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義,也即後世所稱的徐夫子,曾經是文聖最得意的弟子,更是中州王朝的第一任首輔。
在文治上,徐夫子是中州第一人,修為上,僅次於文聖,名譽上,更是冠絕同門。
可以說,在這三個方麵,唯一能夠穩壓徐夫子的,隻有文聖了。
甚至,許多凡人知曉徐夫子,還要超過文聖。
百年文治,中州黎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全憑徐夫子製定的諸多政策,綿延千年之久。
如果以功德論,徐夫子的偉績,也僅此於創立儒道的文聖。
在文心書山內,曾經有人評價過徐夫子。
創者文聖,達者夫子。
對於文心書山來說,兩個人的豐功偉績,具有相同的效用。
而且,為了守護中州百姓的幸福,本該壽終正寢的徐夫子,接受了文聖的安排,以精神意誌,寄托在書簡之內。
這是一種永恒,長生,也是一種痛苦,煎熬。
沒有身體,隻有意識,享受不了花香,相擁不了親人,甚至,連自己的存在,都無法告知他人。
他留存意識,隻是為了確保王朝的政策繼續執行,隻是確保黎民百姓安康,隻是看顧文心書山,不會被其他勢力鏟滅。
說白了,他是武器,是工具,是文心書山的保證。
而這,本該是文聖的義務。
徐明義,其實不知道文聖要做什麼,什麼天道,什麼規則,什麼拯救世界。
那些太過宏大與縹緲,難以捉摸。
他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文聖值得跟隨,是文聖絕對的赤誠,是文聖絕對的無私。
因為文聖想要飛升仙界,早已可以做到。
他也曾經懇求過,讓師傅文聖飛升,修真界,自然有他護持。
可是文聖告訴他,這方世界是殘缺的,是有錯誤的,是必須更改訂正的。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補這方天地,庇護億萬萬生靈。
至於飛升仙界,他從來沒有想過,一生修行,也從來不是為了這個結果。
以前,他是為了政治清平,是為了黎民百姓的安康。
現在,他是為了天下生靈,為了乾坤平衡,為了陰陽調和,為了規則完整。
所以,什麼成仙,什麼得道,什麼做祖,對於文聖來說,都隻是虛名,都是過眼雲煙。
既不在意,也不奢求。
如果將成仙的機會,放在修真界任何一人麵前,隻要答允,就可以白日飛升,立地成仙。
想來,不會有任何人拒絕。
可是,文聖,拒絕。
乾脆,沒有絲毫猶豫。
徐明義也見識到了天道的怒火,降下雷劫火雨冰露,試圖抹殺文聖這個違逆天道之人,連同文心書山,這個新的修行體係,都要一同消亡。
可是,文聖依舊沒有屈服。
文聖用畢生修為,化作文心雕龍,隔絕了天道的探查,彌補了天道空缺,為文心書山的修士,提供了最安穩的環境,也為億萬萬生靈,綿延了生存的時間。
這樣的人,這樣的心誌,這樣的氣魄,一直都是徐明義的偶像,榜樣。
任誰親身親曆,目睹,見證,文聖的一生,都不可能不欽佩,不景仰,不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