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990年,我國發展長征係列運載火箭,逐步形成多型號發射能力。】
【此外,還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和北鬥衛星導航係統規劃。】
【21世紀至今,我國航天工程高速發展,實現載人航天、月球與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裡程碑,形成完整產業鏈。】
隨著視頻博主的話音落下,天幕畫麵又開始變化起來。
漆黑的宇宙中,太陽發出強烈的光芒,幾個渺小的行星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中國發射的嫦娥月球探測器和天問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濺起億萬年的灰塵……
造型奇特的天宮空間站,靜靜漂浮在地球軌道上,仿佛亙古存在一般……
古人們全都在抬頭看著天幕,沒有一個人在說話,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
“這就是後世中國的實力嗎?”
過了許久,才有人開口,帶著沙啞的聲音問道。
天幕所展現的一切,讓他們如夢似幻,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竟能飛到月亮上……”
李白咽了一口唾沫,心中震驚不已。
他寫了那麼多關於明月的詩句,這顆月亮也懸掛在夜空無數年,他還從沒想到過居然可以被後世征服!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然而,這顆亙古長存的月亮上,在一千多年後,被後世中國的嫦娥探測器登陸了!
這個結果,實在是令他感慨萬千。
是否有一天,後世之人能走出這個星球,前往其他星球生活呢?
也許,應該會吧……
“天問探測器?”
屈原愣住了,隨即喜極而泣。
《天問》乃是他創作的長詩,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凶頑和治亂興衰等曆史故事。
後世之人把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令屈原感動不已。
這是跨越兩千多年的極致浪漫啊!
這也是後世之人對他這位先賢的致敬!
【2003年,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首飛,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巡視探測,中國首輛月球車也被命名為玉兔號。】
【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麵著陸,依托“鵲橋”中繼衛星通信。】
【2020年,嫦娥五號成功采集並返回1.731千克月壤,標誌中國掌握無人月球采樣技術。】
【2021年,天問一號實現火星的“繞、著、巡”,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地表探測,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2022年,天宮空間站全麵建成,含天和核心艙、問天與夢天實驗艙,支持長期駐留和科學實驗。】
“嫦娥、玉兔、天問、祝融、天宮……”
“這都是華夏民族神話故事中的稱呼啊!”
“後世中國完美繼承了我們的文化傳統!”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這裡,欣慰的笑了起來,感慨地說道。
光從這些名字就能看得出來,華夏數千年的文明從未斷絕!
這個結果讓他高興,讓他欣慰,讓他感動,讓他自豪……
後世中國,好樣的!
【我國的航天工程剛剛起步,未來還有許多計劃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