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造反的太子李亨,已經被他廢除太子之位。
如今的大唐江山穩固,再無憂慮!
【我們來總結一下,來評價李隆基的一生。】
【唐玄宗李隆基是華夏曆史上最具戲劇性、功過反差最強烈的帝王,其統治深刻影響了唐朝乃至整個華夏曆史的走向,】
【他的功績彪炳千古,是盛唐的締造者,開元盛世更是華夏文明的巔峰。】
“若是李隆基早死二十年就好了!”
唐太宗李世民咂了咂嘴,有些可惜地說道。
這孫子就是歲數大了,腦子不清醒了,才犯下那麼多的過失!
像他和李治那樣,活個五十多歲不就很好嗎?
非要死皮賴臉地活到了七十多歲,讓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可惜!
還好經過他的怒罵,李隆基已經改過自新,消除掉了隱患,避免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想到這裡,李世民也是消氣了不少。
【開元年間政治清明,李隆基重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推行精簡機構、嚴懲貪腐、廣開言路等改革,締造了高效廉潔的政府體係。】
【民間經濟繁榮,農業技術革新、漕運改革、商業開放,成就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富庶社會。】
【同時,文化發展鼎盛,詩歌、音樂、繪畫、書法等百花齊放,將唐文化推向世界級高度。】
【大唐軍事強盛,收複安西四鎮、壓製吐蕃、經略漠北。】
【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抵中亞鹹海,史稱“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道不拾遺”。】
“哼!”
“還是不如我大清!”
“唐玄宗後期可是昏君,我大清連續三代明君,足以吊打各朝!”
乾隆冷哼一聲,翻了翻白眼,不屑一顧地說道。
在他看來,這些過往的曆史人物,大多數都是被史書和後人吹捧起來的!
若是真拉出來比較,還真沒一個比他爺爺康熙厲害的!
漢文帝劉恒的文治可以,武功不行,沒有開疆拓土。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沐浴兄弟們的鮮血登上皇位的。
不光彩,更不體麵!
【但是,唐玄宗災難性的過失,讓他成為了盛世的掘墓人。】
【李隆基統治後期,開始全麵崩壞。】
【他怠政享樂,沉迷楊貴妃溫柔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將國政交予奸佞,】
【他縱容李林甫“口蜜腹劍”專權19年,堵塞言路,誅殺忠良。】
【提拔外戚楊國忠,激化階級矛盾與邊疆危機。】
【過度放權節度使,尤其是安祿山身兼三鎮,使其擁兵20萬,遠超中央禁軍。】
【忽視“胡將統漢兵”的潛在風險,埋下割據禍根。】
“軍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安全感!”
明成祖朱棣看到這裡,感慨萬千地說道。
明朝吸取了以前朝代滅亡的教訓,朱元璋設立五軍都督府等機構來管理全國軍事。
實際的軍事決策和指揮權,仍牢牢控製在皇帝本人手中。
而朱棣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對兵權的控製,他設立了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軍隊和將領的監視。
同時,他還親自率軍出征,五次北伐蒙古,兵權更是穩穩地抓在手中。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