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130章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第130章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職官》載:"都察院設匠人司,置郎中二員、員外郎四員,掌考工匠之役、察役使之弊。凡匠人有冤,許擊登聞鼓直訴,鼓額刻獬豸吞日紋,鼓身鑄磚窯紅土,取"土德護匠"之意。三品以上禦史兼領司事,例由都察院左都禦史統攝。"永熙四年九月初九,金鑾殿的銅鶴香爐飄著鬆煙,謝淵的獬豸冠纓換了新穗,卻仍在笏袋裡藏著那截斷笏——笏身裂痕處的磚窯紅土,早已與他的朝服補丁融為一體。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永熙四年九月初九,辰時初刻。都察院門前的青銅鼎剛注滿新汲的漳河水,謝淵的繡春刀鞘輕磕"匠人鳴冤鼓",鼓聲竟帶著磚窯殘磚特有的悶響。三十六名匠人子弟持著斷齒刻刀,正在鼓身磚縫間填補紅土,露出的"丙巳初一丙巳三十七"等編號,恰與七年前磚窯匠人戶籍牒一一對應。

"此鼓用魏王府七十二塊殘磚所鑄,"謝淵的鐵尺劃過鼓麵暗紋,"每塊磚都帶著煆燒匠人骨殖的窯溫。"他忽然看見鼓座基石的凹痕裡,嵌著半片錢範——那是陳六的斷指骨殖曾磨出的弧度,"《職官例》卷五第三款:登聞鼓需合五行之數,磚取南方火,土合中央德,正合匠人"以火鑄範,以土承魂"之意。"

陳虎捧著新刻的鼓槌跪下,槌頭纏著七年前父親寄回家的紅繩:"大人,這繩子上的雙環扣,是磚窯匠人報平安的暗號。"謝淵點頭,想起昨夜校勘《匠人保護律》時,發現每條律文的起首筆鋒,都暗合匠人刻範時的發力弧度——那是他參照三百二十具骸骨的握筆手骨所創。

巳時初刻,永熙帝親捧青銅律板登上午門,陽光映著板上的錯金文字:"禁役匠人私鑄,違者族誅;護持匠人遺孤,賜田十畝......"謝淵注意到,"族誅"二字的筆畫裡嵌著磚窯紅土,正是當年匠人血諫時濺在丹墀的顏色。

"此律板用魏王府私鑄兵器熔鑄,"謝淵的斷笏輕點律板邊緣,"三百二十斤鐵水,正好合丙巳位匠人數目。"他抖開《匠人血錄》,泛黃的宣紙上,每道查案手劄都鈐著磚窯紅土印泥,"泰昌帝臨終前曾言:"匠人血,乃律法墨。"臣今以血為印,以骨為冊,望陛下納之。"

永熙帝翻閱《匠人血錄》的手突然頓住——最後一頁貼著陳六的斷指骨殖,骨節處的"烈"字火印已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用銀絲嵌的"吳"字徽記。"這是陳六的斷指,"謝淵的聲音低啞,"七年前他刻範時,用斷指在磚坯劃下"吳"字,磚窯崩塌後,這節指骨竟與坯土熔為一體。"

午時初刻,《匠人血錄》的黃綾封套在皇史宬的樟木箱前展開。謝淵看著永熙帝親手蓋上"廣運之寶",印泥滲進紙頁的磚窯紅土,竟自然暈出"丙巳"二字——那是三十七座磚窯的方位暗碼。更漏司呈上的《律例備考》顯示,匠人司的屬官印信,皆以匠人斷指骨殖為紐,以示"律法斷不可斷匠人根脈"。

"謝卿可知,"永熙帝忽然指向律板的獬豸紋,"太祖定鼎時,曾夢匠人持磚築城,磚上皆刻"鐵骨冰心"。"他望向謝淵腰間的斷笏,"你父血諫磚窯,你斷笏查案,如今匠人司立、銅律頒,終是應了太祖夢兆。"

片尾:

申時初刻,謝淵獨坐都察院後堂,見陳虎正教小匠人辨認《匠人血錄》的磚窯紅土印。少年的指尖劃過"丙巳三十七王七"的記載。

謝淵撫過泛黃的紙頁,"每滴印泥都混著匠人血,每道筆畫都刻著匠人骨。"他望向窗外新植的柏槐,樹根處埋著從義塚移來的磚窯殘瓦,"今後匠人司每接一宗冤情,便取磚窯紅土拓印,讓逆賊知道,匠人血債,永無銷賬之日。"

酉時三刻,暮鼓聲聲。謝淵站在"匠人鳴冤鼓"前,見鼓身磚縫的紅土在暮色中泛著微光,恰如七年前父親血諫時,朝服上永不褪色的暗紅。更漏司呈上各地急報,言州縣已依律立獬豸像,底座匠人編號與《匠人血錄》完全吻合。他知道,這場耗時七載的律法新章,終究不是紙上談兵——當匠人鳴冤鼓第一次敲響,當青銅律板第一次映出晨光,大吳的律法,便真正在匠人骨血裡紮了根。

戌時初刻,月光漫過都察院的獬豸浮雕。謝淵取出父親遺留的斷笏,裂痕處的磚窯紅土與案頭的磚窯印泥渾然一色。他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斷指謠》的調子,混著夜風,飄向皇史宬的琉璃瓦頂。那不是歌謠,而是三十七座磚窯的烈火餘音,是三百二十名匠人的斷指長吟,更是大吳律法從今往後的綿長根基——正如陸遊詩言"絕知此事要躬行",這用匠人骨血寫成的律法新章,終將在一代代清吏的躬行中,長成護佑山河的參天巨樹,讓斷指之痛不再複現,讓匠人之火永遠長明。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