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103章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第103章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兵製》載:"親王有定國之功,方許開府置軍;若舉兵向闕,天下藩王皆有勤王責,違令者奪爵幽禁,子孫不得襲封。"永熙四年孟夏,魏王府長史張淳持黃綾檄文踏入午門,袍袖間隱約露出暗紋繡線——與七年前襄王餘黨的服飾痕跡如出一轍。謝淵撫過案頭《皇明祖訓》,目光停在"藩王無詔不得興兵"的朱批上,指腹摩挲著父親血諫時崩裂的硯台殘角,硯台內側"清君側"三字的刻痕,此刻正與殿外傳來的檄文聲重疊。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永熙四年四月十五,金鑾殿的蟠龍柱映著晨光,三十三道禦簾尚未完全卷起,魏王府長史張淳已在丹墀下展開黃綾。檄文首句"太祖分封,藩屏帝室"的墨香裡,混著若有若無的鬆煙味——那是魏王府私鑄錢範常用的防偽墨料。

"蕭烈身為親王,"張淳的聲音在殿內回蕩,"竟被禦史台構陷私蓄甲士,此等專擅錢法、陷害宗藩之徒......住口!"謝淵的獬豸冠纓隨動作揚起,手中鐵尺重重擊在青銅香爐上,爐中香灰騰起嗆人煙霧,"《宗人府例》明載親王甲士不得過三千,蕭烈麾下"飛虎營"足有五千六百二十人,"他抖開玄夜衛密報,馬匹烙痕圖上的"烈"字火印與磚窯錢範殘跡嚴絲合縫,"邊將密報其與韃靼可汗歃血為盟,約定割雲州六郡換戰馬萬匹,此等賣國檄文,也配稱"清君側"?"

張淳的手突然顫抖,黃綾邊緣露出的磚窯紅土印記,恰與謝淵腰間玉佩的缺角吻合。謝淵冷笑一聲,從袖中取出鬆煙墨寫的密信:"你檄文中"太祖遺訓"四字用側鋒,與魏王府私令的筆勢相同,"火折子點燃的瞬間,檄文內側的暗紋陣圖在火光中顯形,那是用密蠟繪製的布防圖輪廓,"王莽篡漢前也會稱"安漢公",蕭烈想學朱棣靖難,卻連祖訓中"藩王不得私通外敵"都忘了?"

永熙帝展開邊將八百裡加急奏報,狼毫在"割雲州六郡"處劃出深痕,墨汁滲入宣紙纖維,在"雲州"二字上暈染出血色般的陰影:"朕待蕭烈不薄,何至於此?陛下可記得去年北疆馬政疏?"謝淵趨前半步,案頭《兵部題本》的"戰馬膘肥"四字在醋浸後顯出血印,那是用匠人血調和鬆煙墨的特殊印記,"鬆煙墨寫"膘肥",實則是"兵備"的拆字密令——膘去月旁為"票",肥減肉身為"卩",合起來正是"兵備"二字!"他指向題本末行的兵部尚書印,朱砂裡混著的磚窯鉛粉在陽光下閃爍,"此等密語,與當年襄王錢背缺筆的造偽手法如出一轍。"

殿外忽有驚雷滾過,張淳的膝蓋終於觸地,袖中掉落的調兵符節滾至謝淵腳邊,符節內側的匠人編號"丙巳07",正是磚窯案中第一個失蹤匠人的印記。謝淵望著符節邊緣的磨損痕跡,忽然想起父親手劄中"藩王亂政,必借古諷今"的警示——蕭烈看似援引祖訓,實則用匠人血錢打通的關節,早已將《皇明祖訓》蛀成空文。

片尾:

申時初刻,永熙帝的冕旒在陽光中閃爍,案頭《平叛詔書》的朱砂印泥尚未乾透:"著謝淵為監軍禦史,賜"如朕親臨"金牌,凡三品以下將官,可先斬後奏。"謝淵叩謝時,指尖觸到禦案邊緣的凹痕——那是泰昌帝當年血諫時以笏板撞擊留下的痕跡,凹痕深處還嵌著半片碎玉,"陛下,"他望著殿角懸掛的"鐵骨冰心"匾額,匾額邊緣的漆色剝落處,隱約可見泰昌帝禦筆的筆鋒,"蕭烈檄文中"清君側"三字,藏尾於"祖訓"二字筆畫,實則暗指七月十五中元節起兵。"

宣宗的手指驟然收緊,目光掃過殿內宗藩席位,諸王冠冕上的裝飾在陽光下明滅不定:"難怪宗人府前日急報"秋獮延期",原來他們要等韃靼騎兵入塞。正是!"謝淵展開輿圖,圖上用密蠟標注的私軍布防輪廓,與磚窯地道的勘探痕跡完全重合,"請陛下準許臣徹查兵部武庫,當年襄王私鑄的弩機零件,怕是藏在"膘肥戰馬"的馬槽夾層裡!"

暮色漫過紫禁城,謝淵握著監軍印信步出殿門,腰間獬豸牌與父親斷笏相碰,發出清越的響。他知道,這場與檄文的交鋒不過是開始——當魏王府的飛檄試圖用祖訓包裝謀逆,當鬆煙墨寫的謊言妄圖掩蓋匠人白骨,唯有將律法刻入骨髓,才能讓那些用鮮血寫成的真相,在金鑾殿的火光中永遠清晰。而他手中的金牌,終將成為懸在謀逆者頭頂的利刃,讓大吳的祖訓,不再是賊子們篡逆的遮羞布。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何處有我 重生69:斷親後,我靠空間致富養妻女 姑奶奶直播算卦,全豪門破防跪著打錢 如果風會劃傷你 快穿:錯撩主神親兒子後 小夫人藏起孕肚跑路,京圈大叔急瘋了 打臉假千金怎麼了?我是你家老祖宗 重生末世:隻想苟到天荒地老 四合院:秦淮茹成了我工具人 這麼乖的妹妹絕不會對我圖謀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