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帝嚳問簡狄願意長期住在宮殿嗎,簡狄想都沒想就說願意。簡狄單純,沒有理解長期住宮殿是什麼意思。當帝嚳告訴她,要納她為帝妃,她才明白長期住在宮殿是什麼意思。簡狄還真後悔了,她感覺自己還沒長大,還沒玩夠。但已經晚了。願意長期住在宮殿,就等於答應願意做帝妃。說的話不能反悔,簡狄就隻能認下這個帝妃。
簡狄到了中原,把好玩好看的地方都走個遍,逐漸的沒了新鮮感。宮廷裡的生活她並不喜歡,帝妃也不是她自己,在她之前還兩位。一位是陳鋒氏女兒,一位是娵訾氏女兒。三個女人一台戲,事情還少得了。好在簡狄單純,沒那麼多鬼心眼,也無意跟她們爭鬥,自然就少了麻煩。時間長了,簡狄還是厭倦了宮廷生活,一度想回自己家的封地有娀氏,帝嚳沒有答應,簡狄隻能作罷。
簡狄自從有了兒子契,心情才穩定下來。有了兒子,就有了根,她也有了依靠。她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用在撫養照顧兒子身上。陳鋒氏有一個兒子叫放勳,娵訾氏也有一個兒子叫執。兩個兒子都想接天子之位,兩位帝妃也是在暗中叫勁,誰也不服誰,好在帝嚳有魄力,兩位帝妃想鬨也得收斂些。簡狄不想和她們爭,也不想給帝嚳惹麻煩,隻教兒子好好做人就行。
契在母親簡狄的教育下,一天天長大。契從小就聰明靈利,再難的事,一學就會。為人厚道,從不與人斤斤計較。為人講誠信,答應的事一言九鼎。深得人民信賴,人民都願意和他交往。長大後一直在朝中做個小官,不論官職高低,都兢兢業業做事,官民都看好契。禹去治水,需要幾個助手,禹點了契的將。契不負眾望,協助禹治水成功,契也立了功。帝舜賜姓子氏,封地在商,契便是殷商的始祖。契帶領家族,奴仆來到封地。母親簡狄也離開宮殿,隨兒子契來到封地居住。
在契的精心經營下,殷商這塊寶地漸漸的發展了起來了。簡狄也算是離開是非之地,有了自己的家。中原的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簡狄倡導: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應該發展養殖業,這樣可以互補,就算農業遇到了自然災害減產了,還有養殖業做支撐,總可以有些收入,維持生活。簡狄的倡導得到殷商人民的支持,農業生產與養殖業共同發展,使殷商的經濟發展超過其他諸侯國。
殷商的發展,得到了有娀氏的支持,搞養殖也需要良種,殷商所有養殖的種群,都是有娀氏幫助建立起來的。簡狄的娘家人很給力。殷商的經濟發展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那時候人口流動性大,哪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快,人口就會增加。人口增加是好事,但也會出一些治安問題,要加強管理。一個國家要強大,需要人口做支撐。經濟要發達,產業就得齊全,契有意識發展各種手工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招商引資。
殷商的經濟發展了,自然人口就會增加。契以德治國,不與民爭利,給這些流動人口以好的政策,流動人口多是無家可歸的饑民,讓他們能夠留下來,並要解決他們吃飯穿衣,這些具體問題,讓他們有事情做,沒有後顧之憂。任何時候,人都是第一因素,有了人,才能有一切。
契雖然有了封地,但一直在朝中為官,因契賢德,帝舜安排契做司徒,屬於高官,負責教化人民的五倫。五倫是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孫,共九代人,叫九族。排列順序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親,中間是我。下排是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契教化五倫和順,家族就和睦,整個社會就和諧。官愛民,民與民之間禮讓,社會矛盾就會減少。
契的封地,在虞舜夏禹時期就已經發展起來了,契的以德治國,使人民獲得了更多的利益,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才會長期留在殷商居住。有了人口作支撐,殷商自然強大,成為一方的諸侯長。諸侯長可以代天子解決諸侯間的糾紛,有不聽令者,可代替天子去討伐。殷商成為人民向往的地方。
此時的契己步入晚年,離開了朝廷,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封地的事情由他的兒子昭明料理。看到殷商的百姓衣食無憂,人民祥和幸福,契開心的笑了,這也正是契所希望的,他做到了。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