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夜枕夢歸去,天涯知幾驛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297章 夜枕夢歸去,天涯知幾驛

第297章 夜枕夢歸去,天涯知幾驛(1 / 1)

卷首語

《吳史?職官誌》載:"都察院左都禦史,掌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者,劾。"德佑十年孟夏,當謝淵奉旨巡晉的靴聲踏過紫禁城磚,他手中的"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關防尚未焐熱,便已觸碰到官僚體係盤根錯節的暗礁。史筆未載的是,這場看似尋常的差遣背後,藏著德佑帝蕭桓借監察權製衡宗藩的深謀,亦藏著九王奪嫡餘波中,晉商、軍衛、宗藩交織的利益羅網。

晝作青衫吏,夜為黃卷客。

眼昏經史字,耳厭朝廷冊。

心精起鄉土,發白驚時曆。

夜枕夢歸去,天涯知幾驛。

德佑十年四月廿三,巳初刻。謝淵的狼毫懸在《都察院憲綱事類》卷七"風憲官出巡例",墨影倒映著案頭三函山西官員考成黃冊。第三函封皮的火漆印呈穀穗紋——這是戶部越權拆封的標記,按《通政司條例》,考成黃冊需經都察院首閱,此刻卻被提前篡改,"平陽知府貪墨"的底注被吏部塗改為"政績卓異",紙背滲出的靛青墨痕與謝淵去年的朱砂批注層層交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臨禦天下,夙夜匪懈,惟求吏治清明、邊備整飭。山西地控三關,勢連九塞,乃京畿藩屏、軍儲重地。近聞該省吏治隳弛,軍屯失額,商稅苛繁,民生多艱,朕心深為憂慮。

都察院左都禦史謝淵,性資剛正,學識淵博,曆官以來,風節凜然,素有“鐵麵禦史”之譽。今特命爾為欽差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巡視山西地方監察事務。爾當秉持天憲,代朕巡狩,凡該省官吏貪墨、軍衛廢弛、商稅弊政、民生疾苦,俱著詳加查勘。遇有六品以下文武官員貪贓枉法者,許爾便宜處置,先斬後奏;事關重大者,著即八百裡加急馳奏。其提督軍務之權,可整飭營伍,核查糧餉,凡邊軍訓練、器械製備、屯田利弊,皆得悉心經理。兼理糧餉之際,須嚴核倉儲,厘清賦稅,剔除中飽,使軍食充裕,民困得蘇。

爾此去當持身清正,執法嚴明,勿畏權勢,勿徇私情,務必將山西吏治、軍政、民生諸弊一查到底,據實奏聞。事畢即行回京複命,毋得遷延滋蔓。所授關防,著禮部鑄印局依製鑄造,沿途文武衙門,須一體遵奉,毋得違誤。

故茲詔示,鹹使聞知。

德佑十年四月廿三日

"左都禦史謝淵覲見。"司禮監宦官的唱名驚落硯中鬆煙。謝淵整衣趨步而入,乾清宮暖閣內燭影搖紅,德佑帝蕭桓指尖正敲打著案頭《山西軍屯疏》,三開輿圖上,大同衛屯田區朱砂圈比謝淵密折中又多了兩處——昨夜加急遞來的順天府商稅冊正壓在輿圖角,晉商茶引激增的平陽、潞安二州,恰與屯田銳減的天成、鎮虜二衛南北對應。

謝卿可知,"德佑帝忽然抬眼,目光掃過謝淵緊攥的袖角,"去年山西按察使‘病卒’前,曾八百裡加急遞來《茶馬互市弊案》,卻被鎮刑司以‘語多虛妄’駁回。"他推過青銅炭爐,爐中焚燒的公文殘頁忽明忽暗,幾片《馬市抽分簿》殘片飄出,"朕讓玄夜衛照著殘頁複原,發現去年瓦剌戰馬入關一萬二千匹,竟是兵部備案數的三倍。"

謝淵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三個月前,戶部尚書王承恩在值房"偶遇"時,袖口珊瑚朝珠輕觸他手肘的觸感仍在——這位晉商代言人當時低聲說:"山西的事,謝大人不如看看《永熙會計錄》卷八十二。"

"陛下,"謝淵向前半步,袍角拂過地磚,"臣昨日查核吏部考成黃冊,平陽知府‘清吏’考語的注記墨跡新鮮,與鎮刑司上月呈遞的《官員考課格式》筆鋒一致。"他頓了頓,從袖中取出半幅殘頁——正是老吏冒死送來的稅課司流水賬,"且山西稅銀折色率較永熙朝高出兩成,恐與屯田虛減有關。"

張延齡展開明黃綾緞製書,指節叩響"皇帝之寶"印泥未乾處:"第三款"便宜處置權",按《差遣條例》限定六品以下文官。謝大人需注意,山西按察司經曆為正七品,可先罷後奏;但按察副使為正四品,需附《貪墨實證清單》八百裡加急。"他特意揚起製書尾頁,鎮刑司半印壓在"處置"二字上,"鎮刑司副使會持"協同勘辦"關防,與大人共審要案。"

王承恩上前半步:"《大明會典》卷八十二《宗藩條例》載:"親王莊田商稅,需鎮刑司、戶部、宗人府三方會簽方為有效。"謝大人若查襄王馬市,需先調三方會簽底冊。"他從袖中抖出《永興會計錄》抄本,翻開至"山西商稅"章,"去年馬市抽分銀三萬兩,皆有三方朱批,記在第二十三頁。"

謝淵的手掌碾過《憲綱事類》"宗藩監察例"頁腳:"神武三十年定例:"親王私設馬市,奪祿米三分之一,莊田減半。"襄王次子運三百車"藥材",據《商隊通關規製》需附貨物明細,但鎮刑司檔案顯示,其通關文牒隻寫"藥材一批",此乃《關津條例》嚴禁的"模糊申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世傑的《大同鎮布防圖》,謝淵立即指著圖上十三處朱砂空白:"天成衛五千頃屯田失額,與在下密折記載吻合。按《軍屯法》,每頃屯田需繳糧十二石,五千頃即六萬石,而戶部《稅糧實征冊》卻記"足額上繳",此中必有欺瞞。"

王承恩冷笑:"謝大人可知,永熙朝改"軍屯折銀"之製,每石糧折銀七錢。五千頃屯田折銀四萬二千兩,已入大同衛"買馬銀"專戶,見《戶部銀庫流水賬》第三十七冊。"他突然指向製書"兼理糧餉"款,"大人權限隻及"核查",無權調動買馬銀。"

德佑帝推過黃綾匣:"二十四道軍屯勘合,前十二道蓋戶部、兵部印,可調神武至永興年冊;後十二道加"玄武"暗印,"他指尖劃過第二道勘合邊緣,那裡有極小的玄武紋壓痕,"憑此可調元興朝至今的密檔,包括宗人府的《藩王莊田冊》。"

謝淵叩首:"陛下,按《軍衛勘合規製》,帶"玄武"印的勘合,可調邊軍密檔與宗藩莊田圖。若將第十二道勘合與《大同鎮布防圖》對照,當可查明屯田與莊田的重疊區域。"他突然轉向王承恩,"敢問戶部尚書,襄王莊田在天成衛有多少頃?"

李邦彥展開《差遣職權清單》,指尖劃過鎮刑司半印:"第三款"核查地方庫銀",旁注"需鎮刑司副使在場",乃《鎮刑司與都察院互監條例》第五條。"他的袖口滑出半幅鎮刑司腰牌,獬豸紋暗記與清單印泥完全吻合,"山西自元興朝設"內庫外監"製,庫銀出入需雙印雙簽,謝大人不可壞了祖製。"

謝淵指節叩擊清單邊角:"《都察院司職條例》第二十七條:"風憲官查核庫銀,無需他司協同。"此乃神武皇帝親定,載於《憲綱事類》卷五。李大人若以"祖製"為由阻撓,是否意味著鎮刑司庫銀,果真藏有貓膩?"

李邦彥的手指猛然按在"兼理糧餉"四字上:"大同馬市銀,每筆交易都蓋著晉王"晉字壹號"私印,"他翻開《宗藩莊田冊》抄本,指向"大同鎮馬市"條目,"連戶部侍郎查賬,都需晉王手諭,謝大人憑什麼例外?"

謝淵從袖中抖出《商稅則例》:"神武三十年例:"藩王私印不得用於商稅交割。"襄王私印出現在馬市銀,本身便是違製。"他突然抽出老吏散落的賬冊,"且稅課司將"折色銀"記成"本色糧",導致庫銀虛增二萬兩,正可從馬市銀流向查起。"

老吏被拖走時,謝淵撿起一本賬冊,示向在場差役:"《山西稅課司造冊》編號為"晉字貳仟號段",此賬冊編號"晉字叁仟肆佰號","他翻開內頁,騎縫印左右錯位半寸,"且火漆印用的是戶部穀穗紋,而非稅課司專用的"錢貫紋",分明是臨時偽造的贗品。"

李邦彥的咳嗽聲突然卡頓:"許是老吏偷蓋官印..."

"偷蓋官印?"謝淵冷笑,"稅課司火漆印需三人共管,鑰匙分彆在布政使、按察使、稅課使手中。"他指向賬冊封麵,"這枚穀穗印的邊緣缺角,分明是戶部尚書王大人的私印特征——李大人,你與戶部通氣造假,該當何罪?"

李邦彥後退半步:"謝大人血口噴人!鎮刑司自可徹查此事..."

"不必勞煩鎮刑司,"謝淵抽出欽差關防,"按《差遣條例》第九條,發現偽造賬冊,可立即鎖拿相關人等。"他向隨行玄夜衛示意,"將稅課司現任官吏全部收押,調取真冊與《永熙會計錄》比對——若再發現"陰陽賬",按《大吳律》"偽造公文"條,罪加三等。"

戌初刻,禦史台後堂的燭芯爆了三爆。謝淵將老吏冒死送來的殘頁與《山西軍屯疏》比對,發現大同衛虛報屯田五千頃,對應的糧餉卻記在"山西商幫共濟會"名下。這個名字在已故按察使的密信裡出現過三次,最後一次旁注:"與襄王莊田重疊"。

窗欞輕響,玄夜衛百戶趙破虜跪呈密報,牛皮封套上蓋著"玄字叁號"火漆:"鎮刑司已派快馬前往山西,目標是燒掉去年的馬市抽分簿。"他壓低聲音,"還有,戶部王大人的長子今早去了宗人府,出來時帶著襄王的手劄。"

"回大人,"趙破虜呈上半片腰牌,"是鎮刑司的舊牌,編號卻對不上。卑職冒死驗看,車上裝的是瓦剌鞍具,每副鞍橋都刻著襄王的小字花押。"

謝淵望著窗外的鎮刑司燈籠在街角閃過。案頭的關防印匣泛著紫檀木的幽光,他忽然想起德佑帝輿圖上的朱砂圈——那些看似隨意的標記,分明是照著宗人府《藩王莊田冊》畫的。手指撫過印匣邊緣,那裡還留著前任左都禦史的指痕,據說那人就是因為查了宗藩馬市,最後"病卒"在巡按途中。

卷尾

太史公曰:觀謝淵授命之始,可見明代監察之難,難在法紀條文抵不過人情網結,難在天憲威嚴敵不過宗藩勢大。乾清宮的製書留白處,藏的是帝王製衡的權術;都察院的賬冊篡改中,顯的是官僚舞弊的嫻熟。老吏的血、晉商的銀、宗藩的馬,在山西這塊九邊要地上,織成一張連天憲都難以穿透的黑網。當謝淵帶著二十四道勘合踏上巡晉之路,他麵對的不是簡單的貪墨案,而是自元興朝以來,軍衛、商幫、宗藩層層疊加的利益共同體。這趟差遣,究竟是監察體係的最後一次亮劍,還是官僚集團的又一次圍獵,且看後續分曉。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喪屍母體,開啟末世紀元 假千金要交換人生?我抱著空間做首富 打獵:帶甲百萬,你說是普通縣令? 操控祖宗:從楚漢爭霸創千年世家 幽穀怨靈 末世之傳奇商店 模擬:身化烈焰後,青梅後悔終生 嬌軟娘子勾勾手,冷情郎君掐腰寵 天災倒計時,我嘎嘎囤了百億物資 重生棒梗,帶賈家發家致富