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可調動的五萬水軍、三萬陸軍被關羽、趙雲、蘇飛分成了三份。
四萬水軍死守洞庭湖水路,關羽帶領一萬水軍和兩萬五千陸軍連夜趕往南邊武功山出口。
趙雲則是率領剩餘的五千陸軍在臨湘以東防止陽新方向有敵軍偷襲。
根據得到的情報,關羽、蘇飛人很自然地把重點放在了水路和南邊。
趙雲擔心孫策使詐,苦勸許久,才勉強讓二人擠出來五千士兵,由他帶著去防守陽新、連雲山方向。
分彆之後,蘇飛留下萬餘水軍將強臨湘城防,剩餘水軍帶著大部分戰船一股腦都駐紮進了洞庭湖水寨。
關羽帶著副將傅肜、廖化沿湘江一路南下,向酃縣趕去。
趙雲帶著副將馮習、張南,三人謹慎慢行,向連雲山靠近。
“休元、文進,你們二位都是出身荊州本地大族。
想來對荊州地形應該十分熟悉吧?”
路上,趙雲看著不遠處依稀可見的山巒,平靜地說道:
“假如讓你們這樣熟悉地形的人來指揮戰鬥,你們覺得從哪攻破長沙最容易?”
馮習、張南包括關羽副將廖化、傅肜,這幾人都是南郡那一片的士族門第出身。
這時候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紀。
劉備剛投奔劉表的時候,就曾經在劉表的允許下多次擴軍。
這幾人也是在那幾次擴軍時,劉備等人從眾多年輕人裡選拔出來的良才。
為了讓這些新生代將領能多多曆練,劉備特意把他們四人派到關羽、趙雲麾下做副將。
同時還能為關羽、趙雲充當向導、調劑和長沙守將的關係。
兩人見趙雲發問,都很認真地思考起來。
畢竟這是主公麾下頂尖大將趙雲,一路跟著主公從河北殺到荊州的。
能在他麵前表現一下,那是十分有麵子的。
“將軍,我認為除了水路,其實也就剩下連雲山、武功山這兩條路。
不算桂陽境內的出口的話,咱們隻要守好這兩條路,就可保證長沙安全。”
“休元說得不錯,隻不過我有要補充的地方。”
張南先是肯定了馮習的說法,然後繼續道:
“要我是孫策的話,多半會選擇從連雲山攻打臨湘。
這條路雖說難走,但他離臨湘近啊!
假如能從這打開突破口,直接拿下長沙郡治所在,不必舍近求遠在南邊武功山繞路強多了?”
“嗯,有道理。”
趙雲聽到這兩人的分析後,心裡大受震撼。
不是因為他倆回答得多巧妙。
而是之前自己隱約擔心的事情,被他倆具體的說了出來。
“唉!前幾天議事的時候你們倆要是在場就好了……”
趙雲感歎一聲後,便陷入了沉思。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孫策最少有一路是主力大軍。
關羽和蘇飛的判斷太過流於表麵,並沒有去深想這路主力會選擇哪一條進攻路線。
水路那邊雖說挺熱鬨,但直到分兵的那天,也沒見孫策露麵。
南邊敵軍的行動是挺頻繁。
但很多情況都是通過民間傳聞推斷出來的。
包括士燮已經掌控蒼梧這條。
他們三人不是不知道派人去找劉磐核實,而是時間緊迫來不及。
也不是不能去襄陽請求援軍,隻是一來一回加上曹操那邊還在虎視眈眈。
即使去求援軍也未必能求來,求來了也不一定能趕得上長沙大戰。
這一係列因素,導致他們仨必須根據判斷去賭。
賭自己能守對地方。
不過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趙雲認為,他們應該是賭錯了。
哪有那麼多陰謀詭計?
孫策隻不過是簡單地玩了一招障眼法。
用他最出名的水軍和那再俗套不過的虛張聲勢、散播謠言掩蓋了自己主攻的方向。
“將軍,看您臉色,莫非末將剛才無意中說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