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月,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登月器。】
【長征十號火箭,專為載人登月設計,預計2027年首飛。】
【2025年實施天問二號任務,探測近地小行星並采樣返回。】
【2030年左右,開展木星係及行星際穿越探測。】
【天宮空間站將升級為“十艙組合體”,擴展科研能力。】
【計劃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研發垂直起降火箭,降低發射成本,目標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
【與俄羅斯等國家合作,2030年代建成月球南極科研站,支持長期駐留與資源利用。】
“好好好!”
“非常好!”
“朕很高興,在有生之年遇到天幕,能夠看到兩千年後的華夏中國!”
漢武帝劉徹熱淚盈眶,胸口劇烈起伏,激動不已地說道。
他何其幸運遇到天幕降世,不僅提前預警了霍去病的身體狀況,還讓他避免了巫蠱之禍的發生。
甚至,天幕商城中那些新式農作物,更是讓全天下百姓都能吃飽肚子。
這是何等的功德無量!
最為重要的是,通過天幕,他看到了後世那個屹立在世界之巔的東方巨龍!
那是華夏兒女,那是漢家兒郎,那是後世的中國!
能看到這些,他此生無憾矣!
【中國航天工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從“跟跑”逐步邁向“並跑”甚至部分領域的“領跑”,其成就與挑戰並存,對全球航天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在西方技術封鎖下,中國航天實現了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載人航天、月球采樣返回、火星著陸等,形成完整產業鏈和研發體係。。】
【我國以“三步走”戰略,載人航天、探月、空間站,為核心,目標明確且持續推進,避免了短期政策波動對長周期項目的乾擾。】
【航天技術衍生應用廣泛,北鬥賦能農業、物流和災害監測。高分衛星助力環境保護,火箭回收技術降低商業發射成本。】
【2023年,中國航天產業規模超1.5萬億元,帶動數千萬就業崗位。】
“科學技術才是一個國家最強大生產力啊!”
“我大明以後要學習後世的探索精神,未來也要成為科技強國!”
明成祖朱棣背負雙手,雄心壯誌地說道。
他相信,大明在他的引導下,也能走上科技之路這條捷徑!
如今的大明,已經有了火炮、蒸汽機這些科技產物,再加上新式農作物,已經是國富民強,有研究科技的條件了!
甚至,以大明現在的實力,絕對可以可以揚帆出海,橫掃諸國!
“來人!通知鄭和來見朕!”
朱棣想到這裡,立馬對身邊的錦衣衛吩咐道。
【中國航天工程不僅提升了國家科技實力,更在深空探測、空間應用等領域為全球貢獻“中國方案”。】
【未來,隨著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的推進,中國將在太空探索中扮演更關鍵角色,助力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與利用。】
【中國能否在“星辰大海”的競爭中既實現民族複興,又踐行“人類共同福祉”,將是其航天事業的曆史性考驗。】
【中國十大工程已全部盤點完畢!】
【喜歡本期視頻的觀眾,還請點讚打賞!】
喜歡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請大家收藏:()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徹底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