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璟的金冠上沾滿草屑,望著身後衣衫襤褸的敗兵,眼中滿是不甘:“柴榮小兒,竟敢斷我退路!”
一旁的北漢皇帝劉鈞咳嗽著獻策:“陛下勿憂,我軍據守居庸關,憑借長城天險,定能拖垮周軍!”
話音未落,帳外突然傳來馬蹄聲,一名探馬跌跌撞撞闖入:“報!周軍已過媯州,正向居庸關殺來!”
耶律璟臉色驟變,手中的羊骨杯“當啷”落地:“速傳鐵林軍,嚴守關隘!”
此時,後周大軍的先鋒部隊已抵達居庸關下。柴榮勒住馬,望著關樓上林立的刀槍,轉頭對張仲景道:“先生可知,這居庸關曾是秦始皇派蒙恬修築?”
張仲景輕撫馬鞍上的藥囊,目光落在關前的崎嶇山道上:“當年蒙恬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陛下今日之戰,亦當如此。”
柴榮點頭,隨即下令:“李重進率三萬步卒正麵佯攻,趙匡胤領兩萬鐵騎繞後夾擊!”
戰鬥在午後打響。李重進手持開山斧,身先士卒,率軍衝向關隘。契丹鐵林軍居高臨下,滾木礌石如暴雨般落下,不少周軍士卒被砸中,當場身亡。
“大帥,後撤吧!”親衛見勢不妙,急忙勸阻。
李重進卻怒吼道:“後退者斬!給某衝!”他的斧頭上已沾滿血跡,卻越戰越勇,宛如殺神。
與此同時,趙匡胤率領鐵騎繞道而行,卻在山穀中遇到伏兵。契丹名將耶律休哥率軍殺出,弓弦聲此起彼伏,不少周軍士卒中箭落馬。
“趙將軍,小心!”軍醫眼疾手快,將趙匡胤推到一旁,自己卻被流箭射中咽喉。
趙匡胤紅了眼,揮槍砍倒一名契丹士兵,嘶聲道:“跟我殺出條血路!”
正當雙方陷入膠著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場暴雨傾盆而下。柴榮站在中軍帳外,望著泥濘的戰場,心中焦急如焚。
“陛下,”張仲景遞來一件蓑衣,仔細觀察雲霧變化,“此雨雖急但頃刻將停,可助我軍破敵。”
“先生何意?”柴榮轉身問道。
張仲景指向關隘方向:“雨水衝刷,關牆必滑,舉盾難行。且此天時恐無人認為我軍將施以火攻,若我軍攻敵難料,反命人以火攻,敵兵必亂。”
柴榮眼睛一亮:“快,命人準備火箭!”
不多時,數百支火箭劃破雨勢驟停的天際,射向居庸關的木製城樓。雨水雖打濕表麵,卻擋不住浸滿油脂的火箭,城樓瞬間燃起大火。後漢契丹聯軍士兵驚慌失措,紛紛逃離戰局。
“殺!”李重進趁機率軍登上關隘,與契丹守軍展開白刃戰。他的斧頭砍斷一名契丹將領的手臂,卻也被對方的彎刀劃傷腹部,鮮血浸透鎧甲。
“大帥受傷了!”親衛驚呼。
李重進卻擦去嘴角的血跡,笑道:“小傷而已!今日不斬耶律璟,某誓不還營!”
此時,趙匡胤的鐵騎已突圍而出,繞到關後,前後夾擊之下,聯軍徹底崩潰。耶律璟見勢不妙,率親信向北逃竄,劉鈞則被周軍生擒。
居庸關之戰終以周軍大勝告終。
柴榮登上關樓,望著契丹潰兵向北狼狽逃竄的身影,對張仲景道:“先生的火攻之計,真乃神助!”
張仲景卻搖頭:“非貧道之計神,乃陛下民心所向。若不是士卒用命,縱有良策,也難取勝。”
是夜,周軍在長城腳下紮營。張仲景親自為李重進診治,取出銀針為其止痛:“大帥可知,‘傷後忌動氣’,需靜養旬日。”
李重進卻笑道:“先生莫不是怕某耽誤了北伐?待某傷愈,定要追著耶律璟的屁股,把他趕回漠北!”
柴榮在帳外聽見,走進來笑道:“老黑,你且安心養傷。朕已命人追擊,不日便可將契丹趕出長城以北。”
三日後,傳來捷報:周軍在野狐嶺大敗契丹殘餘部隊,耶律璟僅率數十騎逃入大漠。柴榮接到戰報,望著長城外的黃沙,對張仲景道:“先生,從此之後,長城以內,再無胡騎!”
張仲景點頭,望著天邊的落日:“陛下十年開拓已完成逾半,當南下再接再厲,奠定萬世基業。”
秋風颯爽之時,後周大軍班師回朝,幽州百姓夾道相送,哭聲震天。柴榮望著人群中抱著病兒的母親,忽然對張仲景道:“先生可知,朕為何堅持親征?”
“為解百姓於倒懸。”張仲景答道。
柴榮點頭:“然也。朕若貪生怕死,中原百姓將永遠活在契丹的鐵蹄之下。先生治的是朕的身,朕治的,是天下的心。”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