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赫爾辛基_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49章 赫爾辛基(1 / 1)

戰報中關於明軍火箭炮、迫擊炮、燧發槍、手雷等火器,純火器步兵方陣、放風箏等戰術的描述,通過商人與傳教士的信件傳遍歐洲知識界,徹底改變了歐洲對“東方技術”的輕視。

科技交流的逆向流動:此前歐洲認為“東方隻擅絲綢瓷器”,哪怕沙俄徹底被攻滅,歐洲人還是固執的認為是俄國人糟糕的戰備,兵員素質奇爛無比。以及西部的波蘭,北方的瑞典,南方的奧斯曼的牽製,使得空有巨大麵積的沙俄根本沒法集中精力去麵對明國。

但此次,明軍幾乎全殲了瑞典王國精銳時,展現的火器的威力,戰陣的克製力,讓學者們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科技。英國皇家學會在1659年查理二世複辟之後比曆史上提前兩年),便會設立“東方火器研究專項”,1665年,研究生牛頓甚至在筆記中推測“明國火箭炮的彈道可能符合拋物線原理”;法國科學院則選擇派出精英去大明帝國留學,特彆是陸軍大學、海軍大學,成了法國留學生最為集中的學校。而《武備誌》這部典籍以及《孫子兵法》首次進入了歐洲人的視線,其中關於“火藥配方”“火箭集群發射”的記載,直接啟發了歐洲早期火箭彈的改良。當然,這些都隻是後話。

歐洲啟蒙思想家在著作中引用科沃拉之戰:“當瑞典的長矛還在遵循古法排列時,明國的炮彈已飛過了兩公裡——這證明‘文明’的標準不是地域,而是創新”。這種論調衝擊了歐洲長期以來的“種族優越論”,甚至在普魯士引發了“是否應向明國派遣軍事留學生”的爭論。

科沃拉荒原的硝煙散儘後,歐洲大陸並未立即爆發與明國的直接衝突,但這場戰役留下的“軍事衝擊波”,卻在未來半個世紀裡持續重塑著歐洲:從法國太陽王的炮兵改革,到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斜行戰術”,再到英國海軍的“舷側炮齊射”體係,幾乎都能看到明軍戰術的影子。對歐洲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失敗,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那個歐洲軍事體係“自視為世界中心”的時代,在科沃拉荒原的炮火聲中,徹底畫上了句號。

不管歐洲大陸究竟發生了什麼,大明帝國和瑞典王國之間的戰爭卻並沒有結束。

在獲得了科沃拉荒原之戰後,多爾袞於7月底包圍了芬蘭公國首府赫爾辛基。此時的卡爾十世早就坐上了回國的船隻,逃回了斯德哥爾摩。

8月初一,赫爾辛基的投降,來得比多爾袞預想中還要猝不及防。當明軍的工兵在城外架設火箭炮支架時,城頭飄揚的瑞典藍黃十字旗突然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麵被風扯得獵獵作響的白旗——這座被卡爾十世寄予“最後防線”厚望的都城,連一輪炮火都未曾承受,便向明軍團團豎起了降幡。

赫爾辛基城頭的守軍,大多是臨時征召的芬蘭農民與少數瑞典貴族子弟。科沃拉荒原之戰的慘敗消息傳來時,城中已彌漫著恐慌:四萬五千精銳儘墨的消息,像塊冰投入滾油,瞬間炸碎了守軍的抵抗意誌。更致命的是卡爾十世的“棄城而逃”——這位曾宣稱“與赫爾辛基共存亡”的國王,在7月下旬趁著夜色登上瑞典海軍的快速帆船,連守城將領都未及通知,隻留下一封潦草的手令:“死守待援”。

但“援軍”早已成了泡影。瑞典本土的軍隊彆說被丹麥牽製在波羅的海西岸,哪怕是全部送過來,都未必能夠抵擋明軍的兵鋒。芬蘭內陸的豪族們聽聞明軍逼近,紛紛緊閉城堡大門觀望風向。

赫爾辛基的糧倉僅夠維持半月,城牆垛口的火炮僅僅是裝飾的好看,有半數炮彈是無法發射的廢鐵此前為支援科沃拉戰場,能用的炮彈早已被調走)。當明軍的先頭騎兵出現在城東的丘陵上時,守城的芬蘭貴族議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七名議員中有六人投票讚成投降——他們很清楚,麵對那些能在曠野上轟碎瑞典精銳的火箭炮,赫爾辛基的石牆不過是紙糊的屏障。此時不投降更待何時!

多爾袞的指揮部設在城外的山坡上,望遠鏡裡能清晰看見城頭士兵慌亂的身影。他原本的計劃是:先用十二磅炮轟擊城門,再以火箭炮覆蓋城頭,最後派步兵梯次突入——這套戰術在塔爾圖與科沃拉屢試不爽,足以在一天內撕開任何歐洲城堡的防禦。

但明軍士兵剛將火箭炮的發射管對準城頭,城門口突然跑出幾名舉著白旗的使者。為首的芬蘭貴族捧著城防圖跪在地上,用蹩腳的俄語反複喊著:“投降!我們願意交出所有武器!”多爾袞身邊的翻譯官剛譯完這句話,城頭便響起此起彼伏的金屬碰撞聲——守軍正將火槍、長矛扔到城下,甚至有人直接從垛口拋下了鏽跡斑斑的佩劍。

這場景讓身經百戰的明軍將領們麵麵相覷。他們見過負隅頑抗的敵軍,也見過戰死不降的勇士,卻從未見過如此乾脆的投降——後來才從俘虜口中得知,赫爾辛基的守軍早已從科沃拉的逃兵那裡聽過“死亡火焰”的描述:“數千支火箭同時升空,落地時人像麥稈一樣被成片燒倒”。對這些從未見過東方火器的歐洲士兵而言,那些黑黢黢的火箭炮發射管,比任何威脅都更具震懾力——與其在炮火中化為焦炭,不如趁早放下武器保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多爾袞接受投降的條件簡單,他允許瑞典貴族在三日內撤離赫爾辛基。而芬蘭本地官員暫留原位維持秩序,但需向大明繳納“戰爭賠償”以金銀珠寶、糧食、毛皮為主。

當明軍士兵列隊進入赫爾辛基時,街道上空無一人。市民們緊閉門窗,從窗簾縫隙裡偷看這些穿著鎧甲、背著火槍的東方士兵——他們曾聽傳教士說過“遙遠的中國”,卻從未想過這些人會以征服者的姿態踏上芬蘭的土地。城中的瑞典王宮被改作明軍司令部,門前的廣場上,瑞典國徽被士兵們用斧頭鑿下,換上了一麵嶄新的大明龍旗。

最具象征意義的場景,發生在市政廳前的鐘樓。明軍的炮兵將一門繳獲的瑞典青銅炮調轉方向,炮口對準波羅的海——這既是對瑞典海軍的警告,也是向整個歐洲宣告:波羅的海東岸,從此有了大明的話語權。

多爾袞站在鐘樓頂端,望著遠處停泊在港灣裡的來不及逃走的瑞典商船,突然想起科沃拉荒原上那些未及發射的火箭。他低聲對身邊的參謀說:“有時候,讓敵人看見你的武器,比真的開火更有用。”海風卷著龍旗的聲響掠過耳畔,遠處的海平麵上,一輪落日正沉入波濤,將海水染成一片與明軍戰袍相似的赤紅。

這場未發一彈的“勝利”,比任何血戰都更深刻地烙印在歐洲的記憶裡——當赫爾辛基的降旗消息傳到斯德哥爾摩時,卡爾十世砸碎了宮殿裡所有的鏡子;而在維也納的宮廷裡,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官們正連夜起草信件,請求與大明“建立平等通商關係”。戰爭尚未結束,但歐洲已經明白:一個足以改寫世界格局的東方強權,已然站在了波羅的海的岸邊。

喜歡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文工團美人認錯隨軍對象 不止夏天 瘋批玫瑰與戀愛狂犬 北宋小飯館 四合院:開局娶妻秦淮茹 執戟人間 守寡後,我靠美食隨機擺攤暴富啦 拒絕聯姻,她把政圈少爺釣瘋了 隨母改嫁:團寵福寶三歲半 結婚冷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