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盤點第四位!】
“這都排到三國了,再往上豈不是秦漢了?”
康熙咂咂嘴,覺得清朝沒有機會上榜了,不由得心生不滿。
“天幕在針對大清!我!”
乾隆一蹦三尺高,對著天幕罵罵咧咧地說道。
【曆史十大文臣第四名,蕭何!】
“蕭何啊,厲害了,第四名!”
漢高祖劉邦叼著根牙簽,對身邊的蕭何說道。
“沒有沒有,蕭何隻是做的份內之事,還是沛公領導有方!”
蕭何低眉垂眼地回複道。
要想在劉邦身邊混的好。
低調,低調,還是低調!
“切!你怕個卵!”
劉邦聞言後把牙簽吐出來,把手搭在蕭何肩膀上說道。
“你我二人何等親密,乃公還能害了你?”
蕭何不語,隻是一味地沉默。
“原來是蕭相國!好好好!”
漢武帝劉徹欣喜不已,蕭何雖然不是他的屬臣,但是那也是大漢的文臣。
這是大漢的榮耀!
【蕭何,中國西漢初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位列“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之首,為西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卓越功勳。】
“漢初三傑,好好好!”
漢高祖劉邦拍手稱讚,轉頭對蕭何問道:“你去把張良和韓信請過來!”
就在兩個月前,韓信已經和劉邦談妥,劉邦決定讓韓信“戴罪立功”,抵禦北方匈奴。
如今韓信還未出征,尚在長安城,他需要等到秋後才會用兵。
“漢初三傑,為啥沒有我!”
陳平鬱悶不已,為啥不能是漢初四傑呢!
【蕭何出生於沛縣,早年任秦朝沛縣主吏掾,以精明乾練聞名。】
【他與劉邦為同鄉,曾多次暗中幫助劉邦,兩人關係密切。】
【秦末天下大亂,蕭何參與沛縣起義,擁戴劉邦為沛公,成為起義軍核心成員。】
【楚漢戰爭期間,蕭何留守關中,負責後勤、糧草、兵員補給,為劉邦前線作戰提供堅實保障。】
【他製定律法、安撫百姓,穩定後方,被劉邦讚為“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哦?乃公還說過這樣的話?”
漢高祖劉邦揚起眉頭,淡淡地說道。
“都是天幕瞎說!蕭何和沛公相差遠矣!”
蕭何心中暗暗著急,這天幕可彆胡說八道了!
天幕真是害死人不償命!
【劉邦攻入鹹陽時,眾人爭搶財寶,蕭何獨取秦朝戶籍、律令、地圖,為漢朝建立行政體係奠定基礎。】
【他還簡化秦朝苛法,確立漢初法治框架,成為後世法律模板。】
【蕭何力薦被劉邦輕視的韓信為大將,助劉邦扭轉戰局。】
【但他晚年亦參與誘殺韓信一事,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爭議。】
“蕭相國可真是好本事,視我韓信為手中玩物!”
就在這時,韓信走了過來,對蕭何陰陽怪氣地說道。
蕭何自知理虧,隻要用眼神向劉邦求救。
“韓信!蕭何的功過不用你來說!”
“你還是先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吧!”
劉邦麵色陰沉,對韓信說道。
他算是明白了,韓信此人不能給他好臉色,不然他就蹬鼻子上臉。
韓信正準備還嘴呢,張良走了過來,開口說道:“淮陰侯此言差矣!”
“沒有蕭何的舉薦,你恐怕早已成為這亂世之中的塚中枯骨也!”
韓信聞言後臉色難看,卻也沒有再開口說話,隻是在心中憋著一口氣。
“等將來我韓信大破匈奴,也來個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