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銀子足夠,都不是事。
而商人和世家的看法又不一樣了,他們偷偷在算,修這樣一條需要多少銀子,投進去的銀子能不能收得回來。
以及能不能修的起來,等等問題。
但是一想到這個分紅是永久的,突然不知道這筆賬該怎麼算了。
就覺得要是真能永久分紅,把家裡多餘的銀子投點進去,也不是不行。
可現在朝廷還沒拿出具體章程來,也隻能在心中想想,同時聽其他人怎麼說,所以越討論越上頭。
這可是要修得如朱雀大街一樣寬敞、一樣平坦的大道。
可不是拿著鋤頭,隨便挖一挖,填一填就行的。
城外的路是什麼狀況,百姓非常清楚,就丈餘寬,坑坑窪窪,不少地方更是翻山越嶺,即便坐最豪華的馬車,半天就把人顛得屁股快要開花。
要是遇到連續雨天,泥濘不堪,不要說坐馬車,步行都困難重重。
和城裡的石板大街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彆。
所以不敢想,要是城外的路能和城內一樣,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到了中午,楊震聽了狼衛的彙報,他覺得有點古怪。
按理來說,這種瘋狂的提議,應該有反對者才對,至少也會有不同的聲音。
肯定也會有人說,自己腦子有問題,竟然提出搞這樣勞民傷財的工程,也可能會說一些風涼話,修這樣一條路的難度太大,根本修不成之類的。
但是百姓都在議論這天路修好後之後,能帶來多少好處,半點擔憂都沒有就有點不正常了。
明顯有人在引導輿論。
楊震一時之間,還真猜不到是什麼人在引導,皇上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都還沒商量出章程來,他不可能暗中安排這種事。
工部的官員倒是有這個動機,這些年沒什麼工程,工部都快變成清水衙門了,朝廷每年撥的那些款,根本不夠塞牙。
所以他們最希望,有大型工程上馬,既能撈些油水,又能展示能力。
搞不好,還能著留名青史,畢竟修建這樣一條路,其輝煌程度,不亞於修始皇修長城,自然會被載入史冊。
可工部有這個動機,但是沒有這樣的能量,能引導整個京城的輿論。
所以應該有另一波能量巨大的人在引導輿論,他們比自己還熱切,希望這樣的工程能儘快落實。
會是誰呢?
楊震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就懶得費這個心神了。
他接下來可還有一場硬仗要打,那就是下午要進宮見皇上,他的目的可不單單是為了李康,他要讓皇上彆老惦記金葉子的事,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喜歡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請大家收藏:()玩權謀我真有點內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