,都遠遠不及天啟皇帝。這位可是在江南一殺就是幾十萬,眼睛都不眨一下。
這位皇帝還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大明帝國的數十位親王全部遷往那荒蕪貧瘠、人跡罕至的域外之地。如此行徑,實乃前所未聞!
這些親王們家族沒去之前有多鬨騰,去了之後就有多開心。他們紛紛表示:“你們可彆瞎說啊!本王如今在這裡可快活了呢!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作威作福,但這廣袤的域外之地,本王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簡直不要太開心!”
總之,天啟皇帝若不做點驚世駭俗之事,群臣反倒會覺得有些不適應。可誰能料到,一直以來都是皇後界典範、足以與千古一後相媲美的皇後張嫣,竟然會下達一道要萬裡尋夫的懿旨!這出格之事,難道還會遺傳不成?
群臣在得知懿旨之後,在內閣首輔範文程的率領下進宮麵見皇後。
坤寧宮的鎏金銅爐裡,紫檀香已燃至第三寸。張嫣摘下鳳冠時,鬢角的珍珠垂簾掃過案上的明黃懿旨,發出細碎的輕響。
“這道旨意,”她指尖撫過絹布上“萬裡尋夫”四個字,墨汁尚未乾透,暈出淡淡的水痕,“你們誰也攔不住。”
跪在地上的內閣首輔範文程額頭抵著金磚,聲音發顫:“娘娘,陛下遠在莫斯科,萬裡迢迢,風霜雨雪,您萬金之軀……”
“範大人,皇八妹雖然走的早,但你還是陛下的妹夫,你該知道。”張嫣打斷他,鳳袍上的孔雀羽在燭火下流轉著幽光,“太祖皇帝當年驅逐元虜,縱橫萬裡;當今陛下親征西域,拓土開疆。我貴為皇後,難道就隻能困在這宮牆裡,守著一方庭院?”
組織部部長老臣解學龍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手裡的笏板差點摔在地上:“娘娘三思啊!自大明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皇後離宮尋夫之事,這不合祖製啊!”
“祖製?”張嫣端坐在鳳座上,目光如炬,“太祖定下的祖製,是讓子孫後代守土有責,不是讓我們做井底之蛙!陛下在莫斯科篳路藍縷,我這個做皇後的,難道不該去陪他?”
此時,有小太監匆匆跑來,在殿外跪下:“啟稟娘娘,皇九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聯名上奏:母後且先行一步,皇兒等滿十六周歲後,必遵尋父皇、母後的足跡,親赴莫斯科相伴左右。”
張嫣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淺笑:“還算這些皇兒有心。”
她轉頭看向申時行:“範大人,本宮心意已決。即日起,後宮之事由太子妃掌印。本宮明年春天啟程,前往莫斯科。”
範文程還想再勸,卻被張嫣淩厲的眼神製止。他知道,這位皇後一旦做了決定,就絕不會更改。就像當年,她以皇後之尊,勸諫天啟皇帝不要濫殺無辜,那股執拗勁兒,誰也拗不過。
......
坤寧宮的廊下堆著成排的樟木箱,繡娘們正往駝毛氈上縫銀鼠皮,針尖刺破布料的簌簌聲裡,混著內務府總管尖利的報數聲:“貂裘百二十領,暖爐八十個,防風燈三百盞——”
張嫣隔著窗紗望見這景象,指尖在輿圖上的莫斯科位置輕輕一點。案上的鎏金自鳴鐘突然發出齒輪卡殼的鈍響,她抬頭時,正撞見皇太子朱慈煒捧著奏疏進來,青緞朝服的前襟沾著雪水。
“母後,”他將奏疏攤開,墨跡被濕氣洇得發藍,“交通部奏報,西伯利亞凍土已開化,可晝夜趕工。隻是……”
“隻是什麼?”張嫣接過奏疏,目光掃過“每日需鐵軌五十丈,工匠三萬”的字樣,眉峰微蹙。
朱慈煒的喉結動了動:“內閣已下八百裡加急,命山西、安徽、東北四省鐵廠每日增爐二十座,可運輸部的運軌馬隊要穿越戈壁,每日最多行三十裡。然後就是火車了,雖然這玩樣是吃煤炭的,可一天24小時不間斷運作,可畢竟軌道基礎需要人力完成,因此......”
“給哀家加快進度。”張嫣打斷他,聲音平靜得像結了冰的湖麵,“傳旨江南製造局,暫停火炮生產,調十二座煉鋼爐至喀爾喀。再令公路部、運輸部,征調全國鐵匠鋪的匠人,凡能鍛造鐵軌者,賞銀十兩,通通送往西伯利亞。”
消息傳到公路部衙門時,正趕上新任的總工程師,踩著滿地的圖紙跳上公案,指著輿圖上蜿蜒的紅線嘶吼:“要考慮西伯利亞冬季的凍土,在上麵鋪軌要墊三層鬆木,然後用火燒凍土法,晝夜不停——以此來解決冬季趕工的難題。”
西伯利亞的工地上,篝火連成了望不到頭的火龍。鑿土的鏨子聲、鐵軌對接的鏗鏘聲、駝隊的鈴鐺聲攪在一起,驚飛了荒原的狼群。
內閣的燈亮了整宿。範文程盯著沙漏裡簌簌落下的沙粒,突然將案上的茶杯掃到地上:“傳令!凡能提前一日鋪完鐵軌者,工匠賞半年俸祿,監工官升一級!”
他望著輿圖上那截剛畫出的紅線,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天啟皇帝下江南時,也是這樣用朱砂筆在地圖上一路向南,筆尖劃破紙頁的聲音,竟與此刻鐵軌碾壓黑土地的悶響如此相似。
坤寧宮的自鳴鐘終於修好了,滴答聲裡,張嫣將一枚鎏金書簽夾進《西域行程記》。
自從決定要西去尋夫,她的身子骨居然硬朗了起來,再也不似個把月前那病懨懨的了。
當然,全國也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起碼朱由校親自搞起來的兩議院,此時就為了這事吵得不可開交。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