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 上則為日星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230章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 上則為日星

第230章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 上則為日星(1 / 1)

卷首語

《大吳會典?朝會》載:"禦史彈劾宗室,須備輿圖、賬冊、人證三物,呈文華殿廷鞫。三司主官、六部堂官同審,宗正卿列席抗辯。若證據確鑿,宗人府不得乾預;禦史誣奏,杖八十,削職為民,其舉薦官員連坐。"又《大吳律?謀逆篇》:"宗室謀逆,首犯淩遲,從犯斬立決,知情不報者,官降五級,民徙三千裡。"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永熙七年正月十五,文華殿丹陛前殘雪未消,青石板上凝結著薄霜。謝淵懷抱貼黃匣拾級而上,腰間驗印錐隨著步伐輕叩石階,發出清越聲響,仿佛是叩問朝堂的正義之音。殿內,寧王蕭彬、襄王蕭漓身著五爪蟒袍端坐宗室席位,蟒紋在燭火下泛著冷光;宗正卿執象牙笏板,目光如刀般剜向謝淵,滿是警告與威脅。

"謝禦史,彈劾宗室乃何等大事,可有實據?"永熙帝的聲音在蟠龍柱間回蕩,帶著帝王特有的威嚴與審視。

謝淵伏地叩首,起身時雙手穩穩展開十三節玉牒鏈:"陛下明察!按《輿圖製作規製》,宗室莊田輿圖需以十三層桑皮紙疊繪,標注田界四至、稅銀歲入,且用玉牒鏈裝訂。"他指尖劃過玉牒,"此玉牒鏈展開後,每節對應廬山、江州等地莊田,田界、水渠與戶部存檔輿圖分毫不差!"

周立捧著黃銅三棱鏡疾步上前,將鏡麵對準殿外透入的日光。光束折射在桑皮紙上,田畝邊界、水利溝渠清晰映現。謝淵取出放大鏡,鏡片下桑皮紙背的特殊墨點排列有序:"陛下請看,這些墨點經工部驗證,正是元興年間特製的透光墨。"他調整三棱鏡角度,廬山區域的陰影中,"字跡緩緩浮現,"並非神跡,而是用墨汁在紙背標注暗語,經日光折射顯現!"

寧王突然發出一陣冷笑,蟒袍上的金線隨動作閃爍:"禦史僅憑光影變幻,就想構陷宗親?這等伎倆,三歲孩童都不信!"

謝淵麵色不改,從容取出三司仵作的聯名報告,封皮上蓋滿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朱紅大印:"自元興年始,三位王爺以茶梗入火漆篡改田冊。"他展示火漆樣本盒,每個樣本都標注著來源與查驗日期,"臨江驛文書火漆含茶梗兩成,焚毀檔案火漆六成,而此輿圖火漆..."鑷子夾起碎屑置於瓷碟,"經工部虞衡司檢驗,用的是宗人府特製無痕漆,其配方需宗正卿親筆批文方可調用!"

宗正卿猛地出列,象牙笏板重重擊地:"禦史私毀宗室棺槨,所得證物來源非法,豈可采信!"

謝淵展開《九江府勘驗錄》,紙頁間還夾著沾有砒霜粉末的驗毒銀針:"棺槨用漆含砒霜三倍,遠超《工部漆器規製》。"他舉起漆片樣本,"經三司鑒定,此乃用於毀屍滅跡的劇毒漆。"驗印錐突然指向襄王,"玉牒鏈新節刻著"漓"字,其玉筋篆筆鋒與王爺在宗人府備案的印鑒,連起筆弧度都分毫不差!"

襄王拍案而起,蟒袍下擺掃落案上茶盞:"血口噴人!空口無憑,竟敢汙蔑本王!"

"無憑?"謝淵從袖中取出一卷帶血的布帛,邊緣還留著撕裂的痕跡,"這是抗稅茶農臨終所書,指認王府強占田產。"他又展示一摞戶部賬冊,賬冊間夾著密密麻麻的紅筆批注,"這些標注"軍屯""馬場"的田畝,虛報稅銀數額巨大,按《田賦丈量則例》核算,足夠裝備一支龐大的軍隊!"

"陛下!"寧王突然伏地,涕淚橫流,"禦史蓄意構陷,欲陷宗室於不義,還請陛下明察!"

謝淵冷笑一聲,展開泛黃的密信殘片,紙角還帶著火燒的焦痕:"元興始謀,永熙收官——此乃用茶汁書寫的密信。"他舉起《永熙帝起居注》,翻至生辰那頁,"書寫時辰,恰為陛下誕辰。王爺們用天子生辰作掩護,謀劃多年,其心可誅!"

殿內驟然死寂,唯有永熙帝捏著龍椅扶手的指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發出咯咯聲響。

"夠了!"永熙帝猛地擲下朱批,龍袍上的金龍紋隨著動作起伏,"三司即刻徹查!"

宗正卿急步上前,笏板幾乎戳到謝淵麵前:"陛下,宗室事務理當由宗人府..."

"住口!"謝淵怒目而視,展開《大吳會典》,朱砂批注的字跡在燭光下如鮮血般刺目,"朝會規製明載,禦史彈劾宗室,三司會審!"他環視滿朝文武,聲音中帶著悲憤與決然,"這些年,多少禦史因查此案冤死?宗人府又包庇了多少罪行?江州知府因拒絕偽造田冊,被構陷下獄;按察使上書彈劾,竟暴斃途中!"

隨著玉牒鏈嘩啦散落,每節玉上的陰刻紋路拚湊出"蕭氏三傑謀逆"字樣。謝淵望著寧王瞬間煞白的臉,想起陳懋臨終前用染血手指在地上劃出的字跡,想起那些倒在查案途中同僚的音容笑貌,眼眶不禁發熱:"這些玉節,刻的不是宗室榮耀,是萬千百姓的血淚!是被強占田產的茶農的哀嚎,是冤死禦史的不屈英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夜黑如墨,烏雲蔽月,皇城內外一片死寂,唯見燈籠在風中搖晃,投下影影綽綽的光暈。值夜的侍衛緊握長槍,目不轉睛地盯著宮門,連呼吸都放得極輕。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身著緋袍的內侍高舉明黃卷軸,疾步踏入殿內。

尖細的嗓音劃破寂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臨禦天下,夙興夜寐,唯願黎庶安康,吏治清明。然奸佞之徒,常匿於暗處,魚肉百姓,紊亂朝綱。幸得忠良之士,為朕分憂,為蒼生請命。

永熙六年,巡按謝淵奉旨江西,察吏安民。其舟渡鄱陽湖,遇風暴而不懼,懷《大吳會典》《江西通誌》以護典章,儘顯忠謹之態。途中偶遇茶商之子,見其手中賬冊火漆印與魏王舊案印記相同,頓生警覺,此乃明察秋毫之能。

至南昌,謝淵細究獄簿,識破“抗稅”冤案。三十七茶農蒙冤入獄,皆因惡吏謀奪茶園,篡改文書,以“奪田換帖”行貪墨之實。更於惠民倉糧冊之中,發現“茶園抵糧”之密,茶漬混人血,字字泣血,儘顯茶農之慘狀,奸吏之惡極。謝淵以其智、以其勇,抽絲剝繭,終使真相大白於天下。

謝淵之功績,堪比古之循吏。其不畏艱險,心懷蒼生,為朕勘破冤案,還江西百姓以公道,實乃國之棟梁,民之父母。今特降恩旨:擢謝淵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加賜紫金魚袋,蔭一子入國子監。

至於涉案惡吏,罔顧王法,欺壓良善,其罪當誅。著即革職拿問,交三法司嚴審,按律懲處,以儆效尤。凡受冤茶農,即刻釋放,歸還茶園田產,並賜銀撫恤。

望天下官吏,以謝淵為楷模,以涉案惡吏為戒,恪儘職守,清正廉潔,共護我大吳社稷昌隆,百姓安居。

欽此!

片尾

暮色如墨,漸漸漫進文華殿。謝淵獨坐禦史台值房,案頭田冊的火漆印在燭火下泛著微光,緩緩滲出透明液體,恍惚間化作江西茶農的清明新茶。暗衛送來密報,字跡潦草卻透著快意:寧王自縊於府中,襄王囚入詔獄,宗正卿滿門抄斬,牽連官員數十人。

他輕輕撫摸著驗印錐上斑駁的刻痕,那些深淺不一的痕跡,是多年查案留下的印記,也是正義與邪惡較量的見證。窗外,京城百姓舉著寫有"謝青天"的燈籠湧上街頭,火光映得天邊晚霞如血,歡呼聲此起彼伏。謝淵將玉牒鏈斷節收入錦囊,他知道,這場始於元興、終於永熙的漫長較量,終於畫上了句號。禦史台的風憲威嚴,也將因為這場勝利,在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界海 餅乾人王國:我也可以是個反派 葫蘆幫的傳奇 749局守夜人?我乃道門真君! 微笑的女屍 鬥劍天至尊 被抄家流放,颯爽嫡女在邊關蓋大樓! 洞簫一劍 這個玄學大師,有點顛! 朕與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