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的爆破作業,工兵營的數百工兵,從壕溝凸前部位向城牆地基方向挖掘爆破隧洞,隧洞的儘頭恰好抵達城牆底部。為避免塌方,隧洞頂部用木板支撐,同時用濕棉被掩蓋挖掘聲響,防止守軍察覺。
隨後,工兵在隧洞內填滿用麻布包裹的黑火藥上千斤,藥包上壓石板,引線從隧洞牽回壕溝。爆破時,先以火炮猛轟城牆另一端,吸引守軍注意力,待引線燃儘,火藥瞬間爆發——不同於無差彆爆炸,定向爆破的衝擊力集中於城牆地基,會直接造成城牆局部坍塌,而非整體炸毀。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城牆坍塌的瞬間,便是明軍總攻的信號。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明軍展現出了他們卓越的戰術素養和協同能力,再次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步炮協同作戰。
隻見明軍迅速集中了所有的十二磅大炮,這些巨大的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它們的目標是缺口兩側的殘餘垛口,每一發炮彈都帶著雷霆萬鈞之力,狠狠地砸向那些搖搖欲墜的城牆。
與此同時,迫擊炮也沒有閒著。它們調整好角度,他們將炮口對準了缺口後方的空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守軍在這個區域集結,因為一旦瑞典人手中的滑膛槍形成密集的彈幕,那麼缺口處將會變成明軍的死亡陷阱,原本勢在必得的破城之戰也會在瞬間演變成一場血腥的送死之戰。
要知道,明軍步兵所穿的棉甲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的防護,但麵對散彈的攻擊時,它們就顯得脆弱不堪了。所以,必須要確保缺口處沒有敵人的火力封鎖,才能保證步兵的安全推進。
隨著一切準備工作的完成,明軍的一個步兵連如同一支離弦之箭,迅速地衝向了前方的缺口。這個步兵連被精心組織成了四個緊密協作的隊伍,每個隊伍都承擔著特定的任務。
第一排的士兵們高舉著從瑞典人手中繳獲的盾牌,如同一堵移動的銅牆鐵壁,以驚人的速度衝過了缺口。他們的任務是用盾牌來抵擋守軍的火槍和弓箭攻擊,為後續的隊伍開辟一條安全的通道。
緊跟在第一排後麵的是第二排的火槍兵。他們手持燧發槍,目光銳利地瞄準著靠近的瑞典人。一旦發現敵人進入射程,他們便毫不猶豫地扣動扳機,射出致命的子彈,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射擊動作結束之後,他們便會端著加裝了刺刀的燧發槍,與靠近之敵展開肉搏戰。
第三排的投擲兵則是這個步兵營的火力支援。他們手持手雷,迅速地向前推進,在接近瑞典人聚集的地方時,將手雷遠遠地投擲出去。手雷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然後在敵人中間爆炸,掀起一片塵土和硝煙,有效地阻止了敵人的聚攏。
最後一波是迫擊炮兵。他們迅速抵近到城牆之下,趁著守軍因前麵三排士兵的攻擊而陷入混亂之際,對所有沿街道和障礙物進行炮擊。迫擊炮的炮彈如雨點般落下,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碎片四處飛濺,給守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這一係列的攻擊配合得天衣無縫,使得明軍的步兵連能夠順利地鞏固缺口陣地,並為後續其他兄弟單位的衝鋒創造了有利條件。前三排士兵們在炮火的掩護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向著城中奮勇衝鋒,勢不可擋。
明軍展現的整套攻城戰術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完全打破了歐洲城堡攻防的“規則”。
歐洲傳統攻城要麼依賴長期圍困,要麼靠雲梯衝車硬拚,而明軍將“火力壓製工程突破精準爆破快速突入”壓縮在數小時內,用“技術+速度”瓦解了城堡的物理與心理防線。對奧克森謝爾納而言,他熟悉的“城堡防禦體係”在明軍麵前,就像被鐵錘砸中的陶罐——看似堅固,卻擋不住針對性的一擊。
明軍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攻下了五千守軍的塔爾圖城堡。奧克森謝爾納無奈,再次打開城堡大門,帶著千餘殘兵往裡加城方向逃去。
對於已經不成氣候的奧克森謝爾納,尤人龍並沒有放在眼裡,他率領著第2軍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收拾塔爾圖周邊的所有城鎮。
利沃尼亞,這個曾經充滿曆史滄桑的地方,見證了無數權力的更迭和領土的變遷。它原先是利沃尼亞公國的領地,在16世紀時成為了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附屬國。然而,命運的齒輪卻在1629年發生了轉變,瑞典王國的鐵騎如狂風般席卷而來,將這片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並迅速將其吞並。
如今,塔爾圖這座最大的城堡被明軍攻占,這一事件猶如一把利劍,刺破了瑞典王國統治的天空,預示著其統治正在逐步瓦解。
時間來到了六月份,明軍第22師先鋒團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抵達了裡加城。然而,他們發現奧克森謝爾納早已如驚弓之鳥般乘船逃離了此地。隨著明軍的到來,裡加城的城門緩緩打開,歡迎著勝利者的到來。至此,明軍徹底占據了利沃尼亞地區,他們的兵鋒如同一支利箭,直直地指向了立陶宛的庫爾蘭地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利沃尼亞的丟失,瑞典王國在歐羅巴大陸的最後一塊飛地也徹底失守。這片曾經屬於瑞典的土地,如今已被明軍的旗幟所覆蓋,成為了他們輝煌戰績的一部分。
在成功占領利沃尼亞之後,明軍展現出了極高的戰略智慧和克製力。他們並沒有像一些人預期的那樣,過度挑釁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而是選擇了一種相對溫和的策略。
明軍開始沿著道格瓦河北岸嚴密布防,這一舉動既顯示了他們對自身安全的重視,也沒有給波蘭人留下任何可以引發戰爭的借口。這種穩健的做法讓看戲的歐羅巴各國感到驚訝,他們原本以為明軍會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張領土。
然而,明軍在利沃尼亞的戰爭表現卻如秋風掃落葉般迅猛,這使得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大為震驚。隨著兩國之間接觸的增加以及國界的逐漸擴大,王國的高層們越發不敢輕易采取行動。
與此同時,兩國之間的使者往來變得日益頻繁。這種頻繁的交流一方麵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另一方麵也為雙方提供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機會。
然而,這一消息卻如同一把利劍,直插瑞典卡爾十世的心臟。這位得位不正的國王聽聞此事後,氣得幾乎吐血。他原本期望看到明軍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之間爆發一場激烈的衝突,從而坐收漁翁之利。但現在看來,他的如意算盤完全落空了。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