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南見趙雲臉色陰晴不定,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擔心之下,這才壯著膽子打斷了趙雲的思緒。
“恐怕是這樣。”
趙雲深吸一口氣,不敢把話說得太詳細。
“那……那咱們這五千人能堵得住連雲山的缺口嗎?”
馮習見趙雲沒有否認,瞬間就不淡定了。
“守不住也得守,以孫策的兵力,彆說主攻一個地方了,即使他想三路都是主攻,咱們總兵力都不一定能占到任何一路的便宜。”
指了指不遠處的一處山穀入口,趙雲問道:
“據你們二人所知,前方的山穀是不是出連雲山的必經之路?”
現在事已至此,再回頭重新布置兵力或者想關羽、蘇飛請求援軍已經來不及了。
趙雲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提前埋伏,以逸待勞,爭取多拖幾天。
待到關羽或者蘇飛和敵人交戰之後,自然會發現中計。
到那時他倆肯定會派人過來支援。
“回將軍,這要看孫策是怎麼想的了。
前邊這出口是連雲山和南邊的九嶺山之間的山穀。
前半段山路崎嶇難行,隻有出口附近有一段相對平坦的大峽穀。
在向北走一段,還有一處是北邊的幕阜山和連雲山之間的山穀。
那裡前邊是修水、後邊是相對平坦的山路,更適合大軍行動。”
趙雲順著張南的意思,抬眼向北邊望去,果然隱約看見那邊似乎還有出口。
“按照你的意思,如果孫策真的主攻這裡。
那他應該選擇大軍容易行動還能隱蔽的路徑。
附和這兩點的,應該是北邊那條山穀。”
“將軍,您說的是那個理。
但這麼多軍隊潛藏在山裡,咱們的斥候怎麼能一點沒發覺呢?
除非他們沒打算提前落位,隻等咱們完全上當以後再急行軍。”
馮習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趙雲根據兩人的猜測,再加上自己的判斷,也認為孫策從北邊進攻的可能性大。
“不如這樣。”
趙雲指了指前邊的山穀。
“你們倆選一個人出來,帶上五百士兵,沿著前邊的山穀往東。
一路儘量分散隱蔽,沿途探一探有沒有大軍行動的痕跡。
直到在山頂能看見北邊的修水,你們就返回,到北邊穀口找我彙報。”
“那要是和敵人遭遇了呢?”
“分散跑,但彆往我那邊跑,要往酃縣或者洞庭湖方向跑。
隻要一定時間不見你們來找我,我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剩下的都交給我,你們隻管把消息散出去就行。”
商量過後,張南自告奮勇,領了五百士兵悄悄摸進了前邊的山穀裡。
趙雲、馮習兩人則是率領剩餘四千五百人,加速行軍向北邊的山穀趕去。
剛到北邊山穀,還不等趙雲派人探查地形,忽然道旁的山林中殺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
領頭的將領三十多歲,滿臉的絡腮胡,手裡提著一柄鐵戟。
那將領見到趙雲,一臉的不屑,伸手指著趙雲問道:
“看你旗號、衣甲和荊州的不一樣,難道你是劉備的人?”
“父親管他是劉表還是劉備的人,反正都是敵人。
不必聽他聒噪,看孩兒將他斬於馬下!”
趙雲還沒答話,那大將身後轉出一員小將,看起來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
跟父親打聲招呼後,就舉著兵器拍馬殺向趙雲。
“嗬嗬,這麼年輕就來送死嗎?”
趙雲伸手攔住欲上前迎敵的馮習,打馬向前幾步,淡淡道:
“我乃常山趙子龍,不殺無名之輩,來將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