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來之前就和孫策他們仔細商量過了。
目前曹操屬於休整期,肯定不會輕易大動乾戈。
但有一點是曹操不得不考慮的。
那就是劉備做大。
上庸那地方重要歸重要,但缺點是小貧瘠,發展潛力不大。
假如就這麼把劉備框在上庸,成為一個隨時可滅的小諸侯,那曹操自然願意。
但是荊州劉表和劉備關係可不一般。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年老的劉表對荊州的掌控力逐年下降。
難保劉表不會為了後代的前途把荊州基業委托給劉備。
到那時想從已經發展起來的劉備手裡搶地盤,那可比劉表難多了。
“丞相,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以後的事情?
比如您完全整合河北勢力之後,下一個目標是哪裡?”
根據之前商量好的,張紘開始勸說起來。
“按照地緣來看,我覺得從宛城南下進一步占領荊州,這應該是最容易也最方便的路線吧?
但那時候的荊州還是不是劉表在掌控可就難說了。
而且壓力巨大的劉表,他能想到最穩妥的方法,無非就是找一個合適的人代替自己。
您覺得這個人會是誰?”
劉徹也不是沒想過這些問題。
隻是他不想這麼快就和劉備再鬨掰。
這樣做隻會讓劉備和自己之間的誤會更深。
到最後也就更難收服劉備。
但是張紘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很現實的。
馬騰、孫策都是和自己有共同利益的。
而且當今的形勢,還沒到和他們分道揚鑣的時候。
自己恢複過來後,想發展,肯定是劍指荊州。
劉備既然已經有了高人相助,那萬一到時候他真的接收了劉表的地盤,自己再想往荊州發展,確實會困難重重。
總不能再重複一邊滅袁紹那樣的艱難道路吧?
到那時,自己可就沒機會再這麼安穩地恢複實力了。
隻要荊州完蛋,孫策和自己可就沒有共同利益了。
到時候誰敢保證孫策不趁自己和劉備火拚的時候過來搗亂?
與其如此,還不如現在先配合孫策、士燮,儘量瓜分荊州。
把劉備可接收的荊州地盤控製在最小範圍。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仔細權衡之後,劉徹勉強答應了圍獵荊州的請求。
前提是大家各取所需,互不乾擾。
目的就是讓劉表、劉備疲於應付,不能全力抵抗某一家。
隻要孫策攻下長沙、自己占領整個南陽、士燮完全占領蒼梧。
這次合作就算結束。
畢竟劉徹還沒恢複好,不宜過多參與大戰。
隻要拿下南陽全境,兵鋒直抵南郡,荊北也就基本上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剩下的就看自己心情了。
達成協議後,劉徹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張紘。
同時,劉徹立刻給劉備寫了封信,準備試探一下劉備的心意,好決定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勢去圍獵荊州。
……
“元直,曹操這封信你怎麼看?”
不久之後,劉備已經收到了劉徹的來信。
他正在就心裡的內容詢問徐庶的看法。
“彙獵荊州這麼大的事,他居然第一時間寫信告訴我。
這倒是讓我有點摸不到頭腦。”
徐庶這一段時間很鬱悶。
原因是劉備把自己拒絕劉表的事告訴了徐庶。
這在徐庶看來,是十分不明智的。
現在你不偷不搶,劉表親自雙手把江陵、武陵、零陵三郡奉上。
還把象征著荊州繼承權的兩位公子委托給劉備。
這是多麼符合大義、法理、人情的方式啊!
既能承了劉表的情,又能獲得大量的地盤。
可主公劉備怎麼偏偏要拒絕呢?
都什麼時候了,還講仁義道德、宗室之情有用嗎?
但說到底這是自己神往已久的明主。
自己看中的也是劉備的仁義道德和對漢室的絕對忠心。
事情已經出了,徐庶也不好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