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104章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第104章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儀製》載:"禦史監軍之製,始自泰昌元年,例佩"如朕親臨"銀印,龜紐蛇紋,方三寸二分,可糾察將官臨陣脫逃、克扣糧餉諸罪,得先斬後奏。"永熙四年五月朔,紫禁城午門的獬豸浮雕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謝淵身著五品獬豸補服,腰間新賜的銀印墜飾隨著步伐輕響,與母親謝氏手中的斷笏形成微妙共振——那截斷笏的裂痕間,還嵌著二十年前磚窯的紅土碎屑。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永熙四年五月初一,卯時三刻。午門城樓下的青銅漏壺滴著晨露,謝淵的靴聲驚動了簷下棲息的寒鴉。他手捧監軍印信,望向雉堞間露出的晨光,忽然想起七年前在此目送父親謝承宗血諫的場景——那時他尚是弱冠書生,如今卻要帶著父親的斷笏,踏上平叛之路。

"謝禦史請留步。"謝氏的轎輦急停在午門西側,鬢角微霜的婦人手捧漆盒,盒中正是泰昌帝親賜的寒梅笏板,笏頭缺角處的血痕雖經歲月侵蝕,仍在晨光中泛著暗紅。"你父當年血濺此笏,"謝氏指尖撫過裂痕,"如今魏王府重蹈覆轍,這截斷笏,該讓那些貪墨者再聞血腥味了。"

謝淵雙手接過,笏板內側的"匠人按名領糧"六字淺刻,恰與他袖中《磚窯案舊檔》的記載嚴絲合縫。抬頭時,正見宣宗的依仗從午門中軸而來,傘蓋下的冕旒晃動,映得他腰間銀印忽明忽暗。

巳時初刻,羽林衛兵器庫的銅鎖在謝淵的獬豸牌下應聲而開。潮氣裹挾著鐵鏽味撲麵而來,千具弩機在草席下泛著冷光,謝淵的鐵尺敲過第三排第五具弩機,機括轉動聲中露出刻痕——"丙巳17",字體與七年前磚窯匠人留在錢範上的編號如出一轍。

"監造官何在?"謝淵的聲音驚落梁上塵埃。當顫巍巍的老匠人被推上前時,他袖口露出的磚窯紅土汙漬,恰與弩機刻痕的填色完全一致。"泰昌十七年磚窯案漏網之徒,"謝淵的鐵尺點在刻痕上,"私鑄弩機時,可還記得被你活埋的三十名匠人?"

監造官撲通跪地,懷裡掉出半塊磚窯殘片,上麵"烈"字火印與魏王府戰馬烙痕相同。謝淵不再多言,獬豸牌拍在兵器架上:"按《軍器條例》,私改軍器者斬!"劍光閃過,血珠濺在"丙巳"刻痕上,將編號染得通紅。

未時三刻,通州糧倉的陳米腐味令人作嘔。謝淵抓起一把軍糧,指縫間漏下的細沙混著磚末,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澤——那是二十年前磚窯充糧時,為增加重量摻入的鉛粉。

"好個"陳米換新","謝淵將沙粒倒在驗糧紙上,鉛粉遇醋立即泛出紫斑,"魏王府細作怕是忘了,當年磚窯匠人就是被這種摻沙的口糧活活餓死的。"他轉向麵如土色的倉官,"每石米摻沙三升,剛好湊夠魏王府私軍的月供,算盤倒是打得精。"

倉官突然拔刀,卻被謝淵反手製住,其內衣暗袋裡掉出的調令,落款日期正是磚窯滅口的忌日。謝淵望著調令上的密蠟印記,忽然想起父親手劄中"糧道即命脈"的警示——這些混著鉛粉的沙粒,何嘗不是魏王府埋在王師腹中的利刃?

片尾:

酉時初刻,禦營大帳的燭火映著謝淵新換的監軍服色。宣宗展開《羽林衛兵器賬》,見三分之一弩機刻有磚窯暗記,指尖在"丙巳"二字上停頓:"當年襄王餘黨,竟藏在朕的羽林衛中。"

"陛下可知,"謝淵呈上摻沙軍糧的驗單,"這些沙子來自黃河故道,與魏王府私鑄錢範的用土同源。他們用匠人骨血鑄錢,再用摻沙的糧米充軍,妄圖拖垮王師的脾胃。"

帳外忽起大風,吹得"監軍禦史"的大纛獵獵作響。謝淵望著遠處的糧車,車轅上的磨損痕跡與磚窯地道的車轍完全吻合——這不是簡單的軍糧舞弊,而是魏王府用二十年時間織就的羅網,每一粒沙子、每一道刻痕,都是貪腐者留在大吳肌骨上的毒瘤。

戌時三刻,謝淵獨坐帳中,斷笏與銀印並列案頭。斷笏的裂痕裡,磚窯紅土與軍糧鉛粉悄然混合;銀印的蛇紋間,羽林衛刻痕與糧倉調令暗合。他忽然明白,父親當年血諫的磚窯,蕭烈今日謀反的魏王府,從來都是同一顆毒瘤的不同膿瘡。而他手中的銀印與斷笏,正是剖開這膿瘡的柳葉刀——當斷笏的裂痕映著銀印的光芒,那些藏在軍器刻痕裡的陰謀、混在糧米沙粒中的血腥,終將在律法的陽光下無所遁形。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白月光拒絕後,與寶藏女孩相遇 愛意沉淪 分家斷親?我靠簽到係統種田致富 嫁給溫先生第五年 出道吧,仙子 都市:小醜也要追尋光的璀璨 惡雌不洗白,深陷五個獸夫修羅場 盜墓:開局我被小哥偷家 末世重生,我以暴殺喪屍開始氪命無敵 西遊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