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站在新打造的“定海神號”旗艦上,望著撲麵而來的火焰,卻不急不躁。
張仲景站在身旁,手中握著一個青銅羅盤,目光緊盯著羅盤上轉動的磁針。
“陛下,南風漸急,時機已到!”張仲景大聲道。
柴榮點頭,揮劍斬落令旗:“趙匡胤聽令!率輕舟誘敵,李重進隨朕正麵迎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匡胤領命,率二十艘輕舟如離弦之箭衝出,船上士卒齊聲呐喊,吸引南漢水師注意力。
伍彥柔果然中計,下令所有“火龍船”轉向,火油如瀑布般傾瀉,在海麵形成一片火海。
然而,就在此時,風向突變,原本強勁的南風突然轉為東南風。張仲景望著羅盤,高聲道:“陛下,天助我也!”
柴榮振臂高呼:“全體將士聽令!以火攻火,逆燒敵船!”
周軍樓船迅速拋出浸滿火油的木筏,點燃後順風向南漢水師漂去。
火借風勢,瞬間將“火龍船”籠罩在熊熊烈焰中。南漢士卒驚慌失措,紛紛跳入海中,卻被燃燒的火油黏住,慘叫之聲震天動地。
伍彥柔目瞪口呆地望著眼前景象,忽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翔龍號”的火油艙被引燃,劇烈的爆炸聲中,船體四分五裂。他在墜落海中前的最後一刻,看見周軍樓船上“柴”字大旗獵獵作響,宛如死神的旗幟。
此役從辰時戰至未時,南漢水師全軍覆沒,伍彥柔戰死,“火龍船”無一幸免。廣州城百姓站在岸邊,目睹這一場慘烈的火戰,紛紛跪地祈禱。
戰後三日,劉鋹素服出城投降。他望著柴榮的禦輦,忽然想起父親南漢中宗劉晟曾說過的話:“亂世之中,能者居之。”可惜他終究不是那個能者。
“罪臣劉鋹,參見大周皇帝陛下。”劉鋹趴在地上,冠冕丟在一旁,滿頭珠翠散落一地。
柴榮走下禦輦,伸手扶起劉鋹:“朕聞嶺南多奇珍異寶,卻不知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他指著遠處衣衫襤褸的難民,“你可知,你在宮中一日之花費,足夠十戶百姓輕鬆活過一歲?”
劉鋹臉色慘白,不敢抬頭。
張仲景見狀,上前道:“陛下仁德,不忍見嶺南再遭塗炭。即日起,南漢舊地免除三年賦稅,開倉賑濟百姓。”
百姓聞言,頓時山呼萬歲。
劉鋹望著眼前景象,忽然想起女侍中盧瓊仙曾說過的話:“周軍所到之處,百姓皆以簞食壺漿相迎。”如今親眼所見,方知大勢所趨,非人力可違。
待南漢君臣被帶下後,李重進不解的問道,“既然劉鋹等人如此作惡多端,陛下為何不殺劉鋹?”。
柴榮望著街頭歡呼的百姓,道:“殺一人易,安萬民難。朕要讓天下人知道,朕所求的,是天下太平,而非殺戮。”
張仲景點頭,心中暗讚——經過十年征戰,柴榮早已從那個鐵血帝王,成長為一位心懷蒼生的明君。
顯德十二年秋,柴榮在廣州設立嶺南節度使府,任命趙匡胤為節度使,統管嶺南軍政。
臨行前,張仲景親赴軍營,為將士們分發防瘴氣的香囊。
“趙將軍,嶺南濕熱,需注意軍中衛生。”張仲景將一袋山楂乾遞給趙匡胤,“每日餐後食之,可防積食。”
趙匡胤接過,笑道:“先生放心,末將定牢記先生教誨,讓嶺南百姓安居樂業。”
柴榮站在城樓上,望著趙匡胤的大軍遠去,對張仲景道:“十年開拓,如今隻剩漠北吐蕃大理等化外之地未平。待天下一統,朕要陪先生去一趟南陽,看看您的醫聖祠。”
張仲景搖頭笑道:“比起祠堂,貧道更希望看到陛下的‘十年養民’變成現實。”
夕陽西下,珠江水麵波光粼粼,倒映著漫天晚霞。
數年前那個在病榻上咳血的帝王,如今已站在天下之巔,而他心中的理想,才剛剛開始。。。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