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怎麼也沒想到,就因為曹休的一次千裡奔襲,袁紹就放棄了所有希望。
幽州的消息傳出來沒幾天,袁紹就把所有在外圍的大軍全部調回了身邊。
大有一種跟自己最後決戰一把的意思。
“奉孝,你說假如袁紹下戰書約咱們決戰。
咱們是接還是不予理會呢?”
“主公,這事顯而易見。
袁紹要投降認輸了。
這一戰恐怕是在投降之前的正名之戰。”
郭嘉麵露喜色,輕鬆地說道:
“直接投降,麾下將士肯定有不服的。
畢竟在袁紹那邊人的眼裡,咱們是弱小的一方。
一切的戰果都是靠陰謀詭計得來的。
正麵對決咱們不如他們。”
劉徹對郭嘉的看法不置可否。
“所以隻要袁紹下戰書,我就必須接著。
不但要接著,還得打贏。
之後就是順利的接收袁紹殘餘勢力,剿滅入侵的異族,一舉平定河北。”
“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是這件事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
正麵硬鋼咱們兵力絕對劣勢。
袁紹正名之戰又不可能放水。
假如咱們沒打贏,袁紹的正名之戰有可能變成翻身之戰。
這仗怎麼打,主公還是得謹慎應對。”
郭嘉的這個想法,實際上就是田豐在袁紹麵前玩的小心思。
認輸肯定認輸,服也是真服。
但包括袁紹在內,所有人心裡都是不甘的。
田豐不想因為這事讓袁紹兩難。
所以順勢促成了這次正名之戰。
敗就順理成章讓袁紹體麵地認輸。
萬一要是靠兵多和主場優勢取勝了呢?
到那時,自己再勸說袁紹乘勝追擊,反敗為勝,是不是就很簡單了?
操作得當的話,弄不好都能扭轉局勢,讓公孫度再次選擇中立或是幫助自己這邊。
說不定河北還真就起死回生了。
這也是田豐為挽回袁紹敗局做的最後努力。
雙方陣營裡也都有很多人看出來了這一戰的貓膩所在。
但仗打到現在,大家也都傾向於堂堂正正碰一下。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在這種心思的影響下,大家竟然出奇的一致,沒人點破。
劉徹也隻是單獨和郭嘉商量了一下怎麼應對兩種不同結果帶來的影響。
多餘的話劉徹也沒對麾下任何人說。
……
與此同時,遠在江東的孫策也預見到了河北大戰將要收場。
未來能拖住曹操發展腳步的,也隻剩並州的鮮卑、南匈奴兩股入侵勢力。
對他而言,已經到了必須加緊開疆拓土的地步。
否則曹操一旦拿下袁紹,最多倆月,異族就得滾蛋。
到那時,自己要考慮的事可就多了。
建安七年春末,曹袁在冀州平原調兵遣將,正為最後的大戰做準備。
幽州於禁、公孫度、鮮於輔三人聯合進攻被困在境內的烏桓聯軍。
並州局勢依舊混亂,異族和中原軍隊還沒正經打過遭遇戰,更多的是互相搶占城池。
馬騰援軍已經進入並州境內,正在尋找和異族交戰的機會。
北方一片混亂之時,孫策也完全積攢夠了實力。
十萬大軍從揚州出發,順流而下,增援江夏前線部隊。
對於荊州長沙、桂陽的總攻也正式開始。
周瑜從柴桑帶兵沿水路到赤壁,利用擅長的水戰從北向南攻長沙。
孫策率軍從陸路到陽新,而後轉修水,從連雲山、幕阜山之間穿過,直取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