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將軍,實不相瞞,在下劉緯台,曾是公孫讚身邊的人。
公孫瓚戰敗後,在下就投奔了袁將軍,得了個養馬小吏的差事,糊口度日。
剛才來這喂馬,無意間看見將軍,這才過來看看是否認錯。”
“哦,我知道你,公孫瓚身邊那個卜卦的,還和他結拜過?”
直到劉緯台說出這檔子事,張合才漸漸放下戒心。
劉緯台見張合放下戒心,這才小聲說道:
“將軍,由於最近要和主公談判,曹操大營守衛並不森嚴。
在下又正好知道一條逃回北岸的捷徑,正準備找個時機逃回北岸。
正巧在這遇到將軍,要不您和在下一起逃回去?”
“不可!我身為主公麾下大將,怎能如此不顧全大局?
既然要談判,那談成之後,雙方肯定會交換俘虜。
到時你我堂堂正正地被放回去,不是更好嗎?”
張合畢竟是名將嘛,多少都有點偶像包袱。
他怎麼能輕易去嘗試這種不一定能成功的逃跑方法?
即使跑出去,曹操會不會因為這事,在談判時借題發揮,為難自己主公?
劉緯台勸了半天,見張合沒有要跟自己逃跑的意思,他隻能悻悻地離去。
……
“哦?這麼看來,張合確實是有些骨氣啊!”
大帳裡,劉徹聽完劉緯台的敘述,心裡對張合多少有了些期待。
“你做得很好,我果然沒看錯你。
像你這麼識時務,還有些頭腦的小人物,真不多。”
自從上次劉緯台上交劉備寫給劉辟的信件後,劉徹就把劉緯台收入了麾下。
暫時讓他先和以前一樣在軍中養馬,待回到許都後,再論功行賞。
今天也是臨時起意,這才派劉緯台去試試張合的人品。
屏退劉緯台後,劉徹又叫來了郭嘉。
劉徹自官渡開戰以來,聽過兩次張合的名字。
一次是張合、高覽率領第三波小部隊搶灘登陸,發現勢頭不對,立刻領兵退走。
保存了麾下士兵,也沒有因為急於立功表現而打無把握的仗。
第二次就是張合領軍渡河試探延津、白馬一代防線的虛實。
雖然最終戰敗,但聽徐晃、張遼說,張合一開始是占據上風的。
不但進退有度,而且十分善於利用地形打陣地戰。
要不是賈詡、程昱陰招頻出,把張合坑迷糊了,弄不好張合都能全身而退。
加上今天劉緯台的試探,劉徹對張合也是越發的喜歡。
“奉孝,張合這人,你了解多少?”
“主公是想收了此人?”
郭嘉一眼看出主公對張合的喜愛知情,當即出口反問。
“哎呀,你還不知道我?
一共就這麼點愛好,喜歡的就是收集這些心甘情願追隨我的大將。”
“這樣的話,嘉倒是有一計,可以讓張合與袁紹反目,並且死心塌地追隨主公。”
頓了頓,郭嘉有些為難道:
“隻是,這一計主公得出點血,舍棄些東西。”
“隻要不是讓我拿自己的命去換,哪怕是損失點兵馬錢糧,都沒問題。”
“那就好,三天之後,主公隻需要……”
隨著兩人同時發出的一陣壞笑,張合也在此時成了劉徹的“囊中之物”。
……
三天後,大河流速較緩的一處地方,兩艘渡船漸漸靠近。
兩船靠近到一定距離後,船上的士兵們就下錨收帆,把兩隻船穩定在了原地。
北岸來的那隻船看起來富麗堂皇,用料、擺設都很考究。
袁紹一臉疲憊,無精打采地站在船頭,看向對麵的船。
“孟德,你我終於又見麵了!”
劉徹滿麵春風,向對麵的袁紹抱拳道:
“本初兄,當年洛陽一彆,你這些年似乎蒼老了許多啊!”
袁紹感念兩人年輕時的歲月,不由自主地拉著劉徹敘起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