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的始祖叫後稷,名棄。他的母親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兒,叫薑原,是帝嚳的正妃。
一次薑原到野外去遊玩,看見一行巨人的腳印,心裡一陣驚喜,心裡想,這腳印也太大了,就想用自己的腳去測量一下,當薑原用自己的腳踩到巨人的腳印那一刻,便感覺腹中在動,好像懷孕似的。
不久便得到了證實,薑原真的懷孕了。薑原踩了一下巨人的腳印就懷孕了,總覺得不吉利。等孩子出生了,薑原不想要這個不吉利的孩子,就把他扔到一個巷子裡。總歸是自己生的孩子,又有些不放心,就站在遠處偷偷的看。
看到不論是馬牛貓狗,走到孩子跟前都繞路走。不踩不頂不抓不咬,薑原感覺奇怪,就準備把他扔進樹林。薑原抱著孩子走進樹林,見樹林裡有不少人,沒法放孩子,隻能再換個地方,最後決定把孩子扔在一個渠溝岸邊。孩子剛著地,就見從四麵八方飛來許多鳥,這些鳥落下來張開翅膀,蓋在孩子的身上。還有的鳥墊在孩子的身下,薑原覺得這件事太神奇了,就把孩子抱回家,準備自己養。由於當初想扔掉這個孩子,所以孩子起名叫棄。
棄從小時候就很出眾,有高遠的誌向愛專研植物種植,研究什麼土質,種什麼植物。他種植的植物長勢特彆好,百姓向他學習,他也願意教。帝堯聽說後,就舉任棄擔任農師的官,教百姓正確的種植莊稼,在棄的指導下,各種穀物都獲得豐收,百姓不再饑餓。人民對棄更加愛戴。
因棄對農業生產做出貢獻,帝堯對棄很是欣賞,就封棄在邰,以官為號,稱棄為後稷,賜姓姬氏。後稷的興起在唐堯,虞舜,夏商時代。後稷一族以仁德著稱。
後稷去世後,他的兒子不窋繼承了後稷的職位,為殷商的農業做了貢獻。不窋到了晚年,殷商由紂王執政,由於紂王的荒淫無道,殷商的政治衰敗,不重視農業,廢棄了農師,不窋也失去了農師的官職。為了避禍,帶著家人流落到戎狄區域。開荒種地,在當地推廣種植業。
不窋去世後,其子鞠繼承了家業。這時的鞠沒有職位,已經是真正的平民了。在戎狄區域開荒種地,狩獵捕魚維持一家人的溫飽。鞠去世後,由兒子公劉繼承了家業。
公劉繼承家業,有誌振興後稷的事業,致力於農業巡行土地,根據土地的狀況,適應種什麼就種什麼。公劉仁德,樂於助人,很多人都前來歸附他,公劉都儘可能的給予幫助。春天帶領大家開荒種地,除草施肥,把農田管理好。夏季秧苗已經長大不需要管理,公劉就帶領大家結網捕魚,搞副業生產。秋季是收獲的季節,當春天把種子埋在地裡,就盼望秋天的收獲。大家不辭辛苦把豐收的糧食收回倉,每個人都仰著笑臉,向公劉道謝。公劉是他們的大恩人,奉公劉為首領。
公劉為了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冬天也不閒著,他把大家組織起來,從漆水,沮水,渡過謂水,伐木,做起了木材生意。伐木是個出力的活,還要有一些工具,人員少也做不了。公劉的木材生意,屬於獨家經營,生意非常好,每個冬天都能掙不少錢。伐木結束了,公劉就把掙到的錢分給大家,讓每個家族都過上好日子。每個家族都有積蓄,出門也不用為旅費發愁。百姓都感念公劉。
由於公劉的仁德助人,歸附公劉的人也越來越多。公劉允許他們就地取材,建比較簡易的住房,分給他們荒地,叫他們開荒種地,救濟他們糧食,使來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對生活也就有了盼頭。
因為歸附公劉的人多,公劉已計劃在豳邑建立國都,便於發展和管理。公劉把居住區域,劃分幾個小區,每個小區安排一位長者,來解決本小區的一些糾紛,算是有了一個諸侯國的雛形。在周朝的先祖中,公劉是有作為的君主,周朝的事業興盛是從公劉開始的,他奠定了周的仁德善行,人民信賴公劉,才歸附公劉。
公劉籌建國都,選址豳邑,但公劉並沒有完成他的夙願,就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兒子慶節繼位,繼承了公劉的遺誌,在豳邑建成了國都。公劉泉下有知,也會欣慰。公劉創建國家的千秋偉業,感動了天下人,很多詩人創作詩歌讚美公劉,在詩經中有記載。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